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城春秋
2017-07-21宋存国
摘要:春秋时期是戚城的黄金时代。由于戚城位于古黄河东南岸,南临濮水,交通便利,为此也成为各个诸侯国会盟重地。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间,各国诸侯及卿大夫在卫国会盟达十四次,其中,在戚城会盟就有8次之多。涉及戚地归属、卫国内政、背盟与续盟、援救被侵国家等事宜。会盟次数之多,范围之大,在春秋史上尚不多见。
关键词:戚城;卫国;孔悝城;颛顼
戚城位于濮阳市区京开大道西侧,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个重要城镇,卫灵公之外孙孔悝曾封于此,故又称为孔悝城。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委員会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2月5日,时认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亲临视察,并对戚城的保护开发做出了重要指示;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重要物证。据考古调查,戚城城墙遗存最早部分为东周时所建,后来为汉代修复。现存残高最高为8.3米,最厚处16.5米,城垣周长1520米。现仅存东、西、北三面城墙,南面为后来复建,城内面积14.4万平方米。现春秋城墙下还叠压有距今4500年龙山时期的古城墙。戚城遗址城内依次还叠压有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六千多年的仰韶文化、四千多年的龙山文化,以及商、西周、春秋、战国、汉等文化层次。戚城是保留年代久,延续时间长的古代聚落地。戚城最早始建于东周初年,《荀子·儒效》关于戚城的记载,“武王之诛纣也、、、、、、朝食于戚、、、、、、”。《春秋经传》中关于戚的记载四十余次。汉高帝十二年将军李必封于此为戚侯。五代初,梁将王瓒与晋将李嗣源鏖战于戚。频繁的战争使戚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具体作废时期还待考证。
春秋时期是戚城的黄金时代。由于戚城位于古黄河东南岸,南临濮水,交通便利,为此也成为各个诸侯国会盟重地。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间,各国诸侯及卿大夫在卫国会盟达十四次,其中,在戚城会盟就有8次之多。涉及戚地归属、卫国内政、背盟与续盟、援救被侵国家等事宜。会盟次数之多,范围之大,在春秋史上尚不多见。在今戚城遗址东城墙外80米处有一高4.6米,长20米,宽16米的夯土台。参照各种文献及考古资料,这就是当年的会盟台基址。
今天,依托戚城遗址而建的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00亩,包括真迹的有效保护和与濮阳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和人物有关的纪念性建筑两部分。真迹包括古城垣、会盟台的科学保护。戚城遗址内用植被建成的八大景观,不仅成为观赏的亮点,又使地下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也为今后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建成的景点有:战国-汉代风格的标志性建筑东阙门,二楼为闻韶阁,真实再现春秋时期编钟编磬演奏。
戚城历史陈列馆内陈列的《“中华第一龙”既建市35年来出土文物》展,院内回廊内彩绘了26帧巨幅壁画,题名为《卫国春秋》。著名作家刘白羽为之撰写了评论;玄宫为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改革原始宗教之处。《庄子·大宗师》载:颛顼得之,以处玄宫。《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卫,颛顼之墟也,古为帝丘”。濮阳最早称帝丘,颛顼乘龙至四海。依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所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财以任地,载时以每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竭诚以祭祀,北至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此外,还有纪念夏后启铸鼎 的铸鼎轩,由此引出的一言九鼎之典故。以古老文物为底蕴,假于山石湖水、园林小品,成为戚城建筑的一大特色,既体现建筑的古典之美,有展现了园林山石之奇趣。寓玩于乐,寓教于趣。
子路冢是戚城紧密相关的一处文物古迹。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卫太子蒯聩谋杀灵公夫人南子未遂,逃往晋国避难,后潜入戚城,十三年后于其子卫出公辄争夺君位,蒯聩即位(称庄公)。孔悝的护卫、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这场政变中被蒯聩的甲士杀害的,卫人得其首而葬,即今天的子路墓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中记载,在今戚城东里许有子路冢。
子路墓的始建年代不详,到明清时始,又经大规模修葺、增建,已颇具气象。自北而南有:墓冢、墓碑、石像生、卫国公坊、望柱、享殿、两厢房,“正大高明”牌楼,折向西有山门,门外为南北官道。今天整修后的子路墓祠突出表现了我国古代陵墓建筑特有的沉稳雄健,气势磅礴的风格。门额上方的“仲夫子祠”匾,为当代大诗人臧克家所题。享殿内有3米高的子路巨型塑像,墙壁绘有“子路生平”十幅壁画,东厢房内彩绘孔子居卫十年壁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蒯聩台遗址也是与戚城密切相关的一处文物古迹。在春秋战国时期,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刺杀南子未遂后,逃到晋国避难。公元前493年4月,卫灵公死,蒯聩之子辄被立为国君,史称卫出公。同年六月“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与卫出公争夺君位,这样蒯聩在戚盘踞长达13年之久(当时蒯聩台遗址处属于戚地),于是此处传为蒯聩台。蒯聩台遗址文化遗存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所以蒯聩台遗址与1977年被濮阳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濮阳市人民政府和中原油田对遗址周围环境进行治理,投资100万余元,将遗址建成文物旅游景点。蒯聩台遗址是濮阳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一处重要遗址,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遗址周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解开豫北乃至邻近地区的古代文化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遗址自下而上依次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春秋和汉等文化层次。从各时代出土器物风格和造型看,具有豫北地区普遍性,扩大了人们对该地区分布地域的认识。遗址为古代大居民点,从六千年前至春秋时期,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达四千年之久,蒯聩台遗址的形成过程,是豫北地区古文化发展序列的一个缩影,是濮阳市古老文明的实物见证,对研究濮阳地区古文化分期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城、子路墓祠、蒯聩台遗址三处古迹是相同事件历史发源地。目前,濮阳市已将三处文物古迹进行大力整修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已成为濮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支柱点,也已成为中外游客来濮阳观光旅游的必选必看的文物旅游景点。
参考文献:
[1]《荀子·儒效》
[2]《庄子·大宗师》
[3]《史记·五帝本纪》
[4]《水经注·河水》
[5]《春秋经传》
作者简介:宋存国(1971.02-)男,汉,河南濮阳人,本科,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