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实践研究
——以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例

2017-07-24孔俊婷王倩雯滕媛媛赵广宇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省试点

孔俊婷,王倩雯,滕媛媛,赵广宇

(1.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401;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3.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7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实践研究
——以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例

孔俊婷1,王倩雯2,滕媛媛1,赵广宇3

(1.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401;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3.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72)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河北省各县市发展的新机遇。基于对河北省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实践情况的统计分析,梳理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空间分布及项目侧重维度,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态势,探索其顶层设计与项目实践的差异,剖析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应因地制宜、统筹创新的策略,旨在为深化推进城市群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

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顶层设计;项目类型;建设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多个国家积极展开智慧城市的探索实践,不同国家组织对“智慧城市”内涵理解的差异逐渐显现,主要分为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政策引导集约高效型与日韩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型,使智慧城市成为整合资源、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我国在经济转轨的推动下,经历了工业化向信息化、智慧化时代的转型发展过程,2012年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智慧城市,并拟设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2013年正式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建设工作,智慧城市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打造经济新版图的重要战略引领,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极,积极展开智慧城市筹备建设工作,成为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先行者之一,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和成效,并且仍在如火如荼的探索推进。然而从客观的角度审视既有建设,对“智慧城市”内涵粗放的理解暴露了其在顶层设计和项目侧重等内容的诸多矛盾和误区。本文对河北智慧城市试点当前建设阶段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剖析解构,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建设思路。

一、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背景

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底,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通过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分三批公布了386个国家智慧城市(区、镇)的试点。起初智慧城市试点多集中在人均GDP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支持,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推进,智能化的要素流动和城市功能的连接,拓展了城市空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空间距离,使得部分城市之间由独立建设状态发展为高度耦合状态,呈现多个试点城市网络协同化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增长极点和核心支点。

在智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趋势下,京津冀地区经济活跃,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组合优势突出,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及可靠的发展前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环境影响下,北京及天津于21世纪初就陆续展开对物联网、智慧环保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与实践。河北省对于智慧城市理论研究及筹备建设时间相对较短,且过程不够连贯,但在京津智慧建设的带动下,成功跻身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见图1)。

图1 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二、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实践

(一)试点空间布局特点

截止2016年,河北省分三批申请建设智慧城市试点10个,第一批为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廊坊市、邯郸市、迁安市、北戴河新区;第二批为唐山市曹妃甸区、唐山市滦南县、保定市博野县;第三批为唐山市。借助区位优势及政策支持,试点设置多集中于京保石、京唐秦两大产业发展带①和城镇聚集轴,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上,呈现出明显的北京中心强化、“京-津-唐”深度发展的态势,各个试点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关联度,但河北省西北部和中部仍还没有明确的智慧城市空间布局(见图2)。

(二)顶层设计构成内容

从全局角度来看,河北省地域差别较大,各市级试点城市定位与资源优势不尽相同,对“智慧城市”理解侧重不同,城市管理和运行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参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国家发改委等意见,以《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将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构成归纳为总体发展目标、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城市管理智慧化建设、社会服务智慧化建设、宜居环保智慧化建设、产业发展智慧化建设六个方面(见表1),并结合各试点城市实际情况,进行了具有系统性、针对性、适应性导向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目的是实现基础环境安全长效化、生活环境智能宜居化、城市管理精细高效化、社会服务便捷深入化、产业发展现代互融化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重点培育新型产业、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图2 战略空间布局及智慧试点分布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三)重点项目类型与侧重维度

基于对河北省各智慧城市10个试点顶层设计的分析,结合其城市职能特色及重点建设项目等内容的详细研究,对每个试点的启动时间、类型、涉及空间范围以及最终目标进行汇总分析,将主要建设项目类型分为产业经济、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宜居环境、基础设施五类(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项目建设重点在立足城市职能特色和发展方向的同时,优先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的基础环境问题及民生管理问题,着重体现地方文化及产业特色(见表3),以此提升试点城市的竞争力。

表1 “智慧河北”顶层设计主要构成

表2 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类型及主要应用领域分类

表3 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重点项目表

从项目类型数量总体分布来看(见图3),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中,公共服务类项目约占34%,这与国内外先行智慧城市建设类型分布一致②,此外,这也符合智慧城市构建广泛全面服务体系的目标。城市管理类项目仅次于公共服务类约占30%,为实现高效管理,侧重维度多集中与政府基础管理平台建设,但在智慧政策法规制定及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缺乏重视。产业经济类不足20%,集中培育中小微企业,建设内容以推动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为主,形成智慧产业集群。宜居环境类项目数量相对薄弱,项目类型以智慧社区为主,智慧环保的投入逐年加大,但多处于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暂时不能及时解决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所面临的区域生态环境困境。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目前处于城市群发展的组接阶段,京津高度聚集,河北省中小城市吸纳力不足,城镇化进程较慢,导致城市基础落后,建设难度大,因此基础设施类建设仅占约7%。

图3 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比例(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三、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问题及策略

通过以上研究总结发现,虽然各类项目实践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提升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活质量,但仍暴露诸多问题。

(一)智慧建设存在误区

仇保兴教授曾指出,“任何一个新的科技的应用或者新的概念的推广必须是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智慧城市’的概念所误导。”河北省各试点进行智慧建设的过程中,也未能完全避免将“智慧城市”这一概念误解为营销活动而非城市发展理念的探索(见表4),导致智慧建设效率低下并显露局限性。

表4 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误区

(二)项目侧重维度欠合理

从京津冀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应用领域比例来看(见图4),北京地区由于城镇化率已达到稳定高水平状态,城市基础设施在现代化、信息化已做出一定成绩,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相对弱化了智慧基础设施,在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契机的同时,强化智慧产业与智慧环保,向国际一流水平靠拢,智慧创新呈现“沙漏型”结构。天津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定位之前,受制于北京强固的行政壁垒与不均衡的资源配置,发育迟缓,近年来,经过国家战略调整,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天津把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产业作为首要任务,达到多类型科学发展的局面。

图4 京津冀地区整体项目类型分布情况(包含北京、天津)(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而河北地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则充分反映了目前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中的劣势地位。由于资源分配悬殊,城市发展基础落后,环境问题严峻,河北省将建设重点落实于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搭建、环境改善维护等领域,缺少与京津产业对接项目,建设项目空间尺度较小,实践效果与建设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虽然顶层设计包含内容全面、建设内容与各试点城市特征结合、技术手段十分复杂多样,但实践应用领域中仍存在诸多空白,基础落后也导致各类项目推进缓慢。

(三)未能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地区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其定位③,分别对智慧城市建设对应维度有所侧重,城市智慧化水平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对于毗邻京津的河北省来说,后发效应及地缘优势使其城市智慧化建设具有稳定可靠的发展前景,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仅受制于区域资源分配悬殊等客观因素,而且对于点线面的互联互通缺乏重视,阻碍了“蒂伯特选择”机制作用,城市统筹效率的协调性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城市群间智慧形态的区域优势(见图5)。

图5 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前景示意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四)智慧城市建设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分析研究,提出下一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应合理调整建设目标与策略制定,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与区域间协同发展的关系,用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指导试点建设的良性发展。

1.发挥智慧极核带动作用,形成多元网络层级

目前京津冀地区智慧城市试点设置已具有一定规模,智慧化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表现出“流空间”节点聚集形态,根据试点差异化的区位条件和试点竞争力形成具有等级结构的智慧城市群。通过对智慧化要素的流向、规模和强度的把握,将京津冀区域智慧城市试点的空间结构进行针对性布局,如以保定市为极核的放射长廊型结构,以津保高速为主要流动路径形成节点;以廊坊市为极核的轴线引导型结构,发挥“邯郸-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试点轴线的及“京-廊-津”试点轴线的带动作用;以北京市东城区为极核的同心圆型结构,使其智能中心的影响力向周边圈层式扩散;以唐山市为极核的反磁力组合型结构,承担功能疏散并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不同空间模式形成多元网络层级,上下联动,在发挥智慧极核带动作用的同时,形成合力,

2.统筹创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图6 京津冀智慧城市试点设置空间结构(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河北省各试点城市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着力点,是其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在当前条件下,合理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与区域间协同发展的关系,在城市经济升级上摒弃定势,强化产学研联结、产业融合、社会信息化推进、社会创新等关键机制的应用,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科学均衡项目侧重维度,加大项目涉及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满足疏解京津城市功能的同时,及时考虑对于河北省的补偿机制及回馈机制,依托三地城镇化发展规律系统合理推进,在补偿和回馈机制的作用下,不仅避免“虹吸效应”的扩大及产业的萎缩衰退,而且使河北省智慧环保等缺少短期效益的领域更容易实现,以达到以智慧创新促进城市科学规划管理,促进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

3.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凸显特色

河北省各试点城市系统优劣不一,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居民为中心”的建设思路的同时,需要在充分考虑城市所处区域、发展规模以及新旧城区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合理利用和调配城市资源,力争使得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建设亮点,加强品牌建设,凸显城市特色,使得智慧城市建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并促使智慧城市群的有序推进,以避免城市间恶性竞争。

四、结语

从剖析的问题可以看出,对于河北省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关系到其自身经济结构的演变及京津冀区域整合效益的跃迁,因此必须清楚认识到所有复杂的城市问题不能通过简单的个体行为解决,而应从城市系统本身出发,并以此为依据,“热建设,冷思考”,寻求科学高效的优化解决方法。除此之外,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低成本驱动、投资驱动逐渐转变为创新驱动,在经济降速转档的关键时期,以智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创新型模式或许是缓解我国“中等收入危机”、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区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重要途径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实现南北平衡(均贫富)的重大战略的桥头堡,除了将智慧城市模式作为发展区域的手段,还需要利用智慧化环境,探索智慧管制、智慧经济的创新路径,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红利。

注释:

①京保石发展轴:京津冀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京唐秦发展轴: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

②国内外先行智慧城市建设类型分布,即城市项目来源多源于官方背景,而政府部门历来就是最重要的公共服务机构。

③北京市功能定位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1]杜竞强.智慧城市——从城市问题出发优化城市治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11.

[2]孙中亚,甄峰.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述评[J].规划师,2013,29(2):32-36.

[3]王世福.智慧城市研究的模型构建及方法思考[J].规划师,2012,28(4):19-23.

[4]吴志强,柏旸.欧洲智慧城市的最新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14(5):15-22.

[5]张楠,陈雪燕,宋刚.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关键问题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6):27-33+39.

[6]赵勇,吴玉玲,张浩,刘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思考——以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1):7-12.

[7]赵四东,欧阳东,钟源.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J].规划师,2013,29(2):5-10.

PilotConstruction of HebeiSmart Cit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KONG Jun-ting1,WANG Qian-wen2,TENG Yuan-yuan1,ZHAO Guang-yu3

(1.SchoolofArchitectureand ArtDesign,Hebei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2.Schoolof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3.Research InstituteofUrban Planning,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As a new direc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smart city is also a new opportunity in the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Based on the statisticalanalysisof construction practice in the nationalwisdom pilotprojec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ilot project space,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studi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and the difference is explored between the top level design and project practice.What ismore,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ilotwisdom city construction.Besides,in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among Beijing,Tianjin,and Hebei Province,overall innovation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in the construction ofwisdom pilot city in Hebeiprovince,which aims to promote theurban construction among smartcitiesplanning for further rationaladvice.

Hebeiprovince;smartcity pilot;top-leveldesign;project types;construction problems

TU984

A

1674-7356(2017)-02-0008-06

10.14081/j.cnki.cn13-1396/g4.2017.02.002

2017-01-1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度项目(HB16SH020)

孔俊婷(1966-),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城镇设计、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时间:2017-06-16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96.G4.20170616.0926.012.html

猜你喜欢

京津冀河北省试点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