APP下载

杏花春雨江南

2017-07-25洪振秋

新校园·阅读 2017年4期
关键词:绣娘宅院充满希望

洪振秋

这又是一个人间四月天的夜晚,窗外依然下着淅淅的春雨,于是在灯下遐想着江南在春雨的氤氲中,似乎更加宁谧和清丽,耳旁的隐约间,一曲曲江南春雨的乐章悠悠传来,并夹杂着杏花的芬芳。

我倚窗沉思,想着天光从那粉墙黛瓦中露出时,明朝窗外的小巷会传来美丽动人的声音:“卖花呀!杏花……”当这种甜美的玲珑的声音飘拂而来时,总让人感到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

小时候在农村,我居住在歙南一个很有诗意的叫梅溪的山村,我家老房子隔壁便是一个占地百余平方米的杏林,这是绣娘母女俩居住的宅院。几乎在每年三、四月间,天一下雨,窗外隔壁宅院的灯光经常会一闪一闪地映进我的窗口,母女俩拿着一盏灯在杏林丛中徘徊着,闪亮着。“妈妈,雨下得这么大,会不会把杏花打掉?”“不要紧,春雨贵如油,一夜春雨一时新呢。”淡然而又充满希望的声音中,那一簇簇的杏花在夜雨中悄然努力地开放,让人感到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

这对母女平时犹如村中的“隐士”,很少与外人接触,她们本来是生活在苏州的,由于家中的男人被打成右派被迫害致死,于是被遣送回原籍劳动改造。尽管村中有不少亲属族友,但都很冷漠她们,总怕惹麻烦。据说,女孩子的母亲本是一位绣娘,她的刺绣作品在苏州一带很有名气的,尤其她能够从一些历代吴门画派大家作品中吸取精华,使其山水、人物、花鸟等绣品样样精致。我看过她绣的颇具唐人诗意的《杏花春雨》图,图中的围墙印着斑驳的暗绿苔痕,杏林丛中,枝上粉红的小花开得悄然无声,几滴淡淡的雨点,使整幅绣品显得更加静谧。

我父母也很喜欢绣娘的刺绣作品,那时候的人都很穷,每当父亲从外面加工一些新的稻米回来,就立即叫我拿一个小竹筐,量上几升米让我送到绣娘家去。她们母女俩看到我送来的新米,一边道谢一边很认真地翻出一块很漂亮的刺绣给我,一看到那刺绣上的杏花朵朵,我心中充满着喜悦……

后来,我书读多了,就越来越理解父辈的心情了,也能领悟“杏花春雨江南”的美妙了。记得民国才子周瘦鹃曾写过这方面的感悟。起初,江南人每逢杏花开放之时,往往春雨绵绵,老是不肯放晴,心里很烦躁。自从读了那句“杏花春雨江南”之词后,顿觉隽妙可喜,江南似乎更加妩媚,风景也更加绝妙。“杏花春雨江南”这种纷繁而热闹的世界,不仅古人喜欢,绣娘母女喜欢,我父母和我也很喜欢。这是因为任何人的过去、现在,以至将来都会面临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雨季,如果雨季中忽然出现那美丽的、热烈的,又充满希望的红杏花,怎不令人心旷神怡之后又倍增无穷的信心呢。

“杏花春雨”之意境早已刻进国人的骨子里去了,这种词意已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和遗传,浸润了我们的心田,即使你是一个很平常的朴素之人,同样也会被这种独特的诗情画意感染着。

这也包括我自己,我望着人间四月天中那明媚而滋润的江南,春潮晚来的花雨,正敲打着江南特有的青瓦,一声声,叮叮咚咚,密密匝匝,这是“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意境,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到底是杏子林里落花成雨,还是雨催开了杏花?

“杏花春雨江南”,它告诉世人的不仅仅是江南的美丽,而且还有无限的希望和勃勃生机。

(选自《诗人江湖老》,人民日報出版社2012年版)

猜你喜欢

绣娘宅院充满希望
宅院
加点颜色
一起幸福
云南屏边“绣娘”巧手致富
老宅
绣娘
“花儿总在种子里”
Sunrise
百年古宅连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