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体验促进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2017-07-24张德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体验有效性

张德品

摘要:体验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自己获得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分析与价值判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从情境体验、活动体验和生活体验三个方面论述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体验;品德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40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是主体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品德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而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不是靠说教实现的,必须通过体验方可达成。《品德與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显然,体验是实现学生品德发展的中介,体验学习是儿童品德学习的主要方式,促进学生的体验是品德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在品德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体验、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道德认知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提出一系列有价值、有难度的问题,创设以问题为核心因素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问题的气氛中,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获得体验。布鲁纳就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思考,获得体验。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把鸡蛋竖起来的方法有几种?有些学生试图通过找到鸡蛋的重心让它竖起来;有些学生用书本把鸡蛋夹在中间;有些学生把鸡蛋的一头敲破……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竖鸡蛋。最后,教师评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学生为解决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一切可能的答案,挖掘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二、精心设计活动,践行道德行为

活动是儿童智慧和品德发展的中介,是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载体。在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而践行道德行为。

1. 设计探究活动

学生新的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引发适当的不确定性状态,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从而推动积极思维,形成新的道德认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方法之一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辩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形成新的道德认识。一位教师在教学《集体处处有规则》时,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以少数男生为代表的认为遵守规则真麻烦,一种是遵守规则会给大家带来方便。面对认知上的冲突和矛盾,教学时教师相机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这样的讨论,既陈述事实,又说明道理;既有倾听,又有反驳。学生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达到了分清是非、提高认识的目的。

2. 设计角色活动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和经验需要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学生进行仿真性的演习,即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社会角色期望,进行“角色行使”,让学生在“角色行使”中体验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时,让学生扮演盲人和聋人,有的学生用手帕把眼睛捂住,来演盲人,有的学生用手把耳朵塞住,来演聋人,结果学生什么也做不成,甚至于演瞎眼的孩子的同学连从讲台走到座位上都无法实现。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此以后,学生对残疾人再也不嘲笑了,而是热心地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这样的教育效果正是学生在扮演盲人、聋哑人时体验到了他们的生活,认识到残疾人的艰难以后所产生的行为的变化。

三、引进生活体验,促进知行转化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品德课的教学惟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促进知行的转化、品德的养成。

1. 引进生活体验

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品德教学的基点,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既可以有意识地先丰富学生的体验,再加以利用;也可以直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如教《认识好朋友》这一课,可以先安排学生介绍自己,再带学生到校园中玩找朋友的游戏。“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让孩子们一边唱儿歌一边拍手玩游戏,创造热烈的气氛,然后再讨论如何和朋友相处,怎样才能让伙伴们喜欢你?孩子们各抒己见,把游戏中的体会说出来,学生很自然地感悟出和同学相处要谦让有礼貌,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友爱,交朋友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2. 延伸生活体验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形成良好品德的目标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达成的,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在课堂,还需要我们将课堂延伸至学生的生活中。在《平安回家》这一课教完后,教师与交警大队联系,和交警同志一起将学生带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进行体验。学生一边走,交警同志一边向学生介绍沿途标志的名称、作用和意义以及在马路上行走时该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识,要求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再将学生带到最近、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让学生观察行人如何过马路,怎样行走才安全。通过这样的延伸体验,学生才有可能将课堂中形成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激发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认知、践行道德行为、养成道德品质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这四者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体验是贯穿这四者的一根“红线”,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在生活中体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转化,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大安乡中心学校 325500)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体验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重视情商因素 促进和谐教学
高职院校品德教学量化评定的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品德课聚焦教学目标策略探微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