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7-07-24高巧云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梗死康复

高巧云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1)

*

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高巧云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1)

目的 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5%,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为8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2.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0%,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临床意义突出,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综合护理干预;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脊髓、脑及周围神经组织,神经内科是临床独立的一大科室,主要诊治的疾病脑血管疾病、脑膜炎、脊髓炎、神经系统变性病、癫痫、痴呆、周围神经病等[1],脑梗死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类疾病,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升高,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造成了较大的负担[2]。有研究表明,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为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特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预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0例,实验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分布在27~68岁,平均年龄为(45.5±2.5)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分布在25~69岁,平均年龄为(45.4±2.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发现差异性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高。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该方式包括心理康复护理、并发症护理、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等。心理康复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神经内脑梗死患者由于神经功能损失,极易使病人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常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开展医学常识教育工作,同时积极认真倾听患者心理需求,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给患者换药、打针、测血压、量体温等常规护理时注意患者状态,关注给药速度,避免诱发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病情的不同给予抗炎、抗感染、护肝、护胃、静脉营养等对症治疗,观察尿液颜色及其尿管是否通畅;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收缩和舒张能力训练,每天4次,每次锻炼15 min,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下床扶拐杖进行行走练习,并注意防止跌倒。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研究者采用生存质量评估量表统计两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发展情况,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同时,在患者出院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由监护人员进行协助填写,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调查总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疗效评价 疗效判断标准[3]:①基本痊愈:患者经过治疗病残0度,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少90%以上;②显著进步:患者经过治疗病残程度为1~3度,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减少约45%~90%;③进步:患者经过治疗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46%;④无效:患者经过治疗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低于18%;⑤恶化: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是否专业、服务是否到位等方面内容。问卷共设四个评定标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5%,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为8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功能得分为(47.52±2.88),躯体功能得分为(45.27±2.17),生活质量得分为(59.14±2.78);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功能得分为(65.84±3.96),躯体功能得分为(68.72±3.27),生活质量得分为(69.49±3.68);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近几年来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导致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该病具有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需引起临床重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根据脑损害的部位、缺血血管的大小、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合并及其严重并发症相关,轻者可表现为无症状,也可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肢体无力,重者则不仅导致肢体瘫痪、甚至急性昏迷、死亡。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5],神经内科脑梗死疾病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导致的,也与患者的自身生理遗传因素以及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有关。偏瘫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在经过临床治疗后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生活无法自理,可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得到改善[6]。综合护理干预是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价,从而依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关规范性的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越早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的能力越有帮助,因此,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本次研究所示,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5%,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为8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2.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0%,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证实了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如心理康复护理、运动功能康复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等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1] 姚孟琳.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5):142-144.

[2] 陈虹, 李小荣. 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压疮形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4):174-175.

[3] 陈惜珠, 郭桂莲, 华琴,等. 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 18(8):1431-1433.

[4] 周景燕. 童丽灵, 戴小萍, 邓颜梅,等. 新加坡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32):6365-6368.

[5] 栾照敏, 高韧.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10):115-116.

[6] 陈翠芳.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35):4562-4563.

[7] 王敏. 早期护理干预与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的影响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31):59-60.

高巧云(1973—),女,河南开封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

B

1004-7115(2017)08-0956-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8.047

2017-05-24)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