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科学探究多加一点生活的味道

2017-07-23陈颖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学科学生活化

陈颖洁

(广州市海珠区卫国尧纪念小学 广东珠海 519000)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

关键词: 小学科学 科学探究 探究材料 生活化

科学探究是帮助孩子“亲历科学、感悟科学、体验科学”从而获得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一个重要手段。科学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識,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1]

在各个不同的出版社教材中常常可以看到编者为了体现生活中的科学的用心设计。粤教科技版的教材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地营造生活情境,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提出科学问题,能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科学,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科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教材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栏目,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以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的情境图呈现问题,使学生产生代入感和参与感,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驱动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任务,主动尝试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实际中何不给科学探究多加一点生活的味道?近年来我们以此为启发,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捕捉生活素材,用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实验材料对科学教材进行充实、重组或改编,对科学探究生活化开展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就以粤教科技版《科学》课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桥梁》中的第12课《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为例谈谈对于科学探究生活化的一些看法。[2]

本课在第11课《弯弯的拱桥》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专题研究,通过借助冬瓜这种材料模拟制作拱,研究拱的拼接方法及承重能力。在本课设计上我围绕着科学探究生活化作了几个尝试。

一、科学探究材料生活化并进一步优化。

科学课中有很多有趣而富有探究性的实验,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而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在生活中找寻探究材料能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如何选取生活中的科学探究材料成为了关键,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一个锻炼。

本课的课题是《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教材中选用冬瓜块作为科学探究材料,能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激发探究的兴趣。而且探究材料易于获取,大大降低了寻找课堂探究材料的时间和各种投入。但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冬瓜块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冬瓜含有的水份较多,当使用冬瓜块搭建拱时,冬瓜渗水的现象比较严重;又如在学生重复操作时,冬瓜块的边缘容易软化,另冬瓜块不能始终保持一定的形状,这样令拱的搭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

探究材料的科学性和结构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节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在体验到冬瓜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带来的影响,我选择使用了含水分相对不那么丰富的南瓜,并在风干几个小时后才提供给学生开始科学探究。这大大解决了冬瓜对科学探究带来的问题。

但南瓜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发现南瓜会分泌一些粘液,这些粘液会在搭建拱时减少南瓜块之间的摩擦,令南瓜块产生滑行。这时候,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石块,并出示了一些薄纸巾,这时,有学生马上就想到了把纸巾放在南瓜与南瓜块之间能有效地增大南瓜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好地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石块,搭建拱桥时石块与石块之间由于摩擦或粘合剂的作用而搭建起来。用南瓜块搭建的拱顺利地搭建起来并能承受一定的重量了。

生活中可作为科学探究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可倡议学生在课余继续探究,找寻更多更适合的探究材料,让科学探究进一步延伸。

二、科学探究情境与生活结合。

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识别什么是科学。

在本课科学探究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材料的选用问题外,还要学生从工程师的角度去考虑:从材料的获取、各种造桥成本(如劳动力成本、时间成本、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技术成本等)来评价一下大家的设计。这是一个生生互评的过程,但正是这个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各种设计上的利弊,从而得出新的认知和结论。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会参照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设计进行评价分析,如南瓜块的大小、形状或切分的数量等对工程产生的影响,而学生的这些分析也是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后就让课题探究更有探究的价值了。[3]

这样所营造的科学探究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应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给科学探究多加一点生活的味道,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获得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

[2]滕吉荣. 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09,(S1):374.

[3]柳春梅,祁俊玲. 融入生活 体验科学——谈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4):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小学科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