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
2017-07-24郑雅媗
郑雅媗
摘要:随着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给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一线的医学院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讲,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既具有普通高校辅导员的普遍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形势;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新观念和新事物涌入大学校园,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医学生属于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独特性也对医学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特殊要求。不断发展的医学知识与技术、紧张的医患关系对医学生的教育及其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医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既具有高校辅导员的普遍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医学生辅导员必须结合医学专业的特色和学生群体的特征,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工作的针对性,还要结合医学专业实际,开展专项辅导工作;更要加强学习,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在此,笔者结合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就其职业能力的提升途径谈几点认识。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定义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文件精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指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工作中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智慧来教
作者简介:凌俊(1980—),壮族,广西田东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育管理服务大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序列的动态综合体。其中,《能力标准》中明确阐述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特征及标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及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技能。
二、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1.角色定位模糊,缺乏对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认识
虽然在《能力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中为高校辅导员的培养、培训、考核等工作提供了依据,对其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行了界定。然而,目前医学院校的辅导员主要为刚毕业的学生,其工作能力较为有限,责任心、使命感等较薄弱。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少辅导员把自身的工作岗位视为临时工作,一旦有机会就会转岗至其他岗位。这种心态减少了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也不利于建设高质量、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2.专业知识能力薄弱,专业化水平偏低
按照《规定》对辅导员职业的定位,高校辅导员应当是思政教育工作者,专业性较强。而医学生的特殊性要求其辅导员必须了解医学生的专业特征、学习规律及就业方向与趋势。现实状况却是许多医学院校的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思政教育专业相距甚远,其主要涉及文、理、工、经、管、医等不同专业门类,他们既不具备系统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也没有从事思政教育的经验,对医学专业更是了解不深,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这种现状极不利于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3.工作机制不顺畅,缺乏提升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辅导员处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线,日常工作烦琐,对于关心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本职工作很难较好地开展。此外,培训机制不够完善,高校普遍重视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培养,缺乏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以及提供实践培养机会,这些都不利于辅导员队伍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三、医学院校辅导员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主要方法
1.深入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辅导员,要掌握医学生的专业特征及日常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困难,与学生在情感上取得共鸣,从而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医学院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关心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就必须了解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2.结合专业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对医学生的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是重点内容。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能够使辅导员较为有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医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显示,反腐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辅导员应以此为话题引入卫生法中关于医生受贿的概念,同时应用相关事例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应对。这不仅会使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还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成效。
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医学生进行教育的平台。根据医学生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比如,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到基层开展义诊活动;药学专业的学生到医药企业了解药品的生产销售流程,到户外进行中药资源调查;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社会调研了解医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问题;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献血点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奉献理念。总之,根据专业特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或调研,有助于医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3.提升自身素养,专业化地开展工作
目前,国家及各地区都提出了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不同方案,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同时,国家及各地区也举办了各类面向辅导员的活动,如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辅导员国内高校交流活动,等等。事实证明,辅导员通过参加专业培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还能给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帮助。而医学院校辅导员应该通过各类可以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途径,不断提高自己,通过相关活动,提高职业能力,并不断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仍在稳步推进,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这就要求辅导员坚定信念、持续学习、认真思考,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进而提升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缺失及提升对策[J].河池学院学报,2015,35(3):112-116.
[2]徐朝阳.从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现状探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M].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2466-2467.
[3]杨晓征.浅谈医学生辅导员业务工作能力的提升途径——以一名年轻辅导员的视角[J].高校輔导员,2011(3):8-10.
[4]佟丹丹,陈志宝,熊宝金.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视角探索职业能力提升途径[J].教师,2015,17(6):115-117.
[5]林仁琅.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方法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103-105.
[6]梁博,万雷,孟晨.基于就业指导视角的医学院校辅导员合理配置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8):217.
[7]余飞海.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7(8).
[8]朱伟华.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3).
基金项目:2016年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新形势下医学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编号:“20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