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7-07-24李磊殷小虹
李磊++殷小虹
摘要:無线传感网络是当今较为先进的一种信息通信技术,其在物联网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无线传感网络”的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以及概念,忽视了理论联系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缺乏关注。本文针对当前的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式,希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无线传感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
无线传感网属于理工科专业,在物联网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所以将与物联网相关的知识导入“无线传感网络”课程中非常重要。
一、无线传感网和物联网
虽然目前物联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它与无线传感网络紧密相关,其涵盖了四大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无线传感网络与物联网的联系。这将有助于学生掌握两者的基本理论知识,厘清课程基本结构。
传统的物联网,主要是运用射频标签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而自动识别与管理信息。射频标签技术与传感器最主要的区别是射频标签技术具备较强的标识物品能力,而互联网则是对物品四周的环境信息进行感知,其没有标识物品的能力。无线传感网络主要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传感技术,把感知能力较强的传感器节点自动组建成网络。所以从概念的角度来分析,物联网和无线传感网的技术背景和所运用的领域都是不同的。由于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物联网的概念不断发生变化,现代物联网的概念融合了传统的物联网和传感器网,其含义更加广泛。
无线传感网络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而物联网的发展又为无线传感网络开拓出了全新的运用范围。所以在授课时,教师不能只围绕着传统无线网的概念进行讲解。
二、“无线传感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
1.无线传感网络的理论十分枯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课程内容涵盖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关键技术的拓展结构、节点定位、网络部署、数据融合等诸多方面,所覆盖的层次十分广泛,这对传感器综合技术与网络通信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课程理论比较抽象,内容比较枯燥,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所以,很多学生害怕学习这门课程,缺乏学习热情。
2.教材缺乏针对性
现阶段,大部分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教材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应用方面并不重视,导致学习内容较为枯燥乏味。部分教材没有指出明确的概念定义,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一定的偏差。就教学模式来说,教学还是要围绕课堂讲解来进行的,可是只依靠这一种手段就显得比较单一,学生不会有饱满的学习热情,进而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改革教学模式。
三、“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与实践的改革途径
对教师而言,教学改革途径无疑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改革教学方式,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
1.案例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通过分析案例,指导学生了解更加专业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技能。在课程讲解中,为使学生更好地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比较有实用价值和代表性的案例引入课堂中,通过实际运用向学生讲解具体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题教学
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验,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题中,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自主科研,把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发挥出来,进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教师要根据教学方式进行具体的改革,化抽象为形象,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聂雅琳,孙泽宇.物联网工程专业《无线传感网络》课程建设与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16(8):158-159.
[2]郑海峰,王新兵,冯心欣,等.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网”课程的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