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2017-07-24严晓莹王金浓张佩珊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主题活动

严晓莹+王金浓+张佩珊

摘 要:雷州石狗文化有丰富的内容,如传说故事、造型形象、功能作用。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正在探索使用的一种课程组织结构,一方面能将不同的内容联结成整体,另一方面,充分的弹性也保证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利用雷州石狗文化资源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是雷州地区幼儿园完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其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乡土文化;主题活动;雷州石狗

一、简述

1.雷州文化简述

雷州文化是雷州半岛文化的简称,在地域上包括现在湛江的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东海区、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并称岭南四大区域文化。主要有七大历史脉络——古图腾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古代建筑文化、古代陶瓷文化、南珠文化、古代书院文化、自然景观文化。

丰富的乡土文化能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提供大量资源,使其更能体现地方特色,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张涛在《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水文化为例》(2012)中研究了幼儿园课程融入地方文化的可行性及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李凤英在《红土节日文化与园本课程建设初探》(2009)中提出了将本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选取了节日文化开发作为园本课程。

2.雷州石狗文化简述

雷州石狗是雷州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雷州先民视它为神明,至今拥有“南方兵马俑”的美称。雷州石狗文化中可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很丰富。比如,神话传说——盘瓠传说讲述石狗崇拜源起;雷祖传说讲述石狗崇拜的快速发展;石狗报恩等记录石狗与人之间的故事。功能:雷州先民将其视为图腾来敬畏;雷祖诞生让它成为呈祥报喜的灵物;宋代闵人南迁和中原文化引入让石狗成为守护神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石狗也逐渐变成了与人亲近的司仪宠物。雷州石狗的造型纹饰丰富,有的雕凿手法极尽写实,透出生命的迹象;有的极尽抽象,令人浮想联翩。石狗身上的纹饰有云雷纹、凤尾纹、雷鼓、渔网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云雷纹表示驱凶避邪;凤尾纹寓意石狗是呈祥灵物;脚踏雷鼓寓意呼风唤雨……

二、以雷州石狗文化为中心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

1.幼儿园主题活动

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包括中心议题本身和它蕴涵的或与其相关的问题、现象及事件等。我国幼儿园主题活动最早可追溯到陈鹤琴的“整个教学法”,主张课程应当相互联结,不应割裂。何媛在《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基本视角:儿童的经验》一文中提出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构建主题活动,让儿童充分接触主题对象后产生欣赏的态度和经验性的知识。真正的主题网络是事后的总结,但这不否定它的计划性,只是更具弹性和过程性。

2.以雷州石狗为核心构建的主题网络

(1)雷州地方志中有关于石狗故事的整理和收录,教师可以查阅资料,收集、筛选合适的故事,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另一方面,幼儿能通过长辈收集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分享。在幼儿充分了解这些故事后,又能以图画、歌谣等形式保存下来——制成画册、编成歌谣,进一步熟悉的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

(2)石狗的雕塑是幼儿了解它最直观的方式。通过观察、欣赏石狗雕塑,幼儿能快速形成对石狗的初步了解,生动有趣的造型和纹饰能让幼儿产生更大的兴趣。经调查了解,在幼儿掌握了石狗的造型特点和纹饰时进入绘画或手工制作环节,就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一尊独特的石狗。幼儿还可以想象自己与石狗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赋予作品生命和活力。

(3)石狗的功能及造型都是不同社会背景的产物。古代雷州先民崇尚天神和图腾,这一时期的石狗是抽象的,体现人对神灵、图腾的敬畏。海边的石狗多刻着叶网纹、踩着渔网,体现了人们对平安丰收的希冀。宋时闵人南迁以及中原文化的引进,使石狗也具有了驱魔辟邪的寓意,幼儿从“门神”等经验迁移到石狗功能,在巩固已有的经验的同时也对石狗的功能产生了探索的欲望。

(4)雷州石狗也蕴含科学知识。了解雕塑比例、雕刻的岩石种类、年代久远的石狗面目模糊的原因,还有雕塑材料的种类、石狗雕塑与狗的姿态间的联系,可从“狗”切入。首先,狗是比较常见的动物,教师可从狗的姿态引出石狗的造型,幼儿直接的经验体会也更有助于接受新的经验。石狗的材质是雷州半岛最常见的玄武岩或红砂岩,质地坚硬粗糙,颜色是阴沉的暗灰或黛青。幼儿可以了解玄武岩雕琢成为石狗的过程。活动还可以延伸到能用什么材料雕塑石狗(陶土、橡皮泥、木头等)。

三、讨论

1.雷州石狗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的现状

调查发现,雷州当地少有幼儿园将石狗文化与课程活动相结合,但有将当地节日、特色食物等民俗文化带进了幼儿园的活动实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相关政策的支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政策的支持使幼儿园有更大的动力开发乡土文化资源。社会对文化认同度的提高,无形中也促进幼儿园开展与乡土文化相关的课程。

(2)石狗文化本身有待开发。雷州处于欠發达地区,一些农村还存在“学写字算数才是正经事”的观念,老百姓不了解石狗的文化价值,不注重保护石狗文化,无形中遗失了很多资源。另一方面,关于石狗文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缺失,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石狗的艺术价值,在其文化意义等方面还存在空白,加上大量的石狗雕塑被窃、破坏,相关研究难度也在加大。

(3)园长、教师等对雷州石狗文化不了解。通过调查访谈,发现雷州地区对石狗文化有所了解的园长或教师都很少,年龄较大的园长、教师表示儿时曾在村中见过石狗,但也从没了解过石狗的传说。园长、教师对石狗文化的不了解直接导致幼儿园很难将雷州石狗文化引进。

2.雷州石狗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的价值

(1)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学前儿童主要是感受身边的环境、生成经验性知识,直接灌输学科知识对幼儿的发展不利。幼儿更需要使用感官去感受事物,逐渐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幼儿对生活中的文化背景有自然的亲切感,而民俗文化直观、形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挖掘石狗文化中有教育价值的部分,结合游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将其联结成一个整体,在帮助幼儿构建完整的石狗文化经验体系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奠定了幼儿热爱家乡的基础。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调查发现很多教师都是中大专学历或转岗教师,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面对丰富的资源却没有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但是经过具体的指导实践,教师已经能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组织有效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对石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证明了将石狗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做法是能让教师获益的,教师通过活动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3)丰富幼儿园课程体系。优秀的幼儿园除硬件设施外,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科学的课程体系必不可少。将雷州石狗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一方面丰富了幼儿园原有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更有整合性地将不同领域的教育内容构建成一个整体,更有益幼儿的学习。石狗文化贴近幼儿实际生活,能改善当前幼儿园部分课程与实际脱离的现象。

(4)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承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石狗文化是组成地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需要保护并传承的传统文化。充分的了解是保护和传承的前提,石狗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能让幼儿、家长更加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认同感,唤起人们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3.反思

(1)要深入研究雷州石狗文化。充分的资源是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基础,要想更好地利用雷州石狗文化开展特色主题活动,首先就要充分了解石狗文化。

(2)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和完善理论。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理论是否科学也需要实践的验证。利用石狗文化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在理论上有很大的可行性,初步的实践也表明它是行得通的,但能否完满地进行还有待调查。

(3)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高水平的教师是主题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主题活动在提升幼儿自主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参与的难度。如瑞吉欧的教师所说,“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要不停地调整,因为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或是确定的。这真的不容易”。要想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提升幼儿的学习体验、完善课程,高水平的教师力量不可忽视。幼儿园应增加教师在职培训机会,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路玉萍.岭南文化一朵奇葩:雷州文化[N].湛江日报,2011-12-28.

[2]巨云和.雷州石狗雕刻的文化特質与造型方法[J].美术研究,2008(4):105-106.

[3]郑中云.雷州石狗造型艺术特色探析[J].美术观察,2010(8):114.

[4]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2(6):13.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主题活动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农村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改善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