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跋涉中反思

2017-07-25葛婷

教育界·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反思课程改革

葛婷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从提出到现在历经多年,期间虽出现了各种误读,从根本上讲,高师音乐教育课改也取得了些许成绩。文章以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思考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在高校中的成果和弊端。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反思;思想指导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师范大学校级专项研究项目课题“高校开设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特色课程的可行性论证”(编号13KYZ16)成果之一。

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看到了这几年我院师生为高师音乐课程改革做出的巨大努力。六年前在北京进修学习的时候,我撰写了《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改革之构想》一文,其中详细阐述了关于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种种思考,今日看来甚显粗浅,因为任何一种改革都离不开取舍和创新。可取舍不易,创新更难,曾经认为要培养出有市场价值的音乐教师就是课改的最终目的,时至今日,才领悟到市场绝不应该是检验艺术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借鉴模仿国外的教育体系并不是音乐教育的出路。我国音乐教育最终还是应该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弘扬民族音乐。回望教改在我院历时近七年的艰难跋涉,我希望能做一次更加深刻的反思,以此作为对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思考。

一、思想指导与学科建设

在知识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21世纪的音乐教育更加注重与世界的交流和接轨,在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体系基础上,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在基础教育中注重人文素质的教育,改变音乐师范生“重技轻文”“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的落后现状。

(一)立足传统音乐

虽然近年高师音乐教育已经把传统音乐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但还谈不上真正的重视。这么多年来,我们试图通过借鉴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来弥补自身不足,快速地改变国内音乐教育现状。但究其根本,中国音乐教育真正的出路,应该是复兴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找到符合国情、提高民族存在感和自豪感的音乐教育方式,以别于其他国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二)重视人文学科

国家的音乐教育水平不单取决于音乐专业发展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师的音乐文化修养和人文底蘊。但是,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高考文化录取分数比较低,造成我们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有一种错误认识,特别是在扩招以来,将很多文化素养差的学生招进学校,再次拉低了艺术类学生的整体人文水平。高师作为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摇篮,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要求是底线,它关系着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人文学科的教学。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科交叉,避免课程设置“重技轻文”,力图朝着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向改革和发展,鼓励学科探索。

二、师生意识转变

音乐教育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在于对知识和技艺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艺术可以使人的思想变得更加敏锐,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感受力更加细腻,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高师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高师音乐教师应该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和要求,不能抱残守缺,要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上,善于思考,精于创新,注重对学生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把表演实践教学引进到教育实践课程中,并且引导学生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音乐表演专业的特点,增强学生教育教学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以本土传统文化为基础,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育的理念里。

三、学科经验与反思

通过近几年的整合与优化,运用新的教学机制、新体系,更加重视“师范”性,重视音乐教育基础学科和教育实践学科的建设,我所在的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事实证明,音乐的专业技术是音乐教育的一把利器,但是,仅仅有利器是不够的,还得有会使用利器的舵手。这个舵手就是音乐教学法,以及音乐教学实践类课程。因此,我提出音乐教师教育中的“三个重视”供同行一起思考。

(一)重视音乐教学法

“既知教之所以兴,又知教之所以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学记》的论述,说明古代的思想家已经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在音乐教学法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法”。法象征着规则、规范,是度量的尺子。而教学法从传统上意义来讲,是指教学的艺术和实践,教学法意味着教授与指导,也意味着学习与被教。虽然它有别于实践性示范教学,但也是为实践性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课。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通过音乐教学法的指导,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而音乐教学法又有别于其他教学法,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切记不能照搬某种教学模式,更不能把教学法当成示范教学课。每一个学生千篇一律地模仿,失去创造力,有违音乐教学法的初衷。这门课还有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教学思考和总结的能力,用开放性思维看待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这点我们可以向美国学习。美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非常多,教材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法,但却能做到杂而不乱,杂而有序,凸显出美国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我们可以学习人家的先进思想理念,不固守已有的音乐教学方法,通过高师的实践创新更新教学理念,让高师音乐教学法变成源头活水,引领中小学音乐教育走向成熟。

(二)重视教育实习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习是培养音乐教师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衔接环节,是毕业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之前的实战检验,也是学校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完成教育实习专业学习才算完整。经过教育实习的过渡,师范生才有可能适应教师身份的转变,胜任教师一职。

因此,学校应该有一套健全、科学的实习机制,对教育实习进行有效的监管,避免学生私自安排实习单位,避免“空壳实习”。实习指导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提出解决建议,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认真反复训练。将分段化训练的微格教学,接龙并线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及时调整,弥补欠缺部分。也可以邀请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示范教学,介绍教学经验;可以有计划地增加教学实习时间,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改变单一的实习模式,同时完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有所思,学以致用,通过教育实习培养学生的教学操控和组织能力。

(三)重视第二乐器

通常我们把钢琴称为音乐教育专业的第一乐器。因此,钢琴是每一个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的主修课。而开设第二乐器选修课符合目前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要求,也符合教育专业“一专多能”的理念。

我们应该大胆探索第二乐器教学模式,根据器乐学习的基本规律,增加教学时间,避免学习时间不足造成的学而不精,也要充分认识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第二器乐课程教学有别于器乐表演专业教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该将教育实用性放在第一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适用于音乐教育专业完全没有演奏基础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不仅要学会演奏,还要学会教,教师的教学应该具有趣味性,针对中小学器乐教学给学生教学建议和指导,考核方式应该将演奏和教学结合,学以致用,在短暂的时间里,完成学与教的目标。

从传承角度思考民族器乐教学在高师音教专业的重要性,将民族器乐作为必修课,能够增强教学的规范性。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开设少数民族乐器演奏课,让民乐与钢琴并驾齐驱,立足于传统乐器的学习,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音乐的核心思想,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四、结语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已经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前路虽然依然艰辛,但每一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国的音乐教育不能离开传统音乐文化的土壤,借鉴国外教育体系来发展我国音乐教育总是有限制的。如何通过国外音乐体系发展民族音乐教育事业才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出路和立命之本。

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重视对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和开拓,并且能够结合教学实践和教育实习,充分发挥理论之于实践的提升、实践之于理论的思考。

教育一線的教师和管理者应该大胆思考,小心求证,始终坚持以教师教育培养理念来设置课程,调整教学思路,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始终具有生命力,适应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鲁恩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习改革刍议[J].大舞台,2012(06):194-195.

[2]王艳杰.后现代课程理论思维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3(02):92-93.

[3]于立刚.探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器乐选修课教学改革之路[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01):140-142.

[4]张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及其内涵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0(01):79-83.

猜你喜欢

反思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