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2017-07-21李纯纯

神州·上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策略

李纯纯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提升教师能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元素,善于借助课题模式和信息技术提升融合效果。同时,要积极强化地理学科地位,实施开放性教学,在此基础上,发挥环境主题的作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以使高中地理教学中进一步渗透环保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历来广受重视,其原因不仅源于地理学科的缜密知识性,更在于其知识背后蕴含的教育性。环保教育就是地理教学蕴含思想之一。当前有关地理教学与环保教育融合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专门聚焦于高中学段的并不多。本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出发,尝试探求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以为后续教学或科研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

一、提升教师能力,深入挖掘教材

教师是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包括教学效果在内的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环保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因此,需要提升教师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能够合理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有序融入环境保护教育,这是基本能力要求;二是能够高效总结和审视已经完成的高中地理教学,并借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不断提升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元素,借助生活案例或者新闻事实,引出教材中的环保元素,并紧密结合知识点,开展教学。

如,我在讲授《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这一课文时,较好践行了上述策略。这一章节旨在通过与传统环境观的比较,进一步阐释和明晰可持续发展观,并基于此形成并不断完善新环境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环境观、环境问题、人与自然思想发展等知识点进行梳理和阐释,并通过生活化例子引出这些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环境保护教育与本章节教学的融合。讲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进行再审视,以弥补、反思、总结不足,在后续教学中予以完善。

二、引介课题模式,借力信息技术

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是绝对的主导者。课题模式,较为注重研讨式教学,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的指导,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课题模式,可有效促进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具体来讲,教师要将“环保”作为课题,为学生提供资料,或交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环保”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一致,解决问题。其与研讨式教学不同在于,课题模式更为注重学生自主性、共鸣性,而研讨式教学则注重合作性。同时,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力量,尤其是多媒体设备,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营造较为真实的环保场景,以供学生认知和体验。

本部分以《我们周围的环境》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借助信息技术,引介了课题模式。首先,我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了四幅图片,前两幅为风景绮丽的九寨沟、西湖,后两幅为漂浮着垃圾的九寨沟和西湖,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为学生营造了一定场景,学生对环境和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我引出了“环境保护”这一课题主题,让学生各自发表其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或观点,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氛围十分热烈,涌现出了诸多观点。最后,我引导着学生进行观点辨析,促成了观点认同。最终,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对“环境”的概念、人与环境关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强化学科地位,实施开放教学

受诸多因素影响,高中地理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受重视程度仍旧存在提升空间,因此,要想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提升和强化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学科地位的强化,最基本的前提是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科应用。这需要教师的积极努力、学生的密切配合、学校的鼎力支持。同时,要善于实施开放性教学,将开放性材料充实到教学中。

如,我在进行《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践行了上述措施。我结合具体实例,对淡水紧缺、耕地保护、土地退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说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地理知识,从一定角度来讲,这一章节内容有利于向学生传递地理学科价值。同时,我鼓励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此方面的材料,材料内容不局限于,只要符合要求即可,这些开放性资料的融入,有效提升了地理教学的环保教育意味。

四、善用环境主题,开辟第二课堂

环境主题,尤其是环保主题,其形成,已经历经实践的检验,并且广为人知,从一定角度来讲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值得借鉴。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善于借助环境保护的主题。这一点需要教师积极作为,善于借助,有效開展相关教学活动。同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不可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要积极并善于开辟第二课堂,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借助有效活动或实践载体,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例如,在《水污染及其成因》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有效借助了环保主题,同时开辟了第二课堂活动。这一章节旨在通过水环境污染事件分析,让学生懂得水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3月22日的特殊含义:世界水日,并以此为契机,在阐释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了水污染相关知识点。同时,我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组建团队,在安全前提下走进水污染区,对水污染进行调研和现场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清洁用水,美丽地球”环保宣传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水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必须着眼于地理学科与环境保护教育的相通之处,在彼此契合点中寻求策略机制,以上四点可作为参考性策略。另外,环境保护教育的顺利开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还要采取多种举措与生活相融合,在提升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的同时,有效实现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生活的“三位一体”,在不断融合中促进彼此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12).

[2]张劲松.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策略
环境保护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Passage Four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