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转变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7-07-25王中英程竞罗霞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性骨折骨质阶段

王中英,程竞,罗霞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4100)

行为转变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中英,程竞,罗霞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4100)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在术后护理中实施行为转变干预。另外选取4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的积极性、复诊率、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在康复积极性方面(依从程度、配合程度、需求程度等)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按时复诊率、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转变干预能够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积极性,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行为转变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护理;康复积极性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女性多于男性,主要是由于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组织微结构退化所致。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原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老年患者由于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和身体机能的下降,术后康复具有一定的难度,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其术后康复问题已经成为骨科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行为转变理论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是通过多方面的引导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方式,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研究证实其比传统健康教育更为有效[1]。现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行为转变理论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2月至5月收治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照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试用标准,密度测量T≤-2.5;(2)患者均同意治疗方案;(3)无严重的营养不良;(4)术前基础疾病控制良好;(5)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正常;(6)未合并有手术禁忌症;(7)年龄>60岁;(8)思维清晰,有较好的理解能力。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2)合并恶性肿瘤者;(3)合并有危急生命的其他疾病;(4)骨炎症性病变、软骨病;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疾病;合并认知和感觉性运动语言功能障碍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7例,年龄60~79岁,教育年限平均(8.52±3.41)年。股骨部位骨折21例,椎体压缩性骨折26例。另设2015年9月至12月本院收治4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43~75岁,教育年限平均(8.24±3.56)年。股骨部位骨折18例,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麻醉及手术方式具有均衡性,对照组围手术期按照骨外科护理常规开展护理,发放健康资料时进行口头讲解,根据提出的问题或存在的问题给予健康教育,时间、次数不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后护理中采用行为转变干预,实施方法及内容如下。

1.2.1 前意向阶段 组成行为转变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5名工作年限≥10年的高年资护士组成,其中护师3名,主管护士2名。以上人员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的责任心。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实行一对一的干预。此阶段主要是让患者意识到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此主要采取增加益处的认知干预,如能促进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不积极锻炼带来的利弊,激发其康复锻炼的意向和动机。

1.2.2 意向阶段 采用动机访谈法了解患者对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康复的认知情况、自我管理、心理健康情况等问题以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内容想法,找出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因素,如术后疼痛、不良心理、缺乏系统的康复锻炼指导等。结合以上影响因素让患者发现问题所在,找到改变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康复成功的实例来激励患者。同时鼓励患者的家属参与到术后护理中,要求家属给予患者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患者树立起行为转变的信心。

1.2.3 准备阶段 此时患者有发生行为转变的意愿,与患者一起制定干预对策,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原则,针对骨折类型的不同制定渐进性的康复护理对策,以时间为纵轴,以护理内容为横轴,包括院内康复和院外的延续性护理,每一个阶段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个体化的、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介绍有利于改善骨质疏松的药物、饮食方法(以钙、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2])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强调长期服药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自我表决,向医护人员、家属以及朋友等保证能够遵医嘱接受治疗和护理[3],并请他们协助监督。与患者签订合同、契约等帮助其巩固服药和坚持康复锻炼的意识。

1.2.4 行动阶段 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渐进性康复锻炼的计划,监督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继续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饮食、用药心理指导,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等,及时调整康复锻炼计划。发挥家属在患者疾病及康复中的能动性作用,避免或减轻负性情绪的困扰。采用角色扮演、成功实例见证、同伴帮助、正向强化等手段积极引导患者向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锻炼引导。将每个阶段患者取得的进步告知患者,进行鼓励和表扬,通过患者的自我强化来支持行为改变。

1.2.5 维持阶段 采用电话、网络即时软件以及复诊时护患交流的形式,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患者继续进行康复锻炼,肯定患者的进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修正计划,以适应患者的需要。

1.3 观察指标

(1)康复积极性:由专人对患者术后康复的配合程度、需求程度、依从程度、护理及家属的鼓励作用以及遇到挫折后的情绪进行调查,采用十分制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表明该方面越好。(2)复诊率:统计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按时复诊率。(3)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共包括10个方面,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强。于干预前、出院后3个月采用MBI评分进行评分。(4)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对患者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检测,各包含若干个评估条目,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运动能力越强。于干预前、出院后3个月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比较

观察组在康复积极性方面(依从程度、配合程度、需求程度等)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复诊率、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按时复诊率,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复诊率、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59.87%[4]。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受视力下降、平衡能力减弱和反应能力差的影响,在发生跌倒的情况下极容易诱发骨折,其中以椎骨和髋部骨折较为常见。手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方法,但无论是微创手术还是开放性手术,其对患者造成了创伤,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其术后并发症多,恢复速度慢。如何在术后漫长的康复过程中使患者坚定康复信念,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是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恢复的关键[5]。然而,就目前而言,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主动功能锻炼的强度及频率难以满足术后康复锻炼的需求,这对手术的治疗效果造成了影响。要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必须提高患者的康复积极性。

行为转变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其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是根据行为转变者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的技术,通过多方面引导,改变人们不良行为习惯[6]。行为转变理论认为人的转变并不是一个直线过程,而是一个连续、渐进、复杂的过程,因此在不同的行为阶段应该根据患者的动机和需要,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7]。以往行为转变理论常被应用于慢性疾病的管理,并发现有较好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中,结果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行为转变理论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方面(依从程度、配合程度、需求程度等),按时复诊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患者术后基本功能是要通过患者的主动锻炼才能康复的。行为转变干预将健康教育与行为技术相结合,针对还正在康复过程中行为转变不同阶段的特点(即: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8])给予护理干预,分阶段逐步实施,螺旋形上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为患者提供每个康复阶段所需要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患者更容易接受。通过获得知识→意识转变→行为转变→巩固转变→形成习惯,较好地解决了“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等困扰行为干预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有利于帮助患者从较低的行为阶段向行动、维持阶段迈进[9],坚持良好的康复行为,并能做到按时复诊。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行为转变理论改善了患者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主要是由于行为转变理论促使患者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康复训练转变为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改善了术后康复效果。另一方面,行为转变干预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干预,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逐渐看到自身的进步,更有信心进行下一步的康复锻炼,逐渐完成康复目标,促进自身关节功能的康复,形成康复锻炼的良性循环[10]。综上所述,行为转变干预能够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积极性,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1] 钱思兰,梅洵 ,黄北南,等.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饮食干预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3):2125-2128.

[2] 闫长红,闫江涛,于铭.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3):3677-3679.

[3] 靳青, 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4] 陈海玲,李亚轩,陈志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8):1222-1223.

[5] 张文芽,王翠萍.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89-4790.

[6] 杨志敏,谌科,周凤勤.行为转变理论在住院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转变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12(24):2271-2273.

[7] 黄柳华,李荔,汤垂丽.行为转变理论在骨外科糖尿病前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441-442.

[8] 孔小阳.行为转变理论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124-126.

[9] 谢少飞,郑翠红,邹益群,等.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8):3460-3462.

[10]唐宝萍.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54-155.

(学术编辑:王娅丽)

本刊网址:http://www.nsmc.edu.cn

作者投稿系统:http://noth.cbpt.cnki.net

邮箱:xuebao@nsmc.edu.cn

本刊网址:http://www.nsmc.edu.cn

作者投稿系统:http://noth.cbpt.cnki.net

邮箱:xuebao@nsmc.edu.cn

Effect of behavior change intervention in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

WANG Zhong-ying,CHENG Jing,LUO Xia

(ChongqingRedCrossHospital,People’sHospitalofJiangbeiDistrict,Chongqing4041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ehavior change intervention in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Methods:47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y were given behavior change intervention in postoperative nursing.43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 was carried out.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the enthusiasm,return rate, life ability and motor function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rehabilitation initiative score (degree of compliance,degree of cooperation,degree of demand,et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rate of return visit on time and the ability of self-care and the ability to exerci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Behavior change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life ability and motor function,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Behavior change intervention;Elderly osteoporotic fracture;Postoperative care;Rehabilitation initiative

10.3969/j.issn.1005-3697.2017.03.038

重庆市卫计委科研项目(CQWJ15358)

2017-02-17

王中英(1969-),女,主管护师。E-mail:1491694436@qq.com

罗霞,E-mail:616844773@qq.com

时间:2017-6-21 18∶11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54.R.20170621.1811.076.html

1005-3697(2017)03-0450-04

R473.6

A

猜你喜欢

性骨折骨质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及转归分析
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