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评估及分析*

2017-07-24郜建茗

关键词:融合术后路植骨

闫 伟 杨 莉 郜建茗

(1. 安阳地区医院骨一科,河南 安阳 455001; 2.安阳地区医院心内三科,河南 安阳 455001)

*

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评估及分析*

闫 伟1杨 莉2郜建茗1

(1. 安阳地区医院骨一科,河南 安阳 455001; 2.安阳地区医院心内三科,河南 安阳 455001)

目的 研究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发生脊柱骨折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后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手术组采取传统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后路手术组则实施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病人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和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两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后路手术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P>0.05;术后后路手术组病人VA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后路手术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跟传统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伤椎高度和Cobb角,减轻病人生理痛苦,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加速脊柱功能恢复,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

脊柱骨折发生多跟外力所致重创相关,如常见的交通事故伤害、坠落伤或砸伤等。脊柱骨折后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病人脊柱承载力丧失,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对其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2]。本研究探讨了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发生脊柱骨折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后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所有患者术前检查骨密度,除外骨质疏松患者。

50例传统手术组中分别有男40例,女10例。年龄最低21岁,最高65岁,平均年龄为(45.92±2.78)岁。骨折部位L121例,T221例,T118例。骨折分级I级有12例,II级有18例,III级有10例,IV级有6例,V级4例。因交通事故所致37例,高处坠落11例,其他2例。

50例后路手术组中分别有男39例,女11例。年龄最低22岁,最高65岁,平均年龄为(45.24±2.71)岁。骨折部位L120例,T222例,T118例。骨折分级I级有13例,II级有18例,III级有9例,IV级有6例,V级4例。因交通事故所致35例,高处坠落12例,其他3例。两组病人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传统手术组采取传统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先降压处理,清除骨折部位外周关节囊,并根据病人情况选择自体或异体骨植骨,外侧植骨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洁伤口,放置引流,常规用抗生素。

后路手术组则实施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前行X摄片了解脊柱侧位具体情况,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体位:腹部悬空俯卧位。用0.5 ml美兰溶液注入脊柱损伤棘突周围,摄X片后拔除,并对损伤脊柱用针头部位确定,避免导致手术范围不必要性扩大,以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以损伤脊椎为中心作正中切口,尽可能完全暴露上下椎体棘突组织,采取椎弓根定位并撑开椎体,掌握进针深度、方向和角度,若存在椎管内高压者先给予探查和减压,在清除水肿后安装横向连杆,并对最外侧植骨进行融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洁伤口,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用药[3]。

1.3 观察指标 对比病人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和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两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脊柱功能用改良Prolo功能评分[4]评估,分数标准为:4~20分。其中,优:17~20分;良:9~16分;差:4~8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后路手术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2.2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 术前两组VA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术后后路手术组病人VA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传统手术组干预后相比较,*表示P<0.05。

2.3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后路手术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脊柱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常用外侧植骨融合术和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跟传统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将后路内固定术用于脊柱骨折治疗中有明显优势:第一,创伤小,入路简单,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操作时间,减轻病人痛苦[5-6];第二,属于短节段固定,不会导致病人活动度受影响;第三,可同时固定前、中、后柱,力学性能良好,可有效改善Cobb角,促进伤椎高度的恢复;第四,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早期矫正损伤[7-8]。

本研究中,传统手术组采取传统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后路手术组则实施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后路手术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传统手术组,VA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上述结果说明跟传统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伤椎高度和Cobb角,减轻病人生理痛苦,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加速脊柱功能恢复,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1] 李日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5):710-713.

[2] 邢龙.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7(20):52-53.

[3] 王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13):110-110.

[4] 张海源,刘庆峰.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8(29):80-81.

[5] 王斌,杨忠.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78例发生脊柱骨折的病人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21(8):1216-1217.

[6] 尚博,郑建红,方继锋,等.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793-3794.

[7] 田禾,宋玉成,陈江涛,等.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0):1562-1567.

[8] 赵春晓,刘欣欣,姜丽丽,等.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护理配合[J].中国伤残医学,2015,12(19):154-155.

闫伟(1977—),男,河南安阳人,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骨科工作。

R683.2

B

1004-7115(2017)08-0927-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8.032

2017-05-07)

猜你喜欢

融合术后路植骨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