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初中生个性化学习活动设计
2017-07-25张桂荣
张桂荣
摘 要:大数据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呼吁学校教育活动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利用有效的资源、开设各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活动,还学习的权利和自由于学生,营造自主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相结合的初中生个性化学习。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云平台开展初中生个性化学习活动的设计。
关键词:个性化;云平台;建构主义;反馈
一、前言
相信大家都听过钱学森前辈的“世纪之问”——我们国家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优秀人才?这引起了很多教育专家、学者的深思。也更值得我们义务教育工作者认真的研究和反思。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和文献资料发现,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尽管在近十年的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有了一定的变化,对教学活动中的“个性化”关注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教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老师们普遍习惯了在集体教育基础上的个别指导和课后个性化学习,而在课堂上老师对于个性化的意识观念和实际教学中的认可度较低。
其次,班级规模大,学生数量多。在平衡分班(随机分班)的情况下,普遍都是一个班人数50人左右,为了照顾大多数的学生,过多关注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整体教学,自然会产生“吃不完”和“不吃不饱”的学生。即使有个别老师注意到了学生个性化,但是也局限在那些“吃不饱”的学生身上,也只有这小部分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个性化学习的指导和资源,也就是注重所谓的“尖子生”而忽略的“大众”的个性差异。
第三,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即使是以学生“群体个性”为出发点组织教学,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要兼顾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是难以实现的;
最后,个性化优质资源缺乏。尽管信息化网络教与学的资源海量,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活动中真正有针对性的,体现个性差异的优质资源十分短缺。
二、基于云平台的个性化学习可行性分析
在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化社会,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习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人们已经利用数字终端设备实现了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随着大数据的出现,信息搜索、推送功能的不断完善,这些技术为实现网络云平台为手段的個性化“教”与“学”成为了可能。
1.云平台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种应用的综合体。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可以通过PC、手机终端、PAD等移动设备,利用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如知识的呈现、演示与学习,学习交流、学习评价,成果分享,过程跟踪和管理等。可以轻易实现资料学习,并实现资料查询、学习研究、心得分享和交流等活动,有利于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实施个性化学习。
2.共享资源的有效应用是网络云平台的突出优势
基于云平台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活动,借助网络云平台的技术的优势,学习者不但可以实现学习资源信息的自主选择、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学习指导的个性化,还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的交互,营造出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和谐课堂环境,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3.大数据分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保障
利用网络云平台、大数据的优势条件,根据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指导精神,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并结合中学生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目标,收集整合适合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质资源。人机高交互性、跨时空等优势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保障。
三、基于云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活动流程设计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借助网络云平台,利用开发设计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基于网络云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活动的实验,从活动策略、活动模式、活动目标、活动任务的策划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的流程设计如下:
1.个性化学习的前提
要实现个性化学习中的知识诊断,需要对初中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资源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进行严格分类梳理。
2.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通过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活动设计,在学习活动中让具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在学习新课程过程中的困惑,并及时进行解惑和知识补救,最终达到课程标准对该教学目标的要求。
3.个性化学习的任务
学生课程标准和学生要达到的程度,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单,每日完成新知识的个性化学习、知识诊断和补救。在一个阶段或者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需要完成该单元的个性化复习、知识诊断和补救。同时为最终实现网络云平台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打好基础。
4.个性化学习流程设计
在进行交互式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遵循“预习—>测试—>复习—>测试—>诊断—> (补救) —>达标”的流程。
图1个性化学习流程设计
学习准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查看自己以前的学习记录,包括错题集,从学习记录中可以清晰了解自身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等,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新课学习——在这个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和相应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形式对新课知识进行学习,完成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进行“新知识点测试”或“单元综合测试”。本环节,学生无论选择何种模式进行测试,都最终完成新课内容的测试。
查漏补缺——在这个环节,根据新知识的测试结果,学生可以快速知道自身对新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识点已经过关,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并可以针对该知识点自由选择相应的资源进行查漏补缺。
补救测试——学生完成学习补救后,为了检测查漏补缺的效果,可以进行补救性的测试,如果补救性测试没有过关可以重新返回“查漏补缺”阶段继续学习补救。如此反复,直到测试过关。学生也可以省略“补救学习环节”直接进入补救性测试。
学习达标——当学生当前测试达标后即可视为完成本次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2]《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谢幼如《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 第1期.
[3] 影响个性化学习效果因素的调查分析[J]. 马玉霞.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