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视频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课程交互模型设计
2017-07-25黄文有
黄文有
摘 要:传统的在线视频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缺少情感交流、缺乏即时反馈、学习效果不佳的三个问题。通过对弹幕视频进行分析得出其有着动态评论机制、多次重现的定点评论性、聚焦性与碎片化评论、可控的评论控制系统四个主要特征,能改进传统在线视频课程的不足。文章结合弹幕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以陈丽的教学交互模型为依据,构建了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交互模型,以期为弹幕视频技术走进远程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弹幕技术;在线视频课程;视频交互;交互模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4-0023-05
一、引言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在线学习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线学习最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在线观看课程视频,这些课程视频或长或短,根据制作者和目标群体的不同,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多数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基本都采用视频信息单向传递的形式。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视频由于缺少交流活动而过于单调,不仅无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由于缺少及时的教学反馈导致教学的质量无法有效的保证。如何实现在线及时交互、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交流一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弹幕视频技术(以下简称弹幕技术)于2007年前后进入中国,前期主要流行于各大娱乐类视频网站中,一直作为一种小众化的视频播放形式而存在。由于其小众化、年轻化的群体特征,其在教育应用上的发展并不是特别的完备。在教育方面涉及的文献有赵秋锦,杨现民[1]等在其关于大学在线视频课程交互设计中把弹幕技术作为核心的技术之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一个关于在视频相应时间点上加上弹幕形成“弹幕定点笔记”的功能;此外还有李海峰,王炜[2]两人将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在线视频学习新取向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的介紹。本文将弹幕视频技术作为核心,以构建在线视频交互模型为主要研究重点,旨在探索弹幕视频技术在日益发展的在线视频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二、弹幕技术的概念及特征
1.弹幕技术的概念
“弹幕”是个舶来词,它本意是指射击类游戏中屏幕上密集的子弹,因数量多的像一张幕布,故被称为弹幕(BulletCurtain或Bullet Screen)。后来出现了可以在原视频上用字幕形式直接评论的网站。这些多数从右向左滚动的字幕从屏幕划过时的效果看上去像是射击类游戏里密集的子弹,网民将这种用飞过的字幕形式叫做弹幕[3]。此外,因为“弹幕”最初是来自于军事上的用语,所以读音应是dànmù。
弹幕技术首先是在日本动画网站上出现的,2007年左右,国内的动漫网站Acfun将其引进国内。弹幕技术依托的主要技术核心是一种可以内嵌到普通网页的Flash播放器。它和传统的Flash播放器有着不同的地方,弹幕视频播放器里包含了加载弹幕评论、上传弹幕评论和管理弹幕评论的三个功能。此外,通过一些弹幕视频播放器也能实现视频的播放和弹幕评论。目前网络上应用较广的弹幕视频播放器主要有:Bililocal、弹弹Play等。
2.弹幕技术的主要特征
弹幕视频由于其“高效地传递信息,并通过一种‘即时反馈的传播形式,为用户构成共享的观看经验”[4],2015年后该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目前,包括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等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都在视频上应用了弹幕技术。笔者通过对优酷视频上的一百多部带有弹幕视频的教学视频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归纳,笔者认为弹幕视频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实时反馈的动态评论机制
传统的视频网站上的视频,受众之间的互动主要依靠的是视频下方的跟帖形式,这些跟帖呈现出先后顺序,而且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无法评论并直接呈现,存在时间的滞后性。弹幕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将评论系统直接搬到了视频上来,受众在观看视频内容的同时能够进行评论,且评论能立即从视频的屏幕上呈现出来,能动态、即时的进行视频内容的反馈,能与其它观看者进行有效的及时交流。
(2)一次评论多次重现的定点评论性
弹幕技术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特定时间点上观看者的评论并非只是一次呈现就消失的,当一个评论在固定时间点由一名观众打上去之后(未被屏蔽和刷新)是上传到了服务器端的,在视频的后续播放中,每次一到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这条评论就会再次从视频的屏幕上出现。这种“伪实时”的一次评论多次重现的评论机制不仅能让观众看到前人留下来的评论,同时能够让观众面对自己的电脑时,产生仿佛坐在虚拟的大客厅里,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观看视频的积极受众心理。当然这种永久性呈现评论也会有因为评论过多遮挡了视频、无效干扰评论多次呈现等问题。
(3)评论的聚焦性与碎片化
评论的碎片化和聚焦性指的是弹幕视频中的评论是具有针对性的,并不是在视频的所有时间点上都会有评论,而是在具有所谓的“吐槽点”才会有聚焦性评论。“聚焦性”是指这些评论可能针对的是特点时间点的背景音乐、解说词、角色的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也可能是教育视频中知识重难点及难以理解的地方,评论呈现出细节化的趋势。“碎片化”则是由于观众的低门槛化和评论的实时进行,观众没有过多的思考时间,形成的评论较多的是简短的几句话甚至是几个词,评论的逻辑性和连接性较弱。这种呈现出聚焦性和碎片化的评论特性,能体现评论者对所观看视频的整体的集中反馈,评论者能通过最终的评论汇总表来查看自己的个人评论,视频发布者也以通过评论的反馈修改视频和解答评论者提出的疑问。
(4)多方可控的评论控制系统
由于是从娱乐类视频中发展起来的,所以目前弹幕视频网站上所呈现给我们的弹幕评论有一部分是呈“无序”状态的,除了特有的“弹幕语言”外,时而还能看到不合时宜或者不符合情境的用语。因而,有效的后台的控制和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技术核心的弹幕视频播放器,为观赏者提供弹幕的播放功能之外,还有着自动屏蔽和控制弹幕评论的集成功能。视频的观看者和弹幕的发送者可以自主的选择是否开启弹幕、设置弹幕的字体大小、数量、颜色、以及要屏蔽的内容等等。此外,视频的上传者和管理者也可以设置视频弹幕的呈现方式、刷新时间、屏蔽词和举报机制,弹幕视频的评论内容和数量等指标能得到监管和控制。
三、弹幕技术的应用分析
弹幕技术在视频播放上的兴起给在线视频课程的呈现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启示,笔者认为其所具有的即时反馈性、多次重现机制、聚焦化和碎片化的评论特性以及可控的评论系统都可以有效的应用在在线视频课程中,去解决传统在线视频课程中所存在的情感交互缺失、即时反馈不足和学习效果不佳的三个突出问题。
1.弹幕技术在促进情感交互中的作用
教学作为一种交流沟通和信息传递的活动,是无法缺少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的。曹传东,赵华新等人近期针对MOOC的研究发现,当前MOOC类的在线视频课程中由于其传统的视频模式情感交流缺失十分的严重[5]。教学形式上情感互动困难,教学过程中情感投入不足,这类问题一直是远程教育中情感交互缺失的表现[6]。弹幕技术所具有的即时反馈和多次重现的机制能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相应的评论直接呈现在视频课程的屏幕上实现真正的实时评论,并通过上传到服务器端每次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再次重现,实现“伪实时”评论。这种实时和伪实时相结合的评论机制,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和教师以及同伴进行沟通交流,营造出一种类似于在课堂讨论的在线学习环境,一改以往学习者孤独的自我观看视频的学习“孤独感”。当学习者提供的观点成为群体的关注焦点、情感状态时,能够激发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个体能够产生活动自信、主动感[7]。
2.弹幕技术在提供即时反馈中的作用
此处的“反馈”即教学反馈,包含两个方面含义,既指在在线视频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反馈,又指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给予的后馈。根据教学反馈的延时性,教学反馈可分为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8]。有效的即时反馈能及时的发现学习者在当前学习的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传统在线视频课程的教学视频无法直接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评论,也无法实现将学习者的评论多次呈现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这导致学习者无法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直接反馈出来也无法让教师及时的给予学习者反馈。在一段教学视频观看结束后,学习者可能就将刚刚所产生的疑问遗忘了,教师则也无法准确掌握每节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弹幕技术支持实时的在线评论,不仅能实现学习者及时的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立刻呈现出来,并且能够保留下来,多次呈现在相同的学习时间轴上,教师能即时的看到并给予有效的反馈。教师的弹幕还能给后来进行学习的学习者提供现成的问题和解答,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3.弹幕技术在促进知识理解中的作用
在线视频课程中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在线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获得的。这种方式看似能让学习者快速的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却严重的缺乏主动的思考和理解,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基本都停留在最基本的“知道”和“了解”的层次上,远达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目标。在知识理解的理论中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等[9]提出知识理解包括解释、释译、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六个维度。理解的含义不仅仅是“明白、懂得意思”,更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因为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应用知识,才能创造出新的知识[10]。在传统的视频课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基本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连第一维度的“解释”都很难涉及到。而在弹幕技术的视频播放下,学习者在自发或者教师的要求下(发表问题和评论)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论,必须在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内容的同时进行思考,才能发表出对学习内容有效的评论。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在进行视频学习时不仅有知识的输入还有知识的输出,能有效的促进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习的效果。此外,学习者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其他学习者或者教师已经发表过的评论对于其本身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大有帮助。
四、基于弹幕技术的在线视频课程交互模型构建
我国学者陈丽在劳里拉特(Laurillard)的“学习过程会话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模型(见图1),并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将远程教学交互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三个层次。在线视频课程作为远程教育的模式之一,其教学活动中也包括了从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三个层次,因此在线视频课程的交互模型设计以陈丽的远程教学交互模型为参考依据,进行了重新的构建。
根据弹幕视频技术的基本特点结合陈丽提出的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模型的理论基础,我们提出了以弹幕技术为核心的视频交互模型(见图2)。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交互是网络学习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摩尔(Moore)[12]认为远程教育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交互,分别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在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中,教师要査看带有学生弹幕评论的教学视频,并及时做出反馈,因而在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课程中也强调“教师与教学视频的交互”。因此,该交互模型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远程交互”
这里所指的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远程交互”与传统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或者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有着不同之处。在线视频课程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主要基于弹幕评论系统通过评论实现,是一种类似于在线和离线讨论的交互模式,它主要依托于弹幕播放器的评论功能,不同于前两者可能包含的小组协作、在线论坛等传统上的交互。在线视频课程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主要通过弹幕评论交流,实现信息、概念、情感交流。根据弹幕播放器的特点,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形式依托于视频主要包括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三种形式。一对多指的是在进行对学习内容的在线评论和交流时,学习者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学习,但是评论的对象(学习的难点、其他学习者提出的问题等)和数量却是多样的。多对一与一对多相反,指的是多个个体对同一个学习内容(同一章节、同一重难点、单个学习者提出的问题等)进行的讨论和交流,是以群体为单位和单一事物之间的交互。多对多则是在线视频学习者交互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评论时没有明确的对象,对于不同的问题的看法以群体的个人知识背景和价值观等为区分进行潜在的分组,不同群体发出不同的评论甚至进行辩论。学习者依托于弹幕视频技术实时和“伪实时”的评论特点,通过这种在线交流,給学习者带来群体归属感。传统视频教学中学习者单独观看教学视频时的单调和“孤独感”不复存在,这种参与性的群体认同是传统视频课程所不具备的。当学习者对某一群体的认同感越强,就越有可能代表那一群体参与集体行动[13],弹幕视频所赋予学习者的群体认同感,能有效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2.学习者与教学视频的交互
学习者对教学视频进行操作,实现人机操作交换。学习者与视频的交互其实也是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交互。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者与教学视频交互的方式包括传统的停顿、回看、重放等基本操作交互,还包括了对教学视频的在线评论,对弹幕系统进行个性化设置等操作交互。在线的动态评论功能能够实现学习者在线提问、对重难点进行在线个性化标记、对其他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发表对所学知识的看法等功能。弹幕系统的个性化控制设计功能则可以为学习者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视频播放模式,可以控制弹幕系统的开关、弹幕的数量、弹幕内容的屏蔽、字体字号的格式等等内容,使学习者能对自己所观看的弹幕视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個性化定制。
弹幕视频通过视频和评论对教学内容进行概念呈现。弹幕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视频不再是像传统的教学视频一样,只能提供给学习者声音、文字和画面的信息,还可以将弹幕播放器服务器端的弹幕加载呈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在进行教学视频观看的同时能看到之前学习者留下的有用信息,有效的促进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理解。在前人提出的问题和评论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的效率。
3.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
在线视频教学中的师生信息、概念、情感的交互通过实时的在线评论问答和非实时的弹幕评论后台统计反馈实现。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交互方式,当前的在线视频课程中学习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了,学习者很少跟视频的制作者有交互的行为。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课程的师生交互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同步交互的实现形式主要通过在视频的评论和视频的反馈上实现,教师通过在视频上实时评论发表观点和学习者进行交流,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实现概念和信息交互;异步的交互则是结合弹幕评论系统后台的弹幕评论统计功能实现,教师在线下通过弹幕视频的评论系统收集整理学生的评论和反馈,发现学生普遍的问题以及教学视频制作中的问题,对视频进行二次加工和修改,实现与学习者之间信息反馈的交互。当然,教师在与学习者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同步”和“异步”的交互的同时也实现了上文所提及的师生间的“情感交互”,让学习者感受到自身与教师有情感上的交流。
4.教师与教学视频的交互
教师与教学视频的交互是弹幕技术支持下的一种特殊的交互形式,教师通过对弹幕视频进行操作控制实现与其的交互。教师通常是教学视频的制作者和管理者,传统在线视频教学中教师在视频制作上传后受交互方式的局限,很少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视频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很少就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弹幕视频技术支持下,教师不再仅充当一个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管理者,教师能实时的根据学生的在线评论,通过在线对弹幕评论进行操作来回答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在视频中通过文字的提示对视频的重难点进行即时的讲解。此外,弹幕评论后台的服务器能进行学习者的弹幕评论统计,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评论的内容发现学习者反映的教学内容问题和教学视频制作上的问题,对视频进行加工修改。
此外,教师还能对弹幕视频进行管理控制。作为视频的上传者,教师对视频的弹幕系统有全局的设置权限,控制好弹幕的相关参数,能减少弹幕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教师能通过对视频的评论数量、字体大小、发表间隔、屏蔽词池以及刷新间隔、弹幕评论间隔等选项进行设置实现与视频的交互。另外,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内容定制不同的弹幕规则,及时删除不良的弹幕评论,规范弹幕评论的同时还能保证视频教学内容不被过多的无用信息所干扰,减少弹幕带来的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
弹幕技术的出现是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一个结果。跟以往远程教育领域所引进的其他新技术一样,弹幕技术要在教育领域应用和推广必须经过合适改造和一定的实验验证后才能行的通。弹幕技术在当今视频网站上的火热表现说明其在视频传播中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在教育领域中的初步探索也体现出其所具有的一些潜力,然而笔者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远程教育发展的种种趋势表明,在视频端的深度交互,包括实时的编辑视频内容、添加个性化互动、评论、表情、图片等,将会是未来在线视频教育的一个方向标。本文在此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经过进一步的改造和实证研究,弹幕技术必定会为深度的视频交互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赵秋锦,杨现民,王帆.大学视频公开课交互设计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4,(05):15-21.
[2]李海峰,王炜.弹幕视频:在线视频互动学习新取向[J].现代教育技术,2015,(06):12-17.
[3]陈松松,何天天.弹幕视频——小众网民互动新形式[J].新闻世界,2014,(06):168-169.
[4]谢梅,何炬,冯宇乐.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J].新闻界,2014,(02):37-40.
[5]曹传东,赵华新.MOOC课程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6,(03):39-44.
[6]周旭,孙瑜,魏亮,李永珊.现代远程教育视频教学中的“情感助教”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8):59-62、69.
[7]陈培林.网络群体学习建构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30):14-17.
[8]吴中江.试论教学反馈的概念及其分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2):8-13.
[9][美]格兰特·威金斯,等著.么加利译.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56-61.
[10]陈明选,刘径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设计的转型——基于理解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2,(08):10-16.
[11]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 2004,(05):24-28.
[12]Moore, M.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02), 1-6.
[13]陈浩,薛婷,乐国安.工具理性、社会认同与群体愤怒——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2,(01):127-136.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