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地区语文的读写教学
2017-07-25西洛卓玛
西洛卓玛
摘 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于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多阅读,善阅读。
关键词:重要性;文学性;有机结合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由于学生每天由家到校,由校到家,生活圈子狭窄,写作缺乏材料,加之现在学生极少阅读,只在课堂上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久而久之,势必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1.“读、写是语文的两翼。”这句话形象地强调了读和写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范围影响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写作也将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多年来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和提高其语文能力,单靠教材内有限的篇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和获得“语感”,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语文成绩突出的学生往往都是爱读书、多读书的学生。
以读带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
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获取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学生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百遍”,固然是笨办法,但说明读书对理解有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觀感知。为了防止学生重复阅读的厌烦性和盲目性,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因为文本作者与学生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往往难以逾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运用想象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例如《荷花淀》中有这样一段情景描写: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呢?”“睡了。”“小华哩?”“和爷爷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这段对话粗看起来不过是一般的家常对话,但仔细琢磨就会对产生疑问:妻子为什么总对“他们几个”特别关注?为什么水生的脸有些涨红,说话有些气喘?妻子从丈夫的神情举止中预感了什么?要准确解读这些词句、语段的隐含义,就必须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细心揣摩、品味、体验。
3.学生读书有利于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有利于记诵大量诗文佳作,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发展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来欣赏作品的文学性
语文课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动人的画面、精彩的修辞、鲜明的感情、个性化的人物等,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深厚的艺术价值。当然,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欣赏要求不同。“具有较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相对初中阶段而言的)”,这关系到教师的文学素质和个人气质。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能用生动活泼的教法和感染学生的气质来教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丰富的想象。譬如我在教学《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好像只给人平淡无味的感觉,但我认为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让学生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是这样问学生的:作者为何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何故事呀?学生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感情深。学生回答得不完全正确。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随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被发现。这节课,不仅给了学生以视听的美感,而且激发了学生欣赏课文的激情。
三、注意做到读和写相有机结合
读和写相结合,必须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用教材所有补学生所缺,不要硬行结合。如讲《荷塘月色》可让学生写篇咏物言志的短文,讲《阿Q正传》、《药》可学肖像、对话、动作描写,讲《项链》可学外貌和心理描写等,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言:“功夫在诗外。”强调指出写诗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积累,对于写作尤为重要,而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源泉。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视野,丰富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的确,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涉猎课外知识。可见学生知识面狭,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索然无味,也是无足为怪的事了。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不失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授散文时,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冰心、巴金等人的名篇,并指导学生洞悉其中的美质,在学习诗歌时,除了介绍传统的经典名篇之外,还向学生推荐徐志摩、闻一多等人的诗篇,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此外,每年的寒暑假,介绍两到三部世界名著给学生,并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学生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同时努力摹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于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多阅读,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