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应急联动问题论述
2017-07-23吴滢
吴滢
摘要:地铁在交通输出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国家对于地铁安全、可靠的运行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所波及的范围、损失的程度是无法估量的。本文主要对地铁运营应急组织体系构建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地铁运营应急联动措施展开了详细的介绍,使得地铁安全事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地铁;地铁运营;应急联动
1.构建应急组织体系的参考原则
(1)分级设立原则
针对地铁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构建对应的地铁事故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对于普通的地铁突发事件均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全权处理,也可通过外部支援共同完成;对于大型地铁突发事件可由当地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处理,外部支援发挥协助的作用。
(2)快速响应原则
对于地铁突发事件能够快速的反应、积极的行动,在此其中还要对地铁事故的根源进行有效的探测,确定科学、准确的应急方案与执行对策,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传输,尽可能实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
(3)统一指挥原则
地铁应急处理包含的内容纷繁复杂、过程极其繁琐,各个部门与专业必须要有效的组织起来,构成完善的、统一的应急联合指挥中心,促使各个部门团结一致、相互协作、整合资源、众志成城。
(4)分工协作原则
由于突发事件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在对地铁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理、善后等环节中还需要各专业、组织能够相互配合来完成。同时还要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各自负责好份内的工作。
2.强化地铁运营应急联动的对策
(1)制定地铁应急联动信息管理机制
对于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需要制定健全的联动信息管理机制,使得地铁管理部门与灾害事故预警、应急处理部门构建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地铁运营的信息能够准时、准确的传递出去,并与外界救援部门取得有效的联系,从而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应急处理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2)构建地铁应急联合指挥中心
构建完善的地铁应急联合指挥中心,能够对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进行有效的协调与促进,但是在此过程中也会引发诸多的冲突。应急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主要是围绕着指挥中心或突发事件构建的扁平化结构,主要复合突发事件的处理,而相关部门更多的组要对领导负责。指挥结构与管理结构无法协同一致,这样在应急处理的指挥中必然会发生责权不明的问题。明确应急联合指挥中心的重要性,其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些都是促使应急联动发挥效力的关键所在。
(3)构建地铁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为了强化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相关部门必须要编制科学的、专业的应急预案,对于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处理流程进行有效的规范,确保应急处理工作能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展开。按照管理层次的差别,应急预案形成三级文件体系:上级管理部门制定宏观决策性预案,其中涉及的内容有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原则与方法;中间管理部门制定过程控制性预案,其中包含的内容有应急处置流程、应急处理过程的控制对策;基层部门制定微观操作性预案,其主要是对事件进行处理操作。三级预案文件体系层次清晰、相得益彰、相互统一。各部门因工作性质的不同,并在长期的实践中自成一套行应急处理流程方法和程序,采用的方法及原则都具备各自的特点,编制预案的关键在于要将各个要点协调起来,如此才能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行性。
(4)应急预案的联合演习
当具体的应急处理预案提出后,就要着重的强调开展应急预案的联合演习,在没有预先安排的情况下,包括地铁车站、出租车、调度、通信、救护车、消防中心、公安机关等进行突发的仿真联合演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的演习,才能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检验,确保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及应急设施状况等,最为关键的就是能够不断地强化各单位、部门间的联动能力,这对于应急处理的效率、效果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5)整合应急处理的资源
在面对地铁突发事件的资源调配要适可而止,最好不要一发生突发事件就大量的接纳资源,导致很多用不上或发挥不出效果。首先要充分地调动人力资源,对于应急工作人员的选拔要严格、谨慎,为应急处理做好人员储备。应急处理人员必须要明确相关职责,并做好充分地准备,将第一人选、第二人选进行详细的划分,若第一人选无法完成工作时,就要确保第二人选能快速顶上。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抢险物资应应取至当地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抢险物资库,确保资源能够充分地共享。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各部门的应急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应急物资、设备、工具信息管理库,制定应急物资调配方案。
结束语
地铁是我国交通行业发展的集中体现,其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建设,还关系到我国民生发展,为了强化地铁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积极的采用了应急联动系統,能够对地铁突发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对,使得地铁运营遭受的不良影响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缓解,继而为地铁运营的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