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研究

2017-07-21张静郭金萍

中国科技博览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创新

张静++郭金萍

[摘 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开启了保定发展的光明前景。这是保定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本文着重从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着力点、京津保协同发展的政策壁垒方面探讨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京津保;产业转型;创新;区域差距;中心城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322-01

1 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协同历史和时代背景

1.1 区域协同历史

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根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之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上有两次,第一次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施国土整治策略,京津冀被纳入“四大”试点地区之一(另外三大试点地区为沪苏浙地区、珠江三角洲和“三西煤炭能源基地”)。为实现区域分工协作、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治理生态环境、开展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人口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开展全面国土整治工作。这次区域合作为以后的协同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二次协同历史是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京津冀地区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人,在廊坊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此次会议就加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符合各方利益、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原则、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等方面达成著名的“廊坊共识”。

1.2 时代背景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被中共中央提上发展日程,强调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需要。2015年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至此,京津保三地在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不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京津保三地在协同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对于京畿重地保定来说,既是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保定应积极的承接京津非首都功能,做好服务与支撑工作,在积极对接交流中谋求自身快速发展。当前,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贯彻落实一大实践亮点,更是保定的重要发展契机,保定应该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开放视野,聚焦项目,引资引智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京津保率先联动不断发展。

2 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着力点

2.1 加强创新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培育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厚值创新潜力。加快京津保创新科技城建设,扶持京津大城市科技创新项目对接保定,不断建设京津保创新合作平台,使京津保协同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2.2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从产业管理模式、产业基础设施设备和产业发展技术等方面着手,逐步更新产业结构,使不适应发展的旧产业模式不断淘汰或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对发展的支撑。

2.3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在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战略下,京津保三地应主动融入,抓住一切发展机遇,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促进市场资源的高效与优质配置,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2.4 加快三地生态环境治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既合理疏解京津大城市的非首都功能,在促进三地均衡发展、缩小城市贫富差距的前提下,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京津保三地应致力于加快修复生态生态湿地、退耕还林还湿,加强大气污染協同治理,强化减煤、抑尘、控车等重点措施,开展重污河流综合治理,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2.5 紧抓发展契机,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大亮点,这一实践亮点将开启保定的新纪元。保定应优化花镜,抓好试点示范,最大限度地消除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区域落差,开放视野,聚焦项目,引资引智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京津保率先联动不断发展。

2.6 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

民生问题是根本问题,是党和国家生存与发展必须考虑的本质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继续坚持人民群众的唯物史观不能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广泛听取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存状态与生活的幸福度放在党和广大干部工作与决策的第一位。让发展真正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兴奋点上。为此,京津保三地应在就业、教育、医疗、基本养老、基础公共服务方面下大力,京津大城市提供政策支持,促进人才与资源向保定流动,增创就业岗位、加强基础公共服务的协同合作。让优质医疗、教育、就业与基础公共服务资源落地保定,使发展真正做到共建共享,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更多保障,缩小京津保三地的贫富差距。

3 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中的政策启示

多年来,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对保定造成了“虹吸”效应,优势资金、人才、资源等流行北京、天津超大中心城市,而保定则形成“灯下黑”的局面。这种现象一方面使京津保三地的发展极不均衡,另一方面使北京、天津城市的资源承载力急剧下降。为改善这一局面,促进京津保三地的均衡与协同发展,国家应全面统筹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给予中小城市政策支持,加快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为优势资金资源由过剩地向稀缺地转移提供发展前提与平台。

目前,限制北京、天津大城市的人才资源向保定市场流动的机制体制障碍依然存在,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对接京津保医疗、教育、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本养老等方面的协同合作,消除限制人口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促进人才、资源、资金市场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4 结论

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京津保三地应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在有效疏解京津大城市功能、改善大城市空间发展结构的同时,带动保定不断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差距。京津保三地应不断推进在创新、产业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治理、扩大对外开放、保障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引资引智做强产业支撑。同时国家应给予中小城市政策倾斜,加强中小城市的基础公共设施和交通网络等的建设,为优势资源向稀缺地流动提供渠道与平台,消除限制资金、资源、高科技人才流动的机制体制障碍,打通京津保三地发展互通的通道,使京津保三地的发展多向流动,推进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张耀军,岑俏,何茜.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布局及协同研究[C]//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 2014.

[2] 梁晶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空间维度研究[J].商,2016(28):84-84.

[3] 张军扩.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3):1-5.

[4] 郭昊.京津冀产业发展定位及模式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16(7):57-60.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创新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