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曲《牡丹亭》的曲辞之美

2017-07-22范果

牡丹 2017年14期
关键词:柳梦梅杜丽娘牡丹亭

范果

《牡丹亭》诞生于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是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牡丹亭》戏文格调高雅,文学性很强,尤其是其中的曲辞清丽柔婉、细腻抒情,很多都是婉约优美的诗词,具备独特美感。

一、《牡丹亭》的剧情梗概

《牡丹亭》由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原名《还魂记》(《牡丹亭慕色还魂记》),是一部婚姻爱情题材的传奇剧本。

宋代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才华出众,貌美多姿,受封建礼教禁锢,从小深居简出,待字闺中。一次,杜丽娘瞒着父母、塾师,与丫环春香去后花园游春。美好的风光,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的自然景色,激发了她对青春流逝的深深惋惜和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丽娘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一名青年男子在牡丹亭畔相会,两人互相爱悦,许多花仙齐来做媒,两人遂成百年之好。

但好景不长,母亲将丽娘唤醒后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游园。丽娘虽应允,但心中仍追恋梦境,并对梦中所爱之人日夜思念,怅然感伤,日久成疾,病入膏肓。杜丽娘在临终前自画一幅肖像并在上面题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死后,家人将她葬在梅花庵。

三年后,书生柳梦梅赴临安应试,途经南安郡,因风雨所阻借宿于梅花庵。柳生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产生爱慕之情。丽娘的幽魂显现,认出柳梦梅就是她梦中所会的那位书生,于是两人表明心迹,展开热恋。柳梦梅与杜丽娘夜夜谈笑风生,一次偶然被人撞破,丽娘魂飞魄散。于是,托梦告诉梦梅掘墓开棺能起死回生。梦梅掘墓开棺,丽娘果然起死回生。梦梅进京赶考,夫妇同赴临安。梦梅科举考试后,正赶上了金兵入侵,朝廷推迟发榜。而此时,杜丽娘的父亲正处于乱军包围中。梦梅冒险前去搭救,不料杜宝不承认这个女婿,将梦梅关押起来。

金兵退兵后,杜宝获救,朝廷张榜,梦梅中了状元。但顽固的杜宝仍不同意女儿婚事,上书奏明皇帝诬陷梦梅,想拆散他们。最终两人的故事感动了皇帝,得到皇帝赐婚,夫妻得以团圆。

二、曲辞的艺术特征

曲辞又称之为曲词,是指戏剧人物的语言。戏曲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由于戏曲的最终体现是在舞台扮演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戏曲是舞台言语的艺术。戏曲体裁的特殊性要求戏曲语言有其独特的特点:戏曲语言要性格化,有动作性,有诗意,有音乐美,还要有哲理性和独特风格色彩。

《牡丹亭》从诞生起到现在仍然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曲辞唯美华丽、生动细腻、文学性很强。据说汤显祖写《牡丹亭》时,有一个习惯,无论在做什么,只要想到一句话,便立即停下来,用笔记录下这句话。他出一趟门,回来时,轿子里面贴满了小纸条,上面都是他记下的唱词。汤显祖晚年辞官后回到家乡,将毕生才情倾注戏曲创作,他的代表作《南柯记》《紫钗记》《牡丹亭慕色还魂记》《邯郸记》被称为临川四梦,而他却认为:“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自问世以来,以其至情的精神主旨及华美、瑰丽的语言,赢得了在中国戏曲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三、昆曲《牡丹亭》曲辞之美

戏曲语言追求性格化、动作性,具有诗意和音乐美,还要有哲理性和独特风格色彩。昆曲牡丹亭的曲辞之美集中体现在诗意美、哲理美、个性美三个方面。

首先,诗意美。在传统文学形式里,事实上诗、词、曲是一家,只是在不同時期,当一种形式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它就要求变,所以诗、词、曲的发展导致音乐性越来越强。所以,当读者欣赏曲辞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它诉诸于诗歌,诉诸于感性的一种经验与想象。读者去体验、品味,加上自己的想象,才能得到一种审美的感受。例如,下面这句曲辞:“【绕池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当读者听到这句唱词的时候,任何熟悉传统诗词的人,都会产生很多的联想,也能产生一种美感享受。因为读者熟悉的诗词里面,到处都有描写春天的场景,春天的时节,到处都充满着莺声燕语。比如: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鹊踏枝》冯延巳(五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高鼎(清代)等诗句。

这几句写杜丽娘早晨醒来的时候,因为这一天她就要去游览自己家的花园,对于从小家教严格甚至不被允许游览自己家花园的这样一个深闺少女,这次游园就显得尤其珍贵。“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所以,她早上醒来的时候被莺声唤醒,内心是充满喜悦的。一个“乱”字将杜丽娘的心境写得特别传神。此时的她还没去游园却已经感觉到一片眼花缭乱而又无限美好的春光了。“人立小庭深院”这一句似乎很平常,它告诉读者杜丽娘站在院子里面,可是这里面一个“立”字写得特别好,它将杜丽娘的一个日常瞬间赋予了诗意,为读者展现了一位深闺女子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让读者想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无奈。昆曲将抒情诗的意境用歌与舞的形式表现在舞台上,这种诗的意境是非常深厚的,这是曲辞的诗意美。

其次,哲理美。《牡丹亭》中很多曲辞表面上是写景叙事,内在却传达出对人生、对生命的哲理思考。例如:“【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段曲辞读后就给人意味深长之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里写丽娘在花园赏春,见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春色却无人赏识,空留一片断井颓垣。杜丽娘用此景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无处寻觅的感叹。姹紫嫣红之后的断井颓垣,世间绚烂美好之事物,往往盛极而衰。美好的事物往往处在默默无闻中,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一句借用东晋诗人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的句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感叹春光绮丽,却是无人欣赏、永负苍天。这里面颇具哲理的韵味,让人读后意味深长。

最后,人物的个性美。《牡丹亭》之所以动人还在于人物角色个性鲜明,杜丽娘的大家闺秀、饱受礼法禁锢却大胆追求个性解放,春香的机智、风趣、率真、活泼、反抗性,陈最良的迂腐麻木、因循守旧,杜宝的冷酷无情,柳梦梅的勇敢痴情,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物的唱辞上。例如:“【三登乐】有路难投,禁得这乱离时候!走孤寒落叶知秋。为娇妻思岳丈,探听扬州。又谁料他困守淮扬,索奔前答救。”这段曲辞写梦梅为了丽娘,独自赴前线搭救岳父,历尽千辛万苦却心甘情愿。柳梦梅不顾危难、舍己救人的精神,凸显出“义重”的个性特征,这不仅体现出他的深情、痴情,更体现出他为两人的爱情不顾艰难、义无反顾的坚定个性。在这里,人物语言文采斐然却又感人肺腑,体现出人物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美。

表演性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点,戏曲中的曲辞都是借助于演员的唱在舞台表现出来的。《牡丹亭》中的曲辞华美瑰丽,体现出诗意美、哲理美、个性美的特点。戏曲作品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在舞台上直观地展现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戏曲语言所传达的诗意和哲理更加真切直观,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更加真切感人,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柳梦梅杜丽娘牡丹亭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一生爱好是天然”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惊梦》的情与爱
不一样的《柳梦梅》
读《牡丹亭》
药名戏与《牡丹亭》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