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对策

2017-07-23杨威

世界家苑 2017年4期
关键词:土地规划土地资源土地管理

杨威

摘要:随着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土地资源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利用效率低是我国土地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文章就我国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作出对策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土地资源建设的良好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规划;土地管理;优化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土地资源利用愈来愈广,而在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手段,从而使得我国土地资源建设的利用率无法到达社会发展的需求标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不仅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长此以往,更会使得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为此,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并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已势在必行。

1加强我国土地资源规划

1.1我国土地资源规划的现状

合理的土地规划是土地管理政策的首要前提,这是在国家的层面上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土地规划的目的是合理化分配有限的土地资源,平衡社会各层面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产生的效应是促进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这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激励制度导致了相关的负责人缺乏责任意识与合理利用资源的领导力,从而没有达到土地资源管理的理想管控效果,进而导致相应的规划效果不能完全实现,这样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在土地资源滥用过程中执法人员执法力度不足会造成相关责任人不能得到严肃的处理,从而造成滥用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助长滥用的歪风邪气,结果没有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的目的。

1.2对于我国土地资源规划的对策

1.2.1明确各地土地规划的负责人

我国各地因为地域、人文、社会等因素的差异而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和规划存在着现实不同的情况,各地需要因地制宜而采取不同的对策执行。这需要各地的土地规划实际负责人切实了解当地的现状和国家规划政策性的导向,才可以开张土地资源规划这项活动。例如:中部地区是农业大省,需要保证充足的耕地留用面积,保障国家粮食的供给和储备,此时需要平衡耕地和建筑用地之间的矛盾;东南沿海发展较为迅速经济比较发达,需要保证足够的工业和商业用地,同时需要平衡居民用地和商业化场所用地之间的矛盾,合理化规划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西北地区因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比较干燥,风沙等自然危害较为严重,需要保证足够的森林植树绿化面积,但因当地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再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商业引资的同时要注意当地环境的保护。土地资源规划的活动开展需要过程中各方面人员全面配合才可以切实执行。当地政府确定下来土地资源规划政策之后,负责人员要切实不打折扣的执行,相互监督,杜绝一切不合理的土地滥用行为。上层负责人要负责关注执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保证每一项对策都落到实地,下层执行人员要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切实领会领导传达的土地规划思想方式,做到有条不紊的执行各项对策。

1.2.2利用科学手段进行规划

土地规划与管理动态监测模型是全新的土地研究规划的途径,它其实是一种数学上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来动态地监测土地的利用规划效率。在分析土地规划利用的动态变化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土地利用对人文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产生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这个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例如:当地的技术水平、人口密集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土地需求等,但是这些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响因素也会随之变动。在不同规模变化因素的影响下,土地规划利用变化形式表现为多样性的。在动态分析土地规划利用情况时,对于小范围的土地规划利用动态,不能使用大范围粗犷的土地规划利用模型来预测分析,这样是不精确的也不利于实际规划政策的执行。相对的,大范围的土地规划利用动态也不可以采用累积小范围变化的规模层次的土地规划利用模型。

2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1加强耕地利用率

提高耕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要对土地自身的质量进行提升,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优化与改造,进而才能保证耕地资源的最大利用效果。首先对耕地中的一些不良土质进行合理改良,在进行耕地灌溉时,为了提升灌溉效果,可以对其中的水利工程进行优化,提升耕地地资源的质量,进而提高耕种土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针对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闲置与浪费的现象,要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要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杜绝违法的以各种名目进行的圈地占地行为。完善耕地占用的法律法规,补充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及对土地优化行为的奖励等方式进行。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耕种操作模式,对于劳动力大量流失的地域,采取耕地承包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提高耕种的机械化程度,标准化作业既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开展和管理,又有利于农业效率的提高,结果也促进了土地的产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不适合耕种且土壤不够肥沃的土地不妨退耕还林,退耕还渔,采取适宜的具有特色是生态农庄或者风情小筑的方式提高当地的经济收益,使得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益和当地生态的平衡可持续发展。耕地资源是国家土地资源的根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耕地面积,保证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加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强土地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平衡耕地资源和其他用地之間的矛盾,相关的对策一定要从根本出发,不能脱离国情和现状。

2.2加强建筑民用土地资源利用率

建筑民用土地资源包括居民住房、工业用地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城市应该设立专门的土地资产管理机构,下属不同层级的机构,加强对当地土地资产管理队伍的人员建设,通过组织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求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国家土地管理法,并且根据各行业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督运行机制,土地资源管理机构应该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分析,采取科学的辅助手段,加强对策的可行性论证,管理人员要深入市场和环境进行调查,做到决策科学,管理有序,规划合理。对于大型城市中的大型工业用地和居民用地要通过集约化手段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尽量选用劣质地和未利用地,而减少占用耕地和农田。也可以采取高层建筑和工业精益化建设的手段减少用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利用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自动化手段降低土地的使用量,尽量做到节约用地,降低用地成本。

结语

土地资源作为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必须将其规划与管理工作上升至国家的一级战略任务中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促进我国各个行业的良好发展。为此,对于我国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而言,不仅要积极转变规范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更要引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土地规划土地资源土地管理
改革土地管理方式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基于四象限分析理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
探讨基于经跻转型背景土地利用的规划筐理
关于农村宅基地土地管理工作探究
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试述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内核
浅谈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新时期乡镇土地规划管理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