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问题与对策
2017-07-25侯干才周龙韦棨文刘志锋
侯干才+周龙+韦棨文+刘志锋
【摘 要】本文以河池市高校体育场馆为例,分析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池学院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存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并指出其未来的走向。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 现存问题 应对策略 未来走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16-02
在当今倡导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如何对社会公众开放河池市高校的丰富场地资源,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外开放的现存问题
(一)场馆设施数量偏少,室内外场馆比例不协调。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河池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数量与规模已远远落后于南宁市、柳州市、梧州市、来宾市、百色市等地级市,场馆质量也位于区内高校平均水平以下。同时,通过调查发现,河池市内高校所拥有的体育场馆大多数以室外场地为主,且许多场地都不符合国家标准。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室外场地占总数比例达到了59.09%,其中室外羽毛球和篮球场地都是采用水泥材质合成,易造成安全事故;而河池学院室外场地占总数比例为75%,在场地面层上大部分都是采用合成材料,但是在专项场地面积和缓冲区域的设置上,因预留面积偏小,未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见表1)。
(二)偏重场馆的教学属性,运营理念守旧。调查可知,上述两所学校都属于河池市事业单位,带有浓厚“教学为本”的色彩;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教学使用而设置的场馆,几乎谈不上对外开展经营创收。如在对外开放项目上,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池学院目前仅开放了室外田径场供周边群众健身锻炼,开放时间一般集中于18:00-22:00期间,而室内场地都以满足校内教育教学为由,不实施对外开放。在服务范围上,以上两所学校主要围绕校内师生开展体育赛事、校园公益、场地和器材出租等一些公益活动。在资金获取上,以上所提及的学校因重视场馆的教学属性,不开展对外经营活动,在场馆维护与管理费用上仅依靠政府和学校的补给。
(三)服务内容单一,经营创收能力受限。实地调查发现,上述两所高校都局限于对当下所拥有的场馆资源用来从事体育业务,对经营活动的开发涉及较少。场馆提供的体育服务产品主要包括场地与器材的出租、健身公益活动和业余赛事活动等。其中以场地与器材为载体来进行的体育服务活动出现的次数最多,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免费服务于校内师生、当地机关单位或政府,真正能够用于对外经营创收使用的次数则是屈指可数。因场馆服务内容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场馆的创收能力。
(四)场馆设施维护不到位,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核心主要是进行科学维护,促使场馆使用寿命能够最大延长,此外还要对落后、陈旧、破损的设施进行及时配置与更换,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调查发现,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场馆设施管理方面,上课时间主要归体育部教师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其他时段都由学校团委或工会进行管理;而河池学院也同样采取上课由任课老师负责,课外时间主要依靠清洁或相应负责人来进行“粗放”管理(见表2)。以上两所学校在场馆维护方面都是采用“一人多用”的管理形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人工成本,但是易出现个人精力有限而造成管理工作的疏漏,不利于场馆的持续发展。
二、应对策略
(一)政府与学校应重视学校体育场馆的发展,加大投入资金的力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场馆发展的支持政策,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簡称《产业意见》)和《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学生意见》)都对学校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给予了明确规定。其中《产业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安排投资支持体育设施的建设;《学生意见》也指出将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同时提出各地要按照学校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充分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此外,还有部分配套文件要求除了学校自己筹资兴建体育场馆外,还可以与公共或社会体育场馆进行共建,以求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
(二)不断转变经营理念,明确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体育场馆作为准公共产品,经营性是其固有属性,学校场馆业应树立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在国家鼓励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这一有利背景下,学校管理部门应意识到校内场馆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在满足正常教学、训练等师生需求的基础上,应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有效沟通,探索出一条跨界合作的道路。通过与外界合作以获得一部分运营资金,引入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来提升自身运营能力,积极履行部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最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重视场馆的多功能利用,创新健身服务方式。场馆的多功能利用,即在场馆的建造前就应把多功能使用考虑进来;在对外开放上应做到服务项目的多元化和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学校场馆应在保证学校师生正常需求的前提下,创新对外开放服务模式以求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保证教学、跨界合作、多元经营、服务社会”的利用理念,构建场馆多功能的体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场馆获取收益与履行公益职能的双重作用。
(四)注重场馆设施的管理,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场馆能够正常投入教学、训练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使用,有效的维护管理可以大大地延长场馆使用寿命,场馆使用职能的良好发挥直接对运行效益产生促进作用。此外,广西作为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懂体育产业的人才本身就较缺乏,区内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与各兄弟院校,特别是与拥有场馆资源优势的学校的交流合作,培养出一批既懂体育产业又懂场馆经营的专业人才。倘若场馆运营主体通过自身学习与培养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形式招聘一批行业内紧缺的专业性人才。
三、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引入跨界合作模式,创新学校场馆运营管理机制。跨界合作模式应用到学校体育场馆运营当中,主要是指学校免费提供用于修建场馆所需的建造用地,社会民间投资力量负责出资兴建场馆,引入社会专业化团队来负责监管工作。学校管理主体在自身运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委托社会专业化企业来实施场馆的对外开放运营,以达到既满足校内师生教育教学活动需求,又可以服务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为最终目的。此运营模式可以有效地破解目前国内学校体育场馆在实施对外开放中的“资金易短缺、运营成本高、安全无保障、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困境。此外,该运营方式能够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场馆运营之中,进一步实现场馆运营机制的创新,有序引入“企业化”理念到行业领域之中,最终激活场馆活力。
(二)场馆建设以多功能利用为首要原则,有序落实对外开放。国外学校体育场馆建设都是比较注重场馆多功能的使用,而我国大部分场馆却仅局限于校内教学、训练和健身等方面的应用。实践证明,场馆设施的建设应以多功能、实用性为首要原则。在服务校内方面应以学生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为主;在对外开放方面应在满足公众对场地和器械需求的前提下,逐步完善相应配套设施,为举办赛事等其他非体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充分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各级学校管理单位应深刻认识场馆对外开放的迫切性,学校主体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或社会民间力量进行交流与合作,以求建立完善的资金供给与安全保障制度,进一步凸显学校场馆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的作用;有序落实对外开放工作,正确处理场馆运营的盈利性与公益性的关系。
(三)依托校内外资源,组建校内体育俱乐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体育场馆资源大部分都集中于学校,而社会上体育场馆却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较多的赛事活动资源;但是在实践当中,社会型场馆的数量往往与消费者需求极度不平衡。为了有效解决以上困境,学校部门一方面可以积极“走出去”,与社会健身爱好者或相关组织建立有效沟通,在闲时可以吸引社会俱乐部把活动场所移到校内场馆当中;另外,引进社会运作经验组建校内体育俱乐部,这样既可以调动校园体育氛围,又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场地时间来经营创收,最后为学校场馆未来的发展积累运营经验。
(四)重视专业化水平的管理,积极应用自媒体技术。当今是一个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场馆行业为了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必须重视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学校场馆管理部门应积极通过自身培养或引进业内运营人才和团队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求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建立公正的约束机制促使员工积极向上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为了进一步迎合当今消费者需求,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结合国家所倡导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現实要求,可以在学校场馆日常运营中积极引入APP、公众号、微博等形式的自媒体技术,来增加场馆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公众及时了解学校场馆的使用情况;另外,管理主体也可以通过以上社交平台来提供便捷式的服务,以及及时获取客户评价。
【参考文献】
[1]徐伟.广西体育中心和广西李宁体育园建设及运营现状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
【作者简介】侯干才(1980— ),男,壮族,广西都安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周 龙(1991— ),男,湖北荆州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资源开发与研究,体育教学。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