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联盟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2017-07-25李艺陈铭琪
李艺 陈铭琪
摘 要 佛、韶、肇三地高校创业就业联盟在响应国家和我省“双创”号召的新形势和新背景下,承担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努力探索并践行以创新创业联盟为抓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联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三大作用;同时,仍需要加强持续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促使创业教育真正与市场实战相结合。所以,本文就大学生创业就业联盟的创新发展模式,以佛、韶、肇三地高校创业联盟为载体,在互联网+视域背景下提出相应的研究与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 创业就业联盟 三地高校 大学生
中国高校就业创业联盟是全国各大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以改变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增加社会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全国性学生组织,也是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与社会资源对接的新型载体。2014年12月31日,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倡议、韶关学院和肇庆学院积极响应、共同组建了“三校创业就业联盟”。三所院校达成共识,要通过联盟内高校创业就业教育的合作,促进联盟内高校创业就业教育理念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推动联盟内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团队、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等资源共享与共建,实现联盟高校创业就业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满足地方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此,分析互联网创业特点为三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支持体系的构建、促进创业就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并针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联盟如何创新发展成为了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总结了创业就业联盟的精英群体组织属性带来的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少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帮助学生更快获取当地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旨在扶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就业新措施,在众多政策中,减少免税、税款抵减等优惠政策让高校的“创客”们享受了很多实惠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企业吸纳就业苦难人员给予税收支持政策:其中佛山市正大力推进就业失业登记改为就业创业登记工作,并优先向有需求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发放,其中符合经营6个月以上等条件的创业者,在领取证件后可享有5000元创业资助等优惠扶持政策;肇庆是为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积极推进了《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扎实做好就业托底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完善“双创”政策体系,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韶关市对于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推出了一次性的创业资助,鼓励创业信心,减轻创业负担,并为“0”创业经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高校联盟通过各校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使学生较易获取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倾斜或支持,达成信息互通,相应地促进了三地的创业教育的的发展。
2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佛肇韶的地缘优势
广东省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较发达,特别是佛山、肇庆、韶关这三个地方集聚的中小企业多,民营经济实力雄厚,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商机和空间。高校联盟基于地缘经济文化优势,积极推进企业家进校园、举办论坛、宣讲会、创业大赛等多元化的创业导向活动。如: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陆续举行的佛山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宣讲暨创业分享会进校园系列活动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正式启动,本次活動还邀请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参与,活动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创业典型案例分享、政策咨询等服务,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也是佛山、肇庆、韶关三地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区域合作的一大突破。既为三所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了三地的就业信息和平台,也为非毕业生提供了提前接触社会,了解企业,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感受创业氛围,更好地启发思路,汲取创业经验。
3就业市场资源共享,建立创业项目库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韶关学院和肇庆学院作为联盟的第一期成员,均是三地知名的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联盟(英文名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Alliance,简称UEEA)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韶关学院、肇庆学院三所高校于2014年12月31日发起成立的政府指导、企业参与的服务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组织机构。2016年大学生创业就业联盟工作会议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揭牌仪式在佛山顺德陈村花卉世界龙园基地举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谷、韶关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及肇庆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欧洲科学院南方联络处、法国法中协会南方办事处、法国高等电影学院中国影视创业基地等落户龙园基地。盟员单位已运作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开展“创业孵化”活动。同时开展创业教育合作,建立大学创业基地,选择适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形成可持续孵化的项目库。
本文作者于2016年7月通过对佛山、肇庆、韶关三个地区的175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当地创业政策,平台和比赛了解程度的调查研究。截取一些与本文相关的数据显示,我们发现佛肇韶三区有97.71%的大学生,只参加过0到2次的创业大赛。虽然当下大学生毕业生面临找工作难这一险峻的问题,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没有选择创业这一道路。接近70%的学生认为创业大赛对创业有一定的帮助,学校聘请校外专家导师加以指导,可以更加直接有效的获得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就目前而言,举办创业大赛是让学生更好的创业的一个平台和窗口。90.91%的学生认为互联网的便利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通过登录学校官方网站或新浪微博浏览的方式了解佛肇韶当地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更加快捷、方便、适应潮流的政策宣传方式也更有利于让大学生加深对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
可见,建立三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还需要加强,持续整合知名企业、高等学校、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创业资源、建立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促使创业教育真正与市场实战相结合。
所以本文就大学生创业就业联盟的创新发展模式,以佛、韶、肇三地高校创业联盟为载体,在互联网+视域背景下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与对策。
3.1建立微信公众号,宣传联盟机构UEEA
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方式,创建“大学生创业就业联盟”微信公众号,使之成为UEEA的发布平台、创业项目的电子商务推广平台、创业典范的展示平台等,明确自身“支持系统”的定位,搭建线上线下实体平台。目前,UEEA已经挂牌成立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将是引导三地高校成立创新创业联盟分部,形成覆盖全省的联盟网络,以便协同创新,共同推进,形成合力。
3.2积极开展联盟内部活动,建立表彰激励机制
积极开展联盟内部活动,鼓励联盟成员之间作创业经验、创新技术、就业资源等的交流。在资金扶持、项目导入、交流互助等方面联盟成员应互补合作,为大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创业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同时,借助各类型的联盟活动培育出组织程度较高的联合创业和合作创业机制,打造良性创业生态。每年召开一次联盟创新创业模范人物表彰大会,对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成员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创业致富的先进人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地去带动更多的学生走上创业致富的路子。同时,定期进行创新创业成果展示,推进创新教育开展,总结推广好典型、好机制、好创意,引导广大学生在创业创新中学习借鉴,形成创新创业的评价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格局。
3.3创新互联网+课程资源,探索创业学分转换制度
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转化为真实的教育实践。借助高校“易班”平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开发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型课程资源。比如,联合开展创业实践班,推出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品质的塑造、创业能力的联系和创业方法的指导,创业机制的系统了解。还可以选取联盟成员和部分创业典型学员,以他们 的真实创业故事为原始材料,形成成功创业案例和教程,从中获得有效的创业信息,激发创业潜能。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创业弹性学分制,打通创业和学业、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壁垒, 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实现学生“创业转学分”的课程转换制度,目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已经率先试行,有效激发了本校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3.4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建联动创业实践基地网络
在佛肇韶三地高校范围内设立教师资源共享库,从联盟成员内部选聘也从合作的优秀企业中聘任创业导师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水平一旦大幅度提升,就业创业联盟培养出的创业者,创业方向、意识、能力将会促进创业成功率大大的提高。逐步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的研究。这样在为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决策咨询、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时,也会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另外,创建联动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着陆点,以现有的校园设施为依托,设立人才服务信息中心、公共教学区、入驻机构教学办公场地等载体,涵盖人才推荐、测评、外包、信息、定制培养服务,以及需求趋势预测、行业技术趋势分析。把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云集起来,有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各地区大学生创业城和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全省联动的创业实践基地网络,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必要的见习、实习和实训服务,帮助其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宪宁等.以创新创业联盟为抓手的“三农”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江西廣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3): 82-85.
[2] 李晨,冯研.创建新型大学生创业联盟的探究[J].中国市场, 2013(29):70-71.
[3] 古广灵.人文与科学并举构建创业创新现代大学文化——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06):69-70+77.
[4] 卢军,韩磊,韩涛.地方综合性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6(19): 78-80.
[5] 郭小婷.互联网+时代提高高校职业指导实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 2016(22):8-9.
[6] 杨佳利.以创业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 2015(05):165-169.
[7] 杨琼.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基于“展翅计划”行动的调查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 2014(04):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