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现状并探讨应对探析

2017-07-24任礼杨志红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

任礼++杨志红

摘 要:为进一步降低技术性开锁犯罪率,创建安全、和谐社会,笔者以锁具市场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与技术设备研发为着手点,对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现状作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锁具行业管理,重视行业协会引导与自律,严格落实监督工作,规范开锁工具销售管理,切实提高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技术等应对技术性开锁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现状;应对措施

开锁技术与开锁工具的出现促成了技术性开锁服务的誕生,社区公共场所,特别是楼道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开锁、换锁广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技术性服务确实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然而其潜在风险并未引起大多数人重视,这也是技术性开锁盗窃案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侦破技术性开锁盗窃案件的关键在于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把握技术性开锁检验工作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使人们日常生活与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1]。

1技术性开锁检验工作现状分析

1.1锁具市场管理现状

相比农村城镇,城市占据经济、交通、信息、医疗、教育、环境等方面优势,特别是经济方面,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社会劳动力,这一发展需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商品房需求明显增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多,购买私家车的家庭随之增多,锁具需求增加,促进锁具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其次,文化知识结构改变,人们安全、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为保障人身与财产安全,居民对质量好,安全性可靠的锁具需求增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导致某些不法厂商盲目追求数量轻质量,置行业标准与市场运营准则于脑后,不同厂家锁具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使用寿命、保密性差,互开率高,这些隐患的存在即为技术性开锁盗窃案件的发生提供契机。

1.2工作队伍建设现状

技术性开锁检验工作从业资格要求较高,相关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素质,然而现实情况是公安部门刑侦技术人员频繁流失,技术性开锁检验工作不但没有取得进展性成果,其难度却不断加大,导致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人才队伍建设长期处在一种停滞状态。

1.3技术设备研发现状

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的先决条件是拥有先进的痕迹检验技术与设备,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公安部门技术性开锁检验技术与设备均处于相对落后水平,远达不到入室盗窃案件现场勘查技术要求。痕迹检验过程中,单纯依赖侦查包、刷粉笔盒、纤维技术设备等情况时候发生[2]。

2针对技术性开锁检验工作现状提出的相应措施

2.1加强锁具行业管理,重视行业引导与自律

对锁具行业的管理需要公安机关的严厉手段,从根本上杜绝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性开锁犯罪。要求从事开锁、制锁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思想素质考核,考核通过获得行业准入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完善锁匠与制锁技术人员基本信息档案建立,在个人档案中录入指纹、住址、照片、资格考核证书。指定某一管辖区域所有锁匠与制锁技术人员固定培训单位/学校,对于在指定范围外的其他学校取得的行业准入资格证书司法部门不予承认。实行资质锁匠基本信息透明化制度,方便群众及时获得开锁服务。将开锁业务列入治安管理范畴,开锁公司建立每次开锁业务明细台账,做好开锁业务被不法分子盗用的风险防范工作。锁具行业积极开展自律管理,进一步提高锁匠服务意识,本着规范、合法经营的初衷良性发展。在传授开锁技术时首先要考虑被授者思想品质。其次,锁具行业需坚决抵制品行不正者进入开锁技术领域从业。

2.2对锁具销售进行严格监督

公安部门应认识到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锁具销售与开锁技术的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犯罪行为创造良好契机。网络监察方面公安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加强督查力度。要求通过网络销售锁具的公司一定要持有相应资质,拥有合法销售权利后才能进行网络售卖。同时要求通过网络销售锁具的公司提供每次销售明细账单。以大众媒体为平台向广大居民宣传技术性开锁知识,提高居民防范意识,主动参与到技术性开锁治安管理中。从事锁具生产与零售的企业或个人必须要到公安机关备案登记。

2.3切实提高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水平

对技术性开锁盗窃案件的作案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做好盗窃案件的串并侦破工作。总结技术性开锁盗窃案件特点,串并类似技术性开锁盗窃案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案件侦破,找打犯罪嫌疑人,并将其串并处理。“十字锁”或“一字锁”是盗窃案件犯罪人员常用的两种类型锁,经“十字锁”开过的房门钥匙无法插入,锁芯内充斥橡皮泥、棉花、塑料等填充物。经“一字锁”开过的房门,锁芯内会有锡纸片残留,通过检验这些锁痕进行案件侦破[3]。加大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科研经费投入,将先进技术性开锁技术与设备引进以此抬高检验工作效果与质量水平。

2.4完善犯罪信息交流机制建设

各地公安机关加强合作交流,在全国公安信息网上增设技术性开锁犯罪案件专栏,定期更新典型的技术性开锁犯罪案件,允许并支持各界民众在论坛上发表对某些技术性开锁犯罪案件的看法。上级公安机关牵头下定期开展技术性开锁犯罪案件座谈会,组织业务骨干发表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共同探讨如何与锁具生产企业及零售商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

3小结

总而言之,公众人身与财产安全受技术性开锁盗窃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与公安机关破案难度增加,公安机关必须对这一安全隐患提高重视,加强对锁具生产企业的规范管理,重视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技术性开锁检验工作效率与能力,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技术性开锁犯罪案件侦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人身与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廖举峰,孙小亮.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的工作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36):220-220.

[2]周莹,谢胜友,柳文兵.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现状及策略[J].法制博览,2016,14(33):164-165.

[3]武超,蒋涛.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的工作现状与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6,7(13):65-66.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及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