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索体验中学习数学

2017-07-23黄垂武

世界家苑 2017年4期
关键词:探索研究实践操作联系生活

黄垂武

摘要:学习是探索的过程,要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就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在探索中去体验数学,从而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升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探索研究;实践操作;联系生活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便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关键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因此,教师要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独特体验,感受成功的乐趣。

一、探索研究,让学生体验对学数学的兴趣

“探究学习”要求我们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去获取新知,使之在亲身实践中发展数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使他们从探究数学知识的奥妙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努力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练有所成。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出三道除法题目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第一题能除尽,第二题补“0”后能除尽,第三题则是补多少个“0”了也无法除尽。当學生计算到第三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您是否把题出错了?有的同学甚至抱怨地说:这第三题算到哪辈子才能完呀!当教师估计到全班学生都已经算到了第三题,并产生了很大困惑时,认为最佳的教学时机已到。教师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开始了新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概念后,要求学生对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说出求周长的方法。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列出了如下几个不同的算式:6+4+6+4;6+6+4+4;6×2+4×2;(6+4)×2。这时,教师充分肯定这几种算法都是对的,都能够求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进而继续让学生探究:哪种方法最简便?学生积极探究,努力进取,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归纳出求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这样,学生兴致高涨,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去。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由于人的认知和发展的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操作中体验数学,促使多种感官一起活动,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就能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又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牢固掌握。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道理,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之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它们等底等高的体积关系,但遇到类似“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借助学具等进行实践操作,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会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100元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又如:中年级学生曾对下面的应用题发生困惑:有一座大桥长1550米,一列长100米的火车以每秒15米的速度这座桥,火车过桥需要多少时间?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往往错列为:1550÷15,如果引导学生用短铅笔比作火车,用笔盒比作大桥,自己表演一下火车是怎样过桥的?火车到什么地方才算全部过桥?学生会很快明白为什么要把火车自身的车长也计算进去,从而找到解题途径。再如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站成一圆圈才公平,更好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实践操作联系生活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开发初探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迷你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