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的思考

2017-07-25张春艳沈爱平

教育界·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张春艳+沈爱平

【摘要】港澳台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政治敏感性,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从国情教育入手,以人文社会课程为主要载体,从工作机制、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工作者体系四个方面构建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体系。

【关键词】港澳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情教育

自开放招收港澳台学生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拓宽港澳台学生入学渠道,改善港澳台学生就学条件,加强就读保障,鼓励港澳台学生来内地(大陆)就读。做好港澳台学生工作,是党和政府赋予内地(大陆)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和政治敏感性。

在港澳台学生工作中,关于对港澳台学生要不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对政策的把握程度不同,做法各异。按照国家最新规定,我们注意到,教港澳台〔2016〕96号文件取消了有关“免修政治课和军训课”的提法,而是提出“以国情类课程学分替代政治课和军训课学分”。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虽然规定港澳台学生可以不修政治课和军训课,却并不是说高校可以完全忽视对港澳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国情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对港澳台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意义非比寻常。

由于历史等特殊原因,港澳台来内地(大陆)就学的青少年缺乏对内地(大陆)的认识和了解,国家意识淡薄,缺乏民族认同感,并且由于媒体等的负面宣传,反而形成了很多对内地(大陆)的“负性认知”。而青年人的热情又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如台湾的“太阳花学运”、香港“占中”事件都是分裂势力主导的政治运动,大量的港澳台大学生被蛊惑、煽动参与其中。本文拟在总结现有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改进策略,以期为现行做法提供参考。

一、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现状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思想、历史沿革、自然资源、人口状况以及国际地位等,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阶段水平和特征等的综合反映。对港澳台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就是让港澳台学生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理解现行政策,客观看待存在的问题,见证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国情教育包含基本国情教育、历史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目前,高校对港澳台学生的国情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

国情教育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对港澳台地区学生进行的国家实际情况的普及教育,容易涉及意识形态渗透、统一等敏感问题。部分高校在没有认识到对港澳台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性时,容易选择回避敏感问题,片面理解国家相关规定,仅重视港澳台学生的专业培养,而忽视对他们的国情教育。

(二)学校对港澳台学生的国情教育不成体系

国情教育最重要的基地就是学校教育。目前,侨校在国情教育上做得较为完善,但方式传统单一,多以课本传授为主,也有开展社会实践;非侨校对港澳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高,大部分学校港澳台学生都免修思想政治课程,部分高校采取户外实践、参观游览的方式,受到港澳台学生的喜爱和支持。总的来说,对港澳台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策略、体系构建的研究和实践极度缺乏。

(三)忽视港澳台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征

港澳台学生由于从小接受的教育和环境与内地(大陆)学生完全不同,因此,他们的学习风格、心理特点与内地(大陆)学生有显著的差异。有研究表明,与内招生[即内地(大陆)学生]相比,外招生(即港澳台侨学生)偏于活跃和综合型,他们在学习时敢于挑战教材和教师,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港澳台学生表现出多元的思想价值取向,个人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较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热衷参与实践社团活动。部分高校开展国情教育课程不考虑港澳台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体系构建

(一)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在对港澳台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现有国情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区别,有所侧重,要通过知识媒介,润物细无声地达到教育的目的,避免以灌输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内容为主。对港澳地区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应侧重“一国两制”的认同教育、中华文化的普及教育;对台湾学生应侧重历史教育及目前国家发展情况的教育。同时,应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坚持科学性,体现时代性,特别应增加国情教育的内容。国情教育的内容应适应不同的年级。大一的港澳台学生应侧重校情教育、入学教育,大二、大三的港澳台学生侧重以人文社会学科为载体的文化和历史教育。另外,考虑到港澳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业压力突出,应加大学业帮扶的力度,大四以就業需求为导向,开展目前经济形势、就业前景等方面的教育。

(二)国情教育实施体系构建

港澳台学生的国情教育应该以教学单位为实施主体,以课堂教学为实施主渠道,以实践活动增强对国情的感性认识,以交流活动增强与大陆(内地)学生的情感联系。高校可根据学校现有情况,重点打造几门适用于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的课程,鼓励港澳台学生选修,以抵免思想政治课和军训课学分。同时,大部分港澳台学生对于祖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着极强的兴趣。因此,高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教育教学之中,在假期开展有组织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展示内地的社会政策以及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使港澳台学生对我国国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另外,还应通过各种校园活动、社团交流等方式,加强港澳台学生与大陆(内地)学生的情感联系,发挥学生对学生的影响力。

(三)国情教育的工作者体系构建

有学者认为,港澳台学生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上存在人员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从事人员业务不专等现状,制约着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港澳台学生工作者一方面担任港澳台学生思想方面问题的答疑解惑者,一方面又担任他们行为的管理者,工作的多样性与角色冲突必将导致港澳台学生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危机,降低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提升的空间。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的工作者体系构建,首先,应设立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港澳台学生的事务;其次,对港澳台学生所在学院的辅导员应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认识水平;另外,应不断吸收一批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专职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港澳台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

三、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体系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国情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一直以来,虽然港澳台学生可以不修思政课,我们也不可能像对内地(大陆)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想灌输,但从国家利益、民族統一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重视港澳台学生的国情教育,并在这方面加强研究探索。

(二)国情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1.国情教育内容生活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使用政治术语或领导人讲话文稿,内容刻板,语气强硬,脱离百姓生活,显示出浓重的控制色彩,很难让学生感同身受。新形势下,我们在课程设置和内容的编排上可以从我们的共同点——中华文化入手,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努力淡化差异点,力求得到港澳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

2.国情教育的形式生活化。内地(大陆)习惯于用书本教材进行灌输式教育,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港澳台学生。实践、学生活动等方式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三)国情教育应融入情感

对港澳台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目标即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港澳台学生从心理上对祖国理解认同,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应该说国情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知识只是媒介,国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情感的认同和升华。在国情教育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及教育内容都应充满深厚的情感和认同。以台湾为例,受少子化及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台湾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较高,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除正常授课外,教授往往还安排Office Time,给予学生学业生活指导,港澳地区教师也有相似的特点。内地(大陆)高校由于教师精力有限,而且教师自身往往也带有很多科研的任务和压力,疲于应付,对学生个体很难兼顾周全,导致很多学生和教师只有课堂上短暂的交集。国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纵向来看,它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总结的;从横向来看,它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教育者本身应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渊博的学识,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国情。

总之,对港澳台学生的国情教育,应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内容上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要载体,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多种实施渠道,同时,要提高国情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国情教育的教育目标。目前,对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极度缺乏,有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林俊红.改革开放条件下大学生基本国情教育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2]陈丽新,张海峰,朱林燕等.港澳台侨与大陆大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研究[J].高教探索,2009(06):104-107.

[3]陈雪琴.关于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思想教育的若干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2):127-12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