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研发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7-07-23张庆
张庆
摘要:化妆品质量安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不但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多次组织化妆品监督抽查工作。
关键词:化妆品;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一、常见化妆品质量安全问题
1.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化妆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主要有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其中菌落总数表示产品受细菌污染的程度,使用菌落总数超标的化妆品,容易引起皮肤感染,引发炎症。霉菌和酵母菌超标除引起化妆品霉坏变质外,也会给人们的皮肤,乃至整个机体造成损害。有研究报道,引起的病变可累及各器官,甚至诱发各种恶性肿瘤,直接对人体健康安全构成威胁。而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极易引起人体局部化脓性病灶,严重可导致败血症。《化妆品卫生规藕勤(2007年版)和相应化妆品产品标准均对卫生指标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限量值进行了规定,其中细菌总数≤1000 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 CFU,g,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在某次化妆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中,发现有品牌化妆品的细菌总数检测结果超标,达限量值的190倍。
2.质量指标不合格。pH值不符合标准要求,pH值主要是指产品的酸碱度,产品过酸或过碱都不适合于人的皮肤和头发,容易给人体皮肤和毛发带来伤害。不同的产品标准均应对其pH值范围进行详细的规定。某次化妆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中,发现某品牌爽肤精华液pH值的检测结果仅为3.2,低于标准中要求的下限4.0。
二、我国化妆品研发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1.膏霜化妆品肤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化妆品的肤感很重要,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首先会观察其外观,其次就是肤感和质地,如果消费者在使用时肤感没有达到内心预期时,很难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时作为配方设计人员就必须对配方进行必要调整,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常用的方法有:筛选肤感更佳的乳化剂组合,调节液体油脂、半固体油脂、固体油脂的搭配比例,让消费者在涂抹和吸收过程的肤感连续性更佳,硅油在肤感调节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膏霜化妆品稳定性出现问题。化妆品的稳定性是体现化妆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消费者选购了未达到稳定性要求就上市出售的产品后,就会出现大批量的退货事件,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都会备受打击。配方设计人员可以适当调整配方的增稠体系和乳化体系,在保证肤感的同时确保产品稳定性过关。有色水剂配方比较容易出现光照后褪色的现象,可以在产品中添加适当的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有效防止紫外线对产品颜色的影响。
3.膏霜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评价出现问题,化妆品的安全性虽然有些不能直观体现出来,但安全性对一个产品非常重要。化妆品安全性的一个直接体现就是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的致敏率。在配方研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安全性和功效性冲突的情况。如果产品的致敏率超出正常范围,那么无论产品的功效性多好,也不会被消费者认可。这就需要配方设计人员考虑到配方中原料的优化,筛选配方中可能产生刺激的原料,例如PEG基团、防腐剂、香精,尽量选择比较温和的乳化剂和功效原料,并适当添加可以舒缓刺激性的原料,从而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大前提下优化产品功效。
4.化妆品原料成本超过预期怎么办,每个企业在产品策划之初都会对产品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所以化妆品配方的研发与市场不能脱节。假设一款面霜是销往二三线城市,定价为50元/50克,根据包装、生产、灌装、利润等费用的核算,得出原料成本应控制在100元/千克,如若未达到该标准,配方设计人员就需要对此配方进行微调,降低该产品的成本,如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功效原料、添加量的优化、同比筛选出价位较低的原料等。
5.防晒化妆品研发设计时需要如何平衡防晒剂与安全性,防晒化妆品是指具有吸收紫外线作用,能够减轻因日晒引起的皮肤损伤的护理品。如今环境污染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量不断增加,防晒已经成为当今化妆品行业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市场上防晒化妆品的流行趋势为:高SPF值、广谱防晒,还开发出了具有SPF标志的唇膏、粉底等。防晒剂主要分为两类:化学防晒剂和物理防晒剂。其中物理防晒剂主要是用反射及散射紫外线来达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化学防晒剂则是通过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再以热能或无害的可见光效应释放出来。在研发防晒产品时,正确的做法是多种防晒剂复配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虽然防晒剂添加得越多,SPF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还需考虑肤感、成本等问题,而且防晒剂本身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研发产品时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安全性,可以适当在配方中添加甘草酸二钾或红没药醇等抗炎剂。
6.温度对增稠剂有的影响。有些增稠剂可能在高温条件下出现增稠失效的情况。所以这类增稠剂一定要注意添加温度,以保证其增稠效率和稳定性。部分增稠剂可能在高温情况下出现黏度不可逆现象。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类增稠剂一定要注意保存温度,以保证增稠效率和稳定性。
7.功效性原料对增稠剂有的影响,由于功效性原料一般都是混合型的原料,其成分比较复杂,有些功效原料的离子浓度比较大,在配方设计选择增稠剂时,要着重考虑,一般会选择一些离子性比较强的增稠剂,比如在添加离子浓度高(即电导率高)的活性添加剂时,应考虑添加耐离子的增稠剂,像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CarbopolUltrez20)等。
8.如何保证小试和大生产的产品没有区别,一个产品是经过小试、中试后,再进行大生产的,这是由于在实验室生产的量小,搅拌或者均质的力度很大,让产品很容易得到更充分的搅拌、均质,但是大生产过程中,由于搅拌力度和均质力度发生改变,可能会使产品的外观、粒径等发一定的变化。为了保证这些指标不发生变化,一般会从100克样品慢慢扩大倍数,再逐渐进行大生产。
9.搅拌时间对最终产品的影响,每个产品在灌装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搅拌,在乳化体系中使油相与水相充分混合,或者使功效原料在体系中分散更加均匀。但化妆品中有些增稠剂的黏稠度随着搅拌时间的增长,其溶液的黏度降低,从而影响产品的保质期和稳定性。增稠剂在体系中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增稠剂在体系中容易降解或与体系中其他化学原料发生反应,导致化妆品的黏度、颜色或者其他状态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化妆品的稳定性。有些天然的增稠剂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降解,从而影响产品的稳定性。
10.搅拌速度对最终产品的影响,乳化速度适中可以使油相与水相充分混合。搅拌速度过低,达不到充分混合的目的;搅拌速度过高,容易将气泡带人体系,使之成为三相体系,而使乳化体不稳定,同时也会影响到乳化体的外观。
11.乳化温度对产品的影响。乳化温度对乳化体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乳化温度取决于油相和水相中所含高熔点物质的熔点温度,同时还要考虑乳化剂的种类及油相与水相的溶解度等因素。此外,油相与水相两相之温度需保持相同,尤其是对含有较高熔点的蜡、脂油成分进行乳化时,勿将低温的水相加入,以防止在未乳化前而将蜡、脂结晶析出,造成块状或粗糙不匀乳化体。一般来说,在进行乳化时,油、水两相的溫度皆可控制在75-85℃,如油相中有高熔点的蜡等成分,则此时乳化温度就要高一些。若使用的乳化剂具有一定的转相温度,则乳化温度也最好选在转相温度左右。
加强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企业质量意识的提高,保证化妆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仍需要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各方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