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2017-07-21易晓梅
易晓梅
摘要: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主要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重要的主体,以满足人们日常精神需求的自娱自乐式活动,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群益。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策略,有利于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
关键词:群众文化;组织;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群众文化活动是各项文化工作开展的难点及重点,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将集中与分散制相融合,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形式,以此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领域的需求[1]。因此,深入探究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是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现代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一)有利于启迪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所以合理的将政策内容、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
(二)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空虚,渴望能够得到更多高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从而更好的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要求。其中,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娱乐性的功能,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有利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而群众文化活动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民间的文化知识,所以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
(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性
在一些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文化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所以不利于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严重威胁了整个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通过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步远离封建迷信活动,从而更好的维护现代社会在快速发展中的稳定性[2]。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的策略
(一)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在以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都是一些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活动形式非常单一、枯燥。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变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需要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了解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动态,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积极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首先,充分利用每一年中的传统节日开展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开展丰富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激情,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同享受群众文化活动的乐趣;其次,尽量采用合理的文化活动形式,避免参与人群受限制,如“气排球”运动则主要是由传统的体育运动演变而来的,参与人群男女皆可,所以非常快速的在全国发展起来。通过开展这种不限制参与人群的文化活动,不但能够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再次,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将文化宣传的范围扩展到农村的各个角度,是当前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把握这个点,以便将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医疗保健和体育健身等知识传递给广大农民,让广大农民能够享受文化带来的乐趣[3]。
(二)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发挥文化活动的价值
实践表明,针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若局限于环境或某种单一的方式,必定无法获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拓展文化活动的发展空间方能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就以校园文化为例。通常情况下,校园文化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精神需求,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则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一旦文化艺术活动掺杂了社会性质,则将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以至于当学生走进社会时,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将对社会群体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再如,当下社会所流行的广场文化,包括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广场美化以及大型娱乐演出活动等形式,均是人们环节压力与疲劳并获取精神愉悦的有效途径。而在各类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若能始终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则有利于消除部分与时代相背离的腐朽精神,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添砖加瓦。
(三)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绝大多数文化活动的开展均离不开充裕资金的支持。因此,为确保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资金投入渠道的拓宽以及公共文化投入机制的建立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作为政府部门,面对有利于民族精神弘扬的群众文化活动,应首先表示支持,并明確自身于资金问题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将之纳入必要预算支出行列,以设置专项资金来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其次则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及公司对群众文化事业进行捐赠或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低偿的服务,从而在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与社会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甚至可能影响大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无论国家或社会均应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给予足够重视,而群众需始终坚持国家文化政策的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来开辟出一条符合当地发展模式与规律的群众文化活动之路,从而尽可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吕鹏.关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北极光, 2016(8).
[2]王菊,杨永乐.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6(2):6-6.
[3]赖嫔.探讨如何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J].鸭绿江月刊, 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