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代会”前代表集中关心的几个问题
2017-07-24
6月,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扩大)(“小人代会”)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等常委会领导连续召开多场座谈会,会见市人大代表,听取他们对“一府两院”半年工作的意见建议。本文对代表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一、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
(一)加强新技术新产业建设。有代表指出,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产业创新方面仍有待加强。科创中心建设要重视产业结构的合理设置,在产业和技术上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
(二)采取相应措施吸引人才。有代表指出,上海的高房价和技术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过高是阻碍人才进入上海的两大障碍。要消除这两大障碍,一要多建廉租房、人才公寓,让各类人才申请入住。二要适当调整技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个长时间的努力过程,技术收入与工资不能用同样的个税标准。
(三)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氛围。有代表指出,要加强上海的法治化、便利化、智能化、国际化建设,为各类人才在沪工作与生活创造良好氛围。上海在负面清单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还需加强立法工作。政府服务的便利化和智能化做得较好,但国际化较欠缺,建议上海在国际规则方面加强与国外的对接,提高上海的吸引力,同时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四)建立功能性技术转换平台。有代表指出,要建立功能性技术转换平台服务于科创中心的建设。功能性技术转换平台要按照科创中心建设的总体框架内容定位来设计,必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在国内有领先的技术优势。这个平台不是某一个单位的技术平台,而是能达到国家水平层面的技术转换平台,具有国际性、开放性特点,有网络协同运作,对高端人才有吸引力。
二、继续保障老年人权益
(一)加强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的监管。有代表反映,一些销售人员进社区宣传、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吸引老年人大量购买保健品。建议从立法层面出发,打击骗取老年人高额消费的行为,同时希望监管部门进社区向老年人宣传健康知识,让老年人对保健品有正确的认识。
(二)破解老年人打车难题。有代表指出,街上很多出租车被网上预定了,老年人在街边招手很难打到出租车;医院门口出租车停放点规定出租车上下客时间为三分钟,一些来看病的老人三分钟内来不及上下车,建议医院门口的出租车上下客时间能延长两分钟。
(三)解决老年人居住区安装电梯难。有代表反映,老年人年纪大了爬楼不方便,但一些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公房想装电梯不容易,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四)继续推进养老统筹工作。有代表指出,政府为老人做了很多事,如建立老年人照顾管理信息系统,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晚年生活环境,但政策还未全面实行,仍需继续推进。
三、加强教育领域的管理
(一)公办学校
1、公办学校师资不足。有代表指出,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幼儿园、小学的需求量非常大,公办学校应提前做好准备。目前公办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同时教师队伍还存在人才流失现象,一些优秀教师被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挖走,令本就师资不足的公办学校雪上加霜。
2、学生负担没有减轻。有代表反映,公办学校严格实行减负教育,但学生放学后被家长送进校外的培训机构或民办学校补课,学生负担依然很重。
3、校际资源不均衡。有代表指出,公办学校的一些老校舍陈旧,需进行修缮。在学校集团化过程中,由于各学校的法人代表不同,各学校在整合资源的实际操作上进展缓慢。
4、政策的落实存在短板。有代表反映,一些政策非常好,但到了基层实施有难度,建议政策出台前进行调研和试点。
(二)民办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
1、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需要加强监管。有代表反映,部分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办学资质不达标,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管理。
2、部分民办学校的教学与素质教育背离。有代表指出,民办学校招生选择性很大,许多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往民办学校,原因是民办学校设置的课程偏难偏深,相当于在进行提前学习、超纲学习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背离,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四、持续实行垃圾分类政策
(一)制定配套政策。有代表建议,应尽早构建相关的政策体系,加快制定各项配套的政策法规,从法律政策层面加强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二)加大宣传力度。有代表提出,政府应通过媒体宣传,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目的,从而增强垃圾分类的自觉性。通过宣传,市民能够了解垃圾分类的常识,如哪些属于有害垃圾,垃圾应怎样分类,哪些垃圾应置于哪一类垃圾桶等。
(三)重视各环节的衔接。有代表反映,一些小区的居民发现,垃圾在社区进行干湿垃圾分类后到了回收公司又混在一起,相當于社区做的垃圾分类是无用功,这一发现打击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垃圾分类从源头到末端,各环节间应配套衔接,即从社区分类到最后的填埋焚烧各环节都应按照相应的规定严格执行,每一环节都不可忽视。
(四)做好回收再利用工作。有代表提出,应积极做好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把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垃圾循环利用起来,把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效分离,进行相应的处置。这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必要举措。
(五)补全必要的配置。有代表反映,一些市民知道要把废旧电池从垃圾中单独分类出来,可是找不到相应的废旧电池回收点,相关部门应设立废旧电池、手机等的专门回收点。一些老旧小区垃圾桶不够用或垃圾桶太小,也给垃圾分类带来了困难,建议相关部门补全必要的配置。另外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在小区里得不到及时清运,引起了环境和卫生问题,也需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六)发挥第三方的作用。有代表指出,物业部门了解垃圾的固定投放点和小区总体情况,因此不能忽视物业在垃圾分类中的管理作用。同时,一些第三方企业愿意从事垃圾分类的工作,可以提供免费设备为社区进行垃圾分类,这类企业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建议政府给企业一个试验区,发挥第三方企业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
五、继续抓好交通整治工作
(一)加强对非机动车、行人的监督。有代表指出,交通整治在机动车整治方面取得的效果明显,但同时应加强对非机动车、行人违规违章的执法力度。交通标识设置要合理、合规。
(二)积极推进科学执法。有代表指出,交通整治得到了市民的支持,人大也专门立法支持,交通整治效果显著,但同时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让执法人员更熟悉业务,从而加强执法的规范性,推进科学执法。
(三)加大停车场建设。有代表反映,私家车持有量越来越大,一些住宅小区的绿化带和小区道路旁停满了汽车,停车位很紧张,建议政府投资建造立体停车场。同时加快对违法建筑的清除,使小区和街道保持道路畅通、环境整洁。
(四)加强共享单车的管理。共享单车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企业盲目投放单车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垃圾,一些车辆被损坏后没有得到及时清理,随便扔在街上,影响市容市貌。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严重,单车随意占用公共资源,乱停放在地铁口、人行道甚至盲道上,给市民带来极大不便,需加强规范管理。
六、积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一)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有代表指出,政府要简政放权,但不能一放到底。法规政策要严格执行,例如食品安全是民生大计,对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管丝毫不可松懈,要加强餐饮卫生等各方面的执法检查,包括对网上订餐的监管等,同时继续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管理。无孔不入的小广告,无论是门上贴的纸条广告,还是手机的骚扰电话,都需要整顿。坚决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加强苏州河污水治理力度。只有坚定不移地提高执法力度,才能推进上海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二)积极解决崇明生态岛建设中的问题。有代表指出,崇明代表着生态文明,代表着未来的生活生产状态,但现在崇明存在著交通拥堵问题,尤其在节假日。
(三)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有代表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应坚持诚信原则、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和问题导向原则,针对问题导向出台相应的法规,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上海本地情况完善政策。农业供给侧改革应以供给为目标,协调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产品质量。上海农场规模不大且分散,信息化程度不高,要加强互联网对农业的支持,建立农业领域的数据库。同时还应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另外,过量使用农药带来了土地污染的问题。
(四)加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有代表指出,精细化管理是指尊重科学、根据事实制定出标准来管理城市。首先,精细化管理要求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少点运动式管理,做到立法精细化,行政问责制精细化。其次,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全社会的协同,互联网和大数据建设要跟上管理的要求。再次,精细化管理要以人为本,贴近人民的生活。目前,精细化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公共区域实行多部门管理,但各部门的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
七、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
(一)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有代表指出,上海在创建新型智慧城市过程中需提升软实力,如:上海现在真正能够无线上网的公共场所还很少;政府部门间还需更多地加强信息联系。对涉及到生活的小事也要加大关注,如一些小街小巷的路面卫生问题。
(二)保护好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有代表指出,要保护好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应与时俱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政府的管理机制要跟上,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统一标准和管理方法来应对新状况,同时,要考虑被保护的区域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问题。
(三)建立医院外的社会急救体系。2016年通过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已经开始实施,有代表建议根据该条例的第四章“社会急救”部分制定更具体的实施细则或相关的指导意见,并建立配套的社会服务机构,以应对社会公共场合有人突发疾病或需要急救的问题。
(四)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有代表指出,对上海的宣传,光靠媒体还不够,要充分发挥华人侨胞的积极性,加强对外宣传。上海要利用好海外市场资源,如加强网络国际营销,带动上海产品的销售。加强与国外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卢慧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