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的经典化与再生产
2017-07-23昝旭东
昝旭东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我国戏曲从传统的大众娱乐转变为现代的审美文化,逐渐出现传统和现代两者对立的局面。要想扭转戏曲的这一局面,需要对传统戏曲的经典化进行确认,并对传统戏曲进行再生产。本文将分析传统戏曲的经典化,并对传统戏曲的再生产进行探究,希望为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传统戏曲;经典化;再生产
引言:所谓戏曲经典化,指的就是戏曲经典形成的主要过程。戏曲舞台经典和戏曲文学经典的形成方式和基本路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有艺人和文人参与其中,也都受到了人民群众审美的认可。戏曲的经典化通过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同时,外在的文化语境也要求着传统戏曲进行再生产,实现其革新与发展。
一、传统戏曲的经典化
目前,我国戏曲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方面,是致力于对传统戏曲经典化的维护,追求传统戏曲自身的文化韵味;另一方面,是致力于对传统戏曲的再创造,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当前意识形态的要求。前者基于戏曲的经典化,后者主张戏曲的实用化。所谓的戏曲经典化,不仅体现戏曲的表现形式上,还体现在戏曲的精神特质上。经典化的内涵与意义是戏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各种规范和审美标准,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情怀。戏曲的经典化不但延续着几千年的历史,还维持着人民群众长期的审美标准、价值定位,是人们的灵魂归宿,戏曲的经典化早已成为我国戏曲的艺术灵魂。
但是,戏曲的经典化不是超然脱俗、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和演化的。而且,经典化不是要求戏曲和当前时尚对立,完全不食人间烟火,恰恰相反,经典化经常被当前时尚所运用。戏曲作为音乐文化的主要产物,曾用其特殊的形式成为一股社会潮流,曾使大量人民群众陶醉其中。但在当今时代,人们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将戏曲贴上时尚的标签,无隋的用于商业宣传,掩埋了戏曲经典化的品格。这样的戏曲既没有张扬的个性,也失去了精神的启蒙,剩下的只是没有一点内涵和深度的简单动作,成为庸俗的明星秀,留给人们的只有短暂的感官满足。
经典化的戏曲终究是充满文化、象征、信仰的戏曲,其文化、象征与信仰的模式并不是固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演变。戏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稳定性,其一贯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能够长期带给人们活力和生机,在人们行为、心态、情感上发挥着很强的审美意义和价值。戏曲作为特殊的通俗文化资源,是传统艺术的经典表现形式,如果要扩大其发展与生存的空间,加入到现代的审美环境之中,需要的不单单是历史的根基,更重要的是一种世界文化视野。要想避免被现代主流的强势文化所同化,戏曲就要保持其经典性,保持特有的精神文化特质,保持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色。从戏曲发展角度来说,现代的人民群众既有长久以来的审美定式,又有新时代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传统戏曲在确认经典化的同时也要进行一定的再生产。
二、传统戏曲的再生产
戏曲作为人民群众的大众审美样式,其再生产过程不只是意象和形式上的简单进化,也不单是通俗到雅致的演变,同时还含有雅致到通俗的还原过程。在现代文化语境下,戏曲难免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广播曾使戏曲回到听曲的阶段,电视使戏曲重回视听综合的阶段。除了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戏曲还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影响,难以实现完美的再生产过程。但是,戏曲经过长期发展走到现代,应敢于直面当前社会,积极探索再生产方式。在这个价值取向和文化发展日趋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各种艺术形式想要霸占历史舞台是不可能的,传统戏曲在过去独占鳌头到如今多种艺术形式并存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戏曲的再生产不仅要体现出其特有的典范性和情感魅力,还要体现出其审美价值的功能,用戏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传统为新的艺术形式提供一定的艺术养分。
实际上,当今时代的戏曲再生产表现出兩种截然不同的路线和立场,一种是功用观,一种是本体论。前者倾向于激进和应变,后者倾向于因循和守旧。如果说戏曲的再生产就是现代化,是立足于当今社会、积极人世的,则戏曲的经典化就是古典化,注重于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审美的诉求。再生产,要求戏曲根据当前社会文化语境的特点,着重表达社会现实,应避免急功近利。而经典化,要求戏曲回归古典,着重戏曲艺术境界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应避免因循守旧。无论是戏曲的经典化还是再生产,传统戏曲在从大众娱乐文化向现代审美文化转变时都应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结语:总而言之,传统戏曲的再生产为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这是整个艺术界公认的事实。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要避免传统戏曲表面形式创新。要是随意拆分传统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会降低戏曲的舞台表现力。因此,对传统戏曲经典化进行确认的同时,应尊重戏曲的艺术传统来进行再创造,推动戏曲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