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泸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应对措施研究

2017-07-24任茜

消费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泸州市

任茜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延伸至土地资源领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经被广泛接受并被认为是区域快速和谐发展的保证。以四川省泸州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角度出发,对泸州市目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得到影响泸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泸州市土地利用现状提出应对措施,为日后泸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泸州市

一、前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载体,人类活动、经济发展均依靠土地可持续的利用。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考验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为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及达到土地的合理利用这一目的,我国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土地的持续利用能够有效平衡目前在共计和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在泸州市土地资源信息的支持下,选取泸州市2008年的相关数据,从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空间分布、利用方式、利用率和规划管理等方面,对泸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摸底分析,进一步探讨泸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并为泸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二、泸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泸州市土地资源面积的统计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泸州市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分别是:耕地30.94%、园地2.14%、林地39.76%、牧草地3.46%、城镇及居民点用地4.64%、独立工矿用地0.30%、交通用地0.56%、水域用地2.54%、其他用地15.67%。图2表示泸州市农林牧渔的总产值比例,由图可知耕地和园地产值共计37.72%、林地2.70%、草地56.05%、淡水域3.54%。由此可见泸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多样,主要由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构成,其中以种植业(耕地园地)和畜牧业为主,虽然林地面积高达486.46平方公里,但由于大部分林地处于山地区域,不能进行开发使用,产值较低。此外也暴露出泸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不尽合理的问题,部分用地比例失调,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负担主要的粮食产出,且草地面积和水域用地面积偏小,此外林地面积虽大,但是林木的种类结构、覆盖率、使用率不足。

(二)土地空間分布

受泸州市地形地貌的限制,泸州市的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南部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区域。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泸州市的土地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北部浅丘区域、南部山地区域、中部丘陵区域、沿江河谷区域。北部浅丘区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南部山区主要以林地园地为主;中部丘陵区包含耕地林地园地多种,是北部区域到南部区域的过渡区域;沿江河谷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沱江等大、中河流两岸,多为园地。泸州市中心处于市域的中北部,主要的城镇用地集中在北部浅丘区,因此泸州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总体偏重平原浅丘地区,偏重于中北部地区,在后期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将逐渐向南部转移。

(三)土地规划与管理

2008年前后泸州市出台了《土地管理实施办法》、《泸州市城镇国有土地储备管理试行办法》等众多土地利用法规,配合《四川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泸州市有序开展了土地管理、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开发管理、土地审查制度等一系列工作。目前泸州市的土地规划管理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三、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驱动因素

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角度出发,土地资源利用涉及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参考孙雁、于伯华、陈志刚等人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拟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大子系统出发,分析影响泸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驱动因素。

(一)土地性质的转型

随着国内东部沿海及国外优势资源的引入,势必对泸州市的土地结构带来一定的变化。各项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都加大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当城市的发展达到饱和以后,就会占用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农用地的衰退和建设用地的增加会对泸州市土地利用资源形成一定的压力。

如表1所示,根据泸州市1998年到2008年土地性质类型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可知泸州市的耕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域用地在10年的时间内所占百分比在降低,而园地、林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和其他用地相对增加。

(二)自然环境与灾害

泸州市的气候条件受地形影响,主要存在的自然灾害有洪涝、泥石流、干旱、风雹、低温冷冻和地震等。这些自然灾害除了会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以外,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破坏。由于泸州市地处川东南平行褶皱岭谷区南端与大娄山的结合部,属于地震带中段,是易受地震影响范围的市镇,考虑到地震对地质的破坏很大,同时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严重破坏地表平衡。

(三)社会经济发展

2008年泸州市第一产业产值105.81亿元,第二产业247.21亿元,第三产业155.40亿元,工业增加值为225.41亿元。可知泸州市的产业发展是以第二产业为主,正处于工业迅速发展阶段,伴随工业的兴起,泸州市新兴工业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新的工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从而带动了片区的相关建设,进而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挖掘土地的多种开发可能。

(四)社会和谐发展

泸州市的人口自1998年至2008年增长了33.93万人,且人口存在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趋势,表明大城市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以容纳和满足更多的劳动力,故而城市需要不断发展,并从各方面不断完善城市的机能,从而满足居民的需求。其中社会的和谐发展尤为重要,社会的永续发展可以有效的推进城市的扩张,并让土地资源的利用处于可控状态。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应对办法

(一)控制土地利用的性质和类型

目前泸州市的城市化水平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故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泸州市的建成区面积仍然将不断提高。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把控重要指标数据的方式,严格控制土地利用的性质类型,并且引导城市充分利用空间,加快旧城改造和配套设施的完善,避免土地资源的无效利用的流失。

(二)规划布局建设项目

在贯彻和落实上位规划的前提下,加强对泸州市建设质量的把关,保证新建项目的合理性,并尽可能避免重复修建、布局不合理、设备落后等问题,并加强在后期管理方面制定严格的制度和标准。此外注重村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因地制宜,改善居住条件、调整聚居形式。

(三)整理受灾后的资源

由于泸州市本身自然条件多样复杂,自然灾害较多,灾害发生后会造成农作物减低、土地资源受损以及土质情况下降等问题。每一次自然灾害都会不断破坏泸州市的土地资源,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改善受灾后的土地情况需要从收集受灾后的土地信息入手,梳理和统计相关信息,根据各地区的不同地貌特性及受灾情况,制定相应的恢复办法和预防措施,减少灾害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四)听取群众意见

土地资源的使用者是居民,故而居民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这需要加强居民对于土地资源观念的教育,让居民意识到自身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另外需要政府在对土地资源进行整改的过程中,建立完善透明的机制,跟进与反馈居民意见,保证土地利用的决策与办法可行的,从而保证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泸州市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大庆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试述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内核
浅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浅谈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