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职高智障生职前适应性岗位的设置策略研究
2017-07-25王海燕
王海燕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适应性岗位的个别化设置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中重度职高智障生适应性岗位的设置方案,构建了中重度职高智障生适应性岗位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适应性岗位;个别化设置;策略
我校为保证学生顺利地实现就业,针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如职业技能或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对应措施。
一、适应性岗位的设置
适应性岗位是指基于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开设相关岗位。
1.初步评估,分析学生职业倾向
学校以“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为评量工具,评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全面了解学生适应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所显示的集中优势,确定学校岗位设定方向。
2.联合各方力量,提供资源支持
本研究的有效实施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因此应联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岗位选择机会。
(1)社会资源。学校与本地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定期到这些企业参观。丰富的社会资源不仅便利了本次研究的适应性岗位的设置,也为我校学生较好的就业前景创造了可能性。
(2)家庭资源。学生家长乐意帮助学校分忧解难,为我校学生提供更为充足的实践上岗机会。
(3)学校资源。我校为学生提供岗位培训机会,如学校的爱心小超市、食堂、洗车场等工作。我校成立的职业训练教师队伍,为我校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和有效的培训。
二、适应性岗位设置的个别匹配
1.专业技能评估,按照实际岗位匹配
采用自编岗位技能检核表来评估学生的相关技能,发掘学生的优势。匹配中不断进行调试,以达到最佳安排。
2.结合学生的职业期望,确定轮流试岗岗位
了解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家长对孩子的职业期望,让家长在评估出来的5个岗位中选取2~3个岗位作为重点训练岗位。
三、适应性岗位的实践跟进
1.二輪跟进,适应性岗位的实施阶段
每个岗位规定时间、地点、任务、人员开展锻炼。
第一阶段:轮流试岗阶段。通过评估确定学生岗位,从2~3个岗位中挑选出适合学生的岗位作为重点训练阶段的训练目标。
第二阶段:重点训练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奖罚制度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态度;重点训练阶段中,学生在岗位上面对无法适应的情况时及时调整。
2.三维激励,适应性岗位的运转保障
奖惩分明的奖励机制是适应性岗位高效运转的保障。本研究采取星级员工制、代币奖励制度、适时待岗制三维奖惩制度,保障适应性岗位的顺利运转。
(1)星级员工制。综合岗位负责人每日评分、定期记录以及巡视教师察看的情况,每月评选出一名“校内星级员工”和“校外星级员工”。通过选拔先进个人激励其他职高在岗学生,并公示照片起到模范作用。
(2)代币奖励制。利用代币奖励制度,对每周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的代币。代币在适应性岗位的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工资的作用,对学生理财意识的树立有所裨益。
(3)适时待岗制。讲究奖惩,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如若屡教不改,则暂时将他们列入待岗名单中,根据表现决定是否再返岗。二十多名研究对象并不是都认真遵守在岗纪律,此项制度主要针对个别学生。
四、适应性岗位的教学实践
1.演练指导,了解职场问题
将企业环境引入实际教学,由各种人员模拟实际岗位场景,让学生实践演习,应对突发情况。由家长、教师模拟工作中的各类冲突场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对帮扶,巩固操作过程
一对一帮扶促使能力较弱的学生能独立行事,符合真实社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3.主题实践,熟悉劳动环境
社会主题实践是我校活动类课程之一,该课程安排学生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对各类型的工作岗位形成初步印象。
4.多元评价,展现快乐成果
根据学生的起点、性格秉性、智障类型、发展阶段的不同开展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综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五、研究成果
1.层层把控,发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利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结合多元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较大发展。大部分学生由最初完全没有工作愿望,到现在开始建立工作愿望,开始主动寻求工作机会。之前不服从安排,屡次违反纪律的学生也有了较大改观。
2.多方考量,形成了智障学生适应性岗位设置方案
为规范适应性岗位的设置,本研究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中重度智障学生适应性岗位的设置方案,它将作为设置学生适应性岗位的指导方案。
3.步步为营,构建智障学生适应性岗位的实践模式
逐步构建中重度职高智障生适应性岗位个别化设置的实践模式,涵盖评估、定岗、训练、上岗、评价反馈等过程。教师训练形式多样,多角度全程指导并帮助学生适应岗位。星级员工制、代币奖励制等制度与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情况。
参考文献:
[1]张文京,许家成.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2]沈立.智障学生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模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