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植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017-07-24罗科奥
摘 要: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在政治上,他本来是继曹操之后最有希望的继承者,但其因自身性格的局限性,连续触犯政治家、人臣、皇室之大忌,失宠于曹操,见忌于曹丕,受制于曹叡,最终少有建树。曹植理想化、情绪化却又恃才傲物的性格,决定了其终生壮志难酬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曹植;性格;命运;悲剧
建安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在建安文学中,“三曹”是文坛的领导者和核心人物,而在“三曹”之中,后世都给予最高评价的就是曹植,所谓“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备文质”是也。丁晏评价说:“诗自汉魏以来,卓然大家,上追骚雅,为古今诗人之冠,陈思王其首也。”这些评语,都高度赞扬了曹植的文学成就。但其艺术上的成就与人生际遇并不成正比,在政治上,他是个失败者,少有建树。诗言志,歌咏言,通过对曹植诗歌作品及个人性格和人生经历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他一生的不如意,与其触犯了几大忌讳有关。
一、 政治家之大忌:恣意放纵
曹植自幼就非常聪明博学,倚马可待,下笔千言。因此,一度备受曹操的宠爱。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其都有“欲立为嗣”的想法,并且好几次,这个想法都差点儿变成了现实。然而曹植做事不拘礼法,任性张扬,犯了政治家之大忌,最终触发了曹操的雷霆之怒。而他的兄长曹丕,颇能自持,善于内敛,也善于计谋,有极深的城府,所以最终在这场争嗣斗争中,曹丕成了最终的胜利者。一个没有自控能力的政治家注定是不会成功的。而曹植却我行我素、天真烂漫,“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不仅如此,聚集在曹植周围的,也是一些和他一样不拘礼法、行为放达的名士。《赠丁翼》诗云:“吾与二三子,曲宴此城隅。……我岂狎异人,朋友与我俱。……滔荡固大节,世俗多所拘。君子同大道,无愿为世儒。”据徐公持先生考证:他的党羽、拥戴者,大多是些同他气味相投的放浪才子,杨修、丁氏兄弟、邯郸淳等皆是如此。而曹操煞费苦心为他选的深明法度的辅佐人才,“时人称之曰‘德行堂堂邢子昂”的邢颙,却因曹植的放纵不拘,屡谏不改,对他颇为不满。一个在曹操面前举足轻重的人物,就这样被他得罪了。建安七子之一刘桢也曾在信中高度赞扬了邢颙的品行、性情,言辞恳切地劝谏曹植要宽厚待之,礼贤下士,以免招来流言蜚语,可曹植依然我行我素,颇有“亲小人,远贤臣”之感。诚然,一个人结交朋友肯定要选择与其性格相契合者,但曹植身为一个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陷入了夺嫡之争并对世子之位踌躇满志。拥有这样的使命与重任,与什么人结交应该三思。放浪形骸的才子朋友固然能给曹植带来愉悦,但最后曹植也为他的任性买单。当曹操因太子人选征询邢颙的意见时,“颙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可见,曹植没有和邢颙搞好关系,连自己的家臣都笼络不住,胳膊肘向外拐,替别人说话,也难怪曹操最后变卦,选择了曹丕。
二、 人臣之大忌:胸无城府
曹植性格单纯,没有心机,随心而动,随性而为。《魏志·王粲传》记载,魏王要出征,大家送到路边,“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曹植写了一篇文章歌颂曹操的巍巍功德。左右的人都赞叹不已,曹操也非常高兴。曹丕怅然若失,比文采是比不过曹植了,吴质小声告诉他:“王当行,流涕可也。”果然,曹丕照做之后,曹操非常感慨,认为曹丕非常有孝心。“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曹植的文章再好也比不过一颗热忱的孝心。可谓稍微用点计谋,再华美的语言都变得苍白无力,词穷语尽的曹丕,反而比出口成章的曹植更显得情真意切。老奸巨猾,足智多谋,这是一代枭雄曹操身上的标签,曹植显然没有得到父亲的真传。曹植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残酷的官场真的不适合他。做人臣时,曹植口无遮拦,不懂得审时度势。黄初四年(223年),曹彰在奉命赴京朝会后,暴病而亡。曹植和曹彪想在返回封地的路上一起走,叙叙多年不见的别离之情,却被曹丕派去監视他们的官员所制止。这很明显是身为皇帝的曹丕不能容忍两个藩王结伴而行。皇帝的这点小心思,身为诸侯王因有自知之明。
三、 皇族之大忌:功高盖主
黄初七年(227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后,曹叡即位后,曹植以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来了,压抑已久的他多次上疏新皇帝曹叡,“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经过那么多的艰辛与磨难,曹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依旧没有改变,此外,他还表达了伐蜀灭吴,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看得出曹植远大的抱负。其《陈审举表》、《谏取诸国士息表》等奏疏,也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显示出他迫切的参政之心、辅政之心。他也关注民间的疾苦。多年以来,由于不时地天灾人祸、战乱频仍,针对民不聊生的现状,激发了他济世救物的愿望。他上疏提议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希望曹叡爱民、恤民。但曹叡对他的意见却听而不纳,只是对曹植予以嘉许,只采纳其建议,却并不授予其权柄。个中缘由,为一语道破:“素有壮志,一朝得偿夙愿,恐难为臣。”
四、 结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性格决定命运。曹植狂放不羁的性格,使他命途多舛,注定以悲剧结局。山水诗歌开派宗师谢灵运称赞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曹植的才华确实是值得人称赞的,但他的性格却不适合诡谲多变的官场。他注定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只适合做个文人才子。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钟嵘.诗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3]费振刚,等.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寿.三国志[A].中华名史集成(第12卷)[C].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5]三曹诗文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6]徐公持.略论曹植及其创作特点[A].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一辑)[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7]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罗科奥,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