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讯

2017-07-25

艺术品 2017年7期
关键词:艺术

艺讯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同心创前路 掌握新机遇”成就展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历史的新里程。在“一国”之利与“两制”之便的双重优势下,香港秉持“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宗旨,为国家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本次展览以“同心”为理念,体现香港与祖国“同心”在“一起”,共同推进香港的繁荣稳定,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展览分为10个展区,利用展品、模型、多媒体和互动装置,图文并茂,展示香港与国家“同心创前路”,在经贸、金融、科技、基建、文化、体育、社会民生、保育、救灾等领域,建立广泛、深入而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战略下,香港积极掌握新机遇,加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推动内地和香港的共同长远发展。展览于2017年6月27日至7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

莱顿收藏(The Leiden Collection)由美国收藏家托马斯·S·卡普兰博士(Dr. Thomas S. Kaplan)与妻子达芙妮·莉卡纳第·卡普兰(Daphne Recanati Kaplan)于2003年创建,拥有250幅艺术珍品,是目前全球拥有十七世纪荷兰艺术画作数量最多、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此次展览是莱顿收藏的首次全球巡展,也是荷兰黄金时代画作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示。

本次展出的70余件展品分为肖像画、历史画及风俗画三大主题,其中包含欧洲十七世纪最伟大画家之一的伦勃朗的11幅画作,以及天才艺术家维米尔首幅在北京展示的作品《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展览还将着重展出来自“精细绘画”(fijnschilders)的创作,包括伦勃朗的首位学生格里特·德奥以及他的两位杰出弟子弗兰斯·范·米里斯和戈特弗里德·沙尔肯等人的多幅艺术佳作。展览重现了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盛景,实为中国公众欣赏十七世纪荷兰艺术的绝佳机会。展览于2017年6月17日至9月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

本次展览选择400—700年作为展览的时代断面,主要考虑到以中国三大求法高僧中法显前往印度的时代和义净回到中国的时间为准,从中印两国的历史发展状况来看,这也是中印两国宗教、文化及艺术交流最为活跃和重要的时期,展品以中印两国石刻造像为主,少部分陶质造像和铜造像,以此见证两国人民的长期友好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展览于2017年6月15日至9月10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展出。

天工开物—中国美术学院东方版画工作展

展览于2017年6月22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系由中国美术学院与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将向公众展示中国美院东方版画工作室创作的大型版画长卷—《天工开物》以及部分版画系师生的精品力作。此次展览意在向观众传达中国美术学院对于中华文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领悟与发展,及其在版画教育上所作的探索与贡献。更值得庆贺的是,版画长卷《天工开物》因工艺精湛、对于中华传统技艺的传承别具意义,北京画院将对其进行收藏。本次展览持续至7月9日。

帝国盛世—沙俄与大清的黄金时代

展览共展出来自俄罗斯联邦国立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500余件文物。展览诉说着公元18—19世纪同一历史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创的黄金时代,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开创的“康乾盛世”。宫廷殿堂艺术,近在咫尺,公众走进南京博物院,可以体味到两个帝国的文治武功,一睹璀璨夺目的皇家艺术,感受巅峰时代的皇室威仪。

这次展出的展品亮点有:来自俄罗斯的主教法冠、复活节彩蛋、套娃、法贝热珠宝、骑兵佩剑、军队徽章;来自清宫的乾隆皇帝青玉交龙纽“八徵耄念之宝”和“古稀天子之宝”,更有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一套乾隆八十大寿定制金编钟,首次亮相南京。该编钟用黄金一万三千多两打造,标志着康雍乾时期国力的强盛和礼乐制度的完善。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外蓝釉金彩内粉彩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也将再次在展览中展出。展览于2017年6月10日至9月10日在南京博物院展出。

我爱普陀—张铁林书法作品展

张铁林的书法得益于黄道周、张瑞图等晚明诸贤。事实上,这种风格范式在书法史上一直被视作“畏途”。也就是说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传承的线索隐匿,个性的飞扬彰显。因此说,张铁林的书法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难度系数较高的师法对象。

这也决定了他选择了一个“远离俗流”的高起点,并成为他日后风格形成与新变的重要成因。由明清上溯魏晋,这是历来学书者所惯常的门径。近年以来,张铁林正也以特别的视野重新回到了对“二王”的学习与临写。他在遥想那个大时代里士人“流风遗韵”的同时,也在揣摩他们笔下的蕴藉与风尚。展览于2017年6月11日至6月20日在浙江舟山普陀山书院展出。

古意·生动—纪念国画大师王梦白诞辰130周年暨刘阔花鸟画精品展

本次展览以刘阔先生的花鸟画作品缅怀纪念近代绘画大师王梦白先生在中国画领域作出的不朽贡献,以期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菁华的社会意义。

王梦白是近代卓有成就的国画大师,在近代画坛践行“师古人”兼“师造化”的艺术思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刘阔自幼研习小写意绘画,秉承王梦白的艺术精髓,作品生动秀雅,美妙传神,且能结合美术史进行研究和创作,故与时流迥异,是一个入古开新的典型案例。本次展览中将集中展示刘阔先生创作的《王梦白诗意图系列》百余幅,是诗书画结合的精品力作。展览于2017年6月24日至6月30日在博宝美术馆展出。

古墨林泉—张世刚、刘荣书画展

张世刚的书法,业界大家有诸多评价,无一不极尽褒扬之词,前辈之良才,侪辈之楷模,后生之仰望,遗世独立,精妙脱俗,世刚无愧于这些赞扬。刘荣是当今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之一,自中央美院附中始,至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历时14年的正统学院派科班教育,师从山水画大家贾又福先生,199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以来又经历了长达20年的教学实战,形成了鲜明的学院派山水画审美风格和语言样式。

此次展览名为“古墨林泉”,张世刚和刘荣皆以书画入展,他们之间的心灵感应和美学趣味的浸染,相得益彰。展览于2017年7月2日至7月12日在三品美术馆展出。

杨天颐水墨作品展

1956年出生于香港,1995年移居北京,出身于书画世家,父亲是岭南画派大师杨善深。从小跟随父亲学画的杨天颐因不断的探索与尝试,逐步追求自己艺术天地的美感境界。

从小跟随父亲学画的杨天颐因不断追求自己艺术天地的美感境界,逐渐突破岭南嫡系的樊篱。杨天颐继承了岭南派融汇中西的精神,兼具文人的书画修养与画人的摹写自然,不但长于花鸟走兽,且在山水人物方面别开风貌,画路宽广。展览于2017年6月25日至7月1日在荣宝斋展出。

丹青入梦—刘怀山山水画小品展

刘怀山,原名刘棣,字怀山。1948年生于辽宁锦州,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创作室主任,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培训中心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出版有《刘怀山画集》多种,著作有《名家画范•刘怀山画山水》《名家画范•刘怀山画骆驼》等。

此次展览主要展出其山水题材的绘画作品37幅。刘怀山的作品意蕴深厚、气韵生动,画面主次分明、张弛有度。他用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他对传统笔墨的精妙运用和对现代生活的内心感受。展览于2017年6月25日至6月30日在北京琉璃厂清秘阁展出。

朱天曙教授新著《且饮集》出版

《且饮集》是朱天曙教授学术研究著作之外的第一本艺术随笔,共收录了其二十年来零散发表的各类艺术随笔二十九篇。内容分为“书印杂俎”“书里书外”“学艺自述”三个部分。

这些随笔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朱天曙教授对中国书画篆刻经典的认识,以及其从事书画篆刻实践的心得和海外见闻,也包括其在各类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和他在中央美院、北京语言大学等课堂上的讲稿以及各类读书札记。

责编/杨元元

猜你喜欢

艺术
抽象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
艺术百家:马 莉
美在《艺术启蒙》
纸的艺术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