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化苏区教育工作初考

2017-07-21曾秀秀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中央苏区

曾秀秀

【摘 要】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与中央苏区宁化所做出的贡献密不可分。宁化人民的斗争意识及光辉的历史史实,与当年苏区政府重视教育积极地在人民群众中播撒革命的火种是分不开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充分证明了抓好教育培养人才是坚持斗争、巩固政权、发展生产、壮大革命力量并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中央苏区 教育工作 革命胜利

1930年前后的宁化地区被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路隘林深苔滑”的地方。因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百姓生活贫困,去正规学堂读书识字的人不多,称得上有文化的人更是稀少,大多数人都是文盲。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深感抓好教育培养人才是坚持斗争、巩固政权、发展生产、壮大革命力量并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1930年8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制定了《目前,文化工作总计划》,明确提出了教育方针,指出“(1)养成革命环境中所需革命工作的干部人才。(2)社会教育普遍而深入地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政治水平和文化程度。(3)儿童教育,凡6~11岁的儿童享受小学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以养成智力和劳力均衡的发展为原则,学习与劳动统一的教育之前途。在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创造了多种崭新的教育组织形式,提高工农群众及其子女和广大干部的文化水平。”这个方针明确了当时苏区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为苏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1932年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出19号训令,指出“政府在百般节省经济和艰苦创造的情况下,来开办各项学校,各级政府各群众团体及直接办学人员均应当深刻了解教育的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在二苏大报告中教育全党和各级苏维埃领导要充分认识文化教育建设的意义,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为动员民众一切力量加入伟大的革命战争,为着创造革命的新后代,苏维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于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创造新的苏维埃文化。中央的训令和毛泽东在二苏大的报告,使全党和各级苏维埃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对苏区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新型的干部教育

1930年7月宁化西南半县暴动后,中央宁化特区委选派张奇才、张启南、张清庆、张清城等同志到龙岩参加军政干校学习。1931年冬县苏区政府针对区乡多数工农干部没有文化,文件通知看不懂的实际情况,大力兴办识字班、午读班。1932年春淮阳区大王乡办了一个以贫农团干部为主的午读班,根据需要学习识字,一直办了两个月。1933年夏宁化县苏维埃政府创办了教育干部培训班,自编教材,分期分批培训各部门干部和各种专门人才。1933年秋开展的查田运动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根据中央指示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短期培训班。参加这次培训的基层干部达100多人,学习结束后,这些学员回乡很好地开展了查田运动。

东方军首次入闽,解放了泉上、明溪、清流、将乐、沙县后,急缺大量干部,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6次会议决定派工作团到新区去开办苏维埃训练班,决定第一期征调350人。当时宁化选调了不少干部参加学习并调泉上、清流、明溪等地工作。此外,中央还在各县、区、地方部队中选调干部到中央党校和部门举办的学校读书,提高干部素质。

二、系统的儿童教育

宁化的儿童教育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逐步发展起来。首先在曹坊、淮土、禾口创建列宁小学(见图1),随后在县城和其他区乡创建立。据不完全统计,宁化当时有列宁小学200所,入学儿童6~15岁,多数列宁小学分一、二年级,个别比较大的中心区域学校有分三个年级,学生多的100多人,少的30人左右。工农子弟有优先享受教育的权利,红属子弟免费学习。有些学校除地、富、反子女外,均实行免费入学。宁化淮阳区列宁小学办得比较出色,被誉为模范学校,上杭的才溪、洪田区有100多名师生代表到该校参观。

列宁小学的课程设置有国语、算术、常识、体育、劳作、游艺、写作等。课程安排为上午三节,下午三节,语算为主。常识课每周两至三节,劳作每周两节,体育、游艺每周各一节,下午上课前有一节写字课。教材课本有《共产儿童课本》1至6册(见图2)、《列宁小学国语》1至3册、《苏维埃公民》《儿童唱歌课》(见图3)等。据大王乡列宁小学教师王荣裕回忆,大王乡列宁小学课本均不收费都是上面发下来的,学校还自编乡土教材,以本地地名、动植物名、器物名为主要内容,进行识字教育。学校校舍多数是利用祠堂庙宇,把祠堂牌匾的反面油漆后作为黑板使用,教学用品如粉笔、纸张由乡苏提供,课桌椅由学生自带。教师生活上与县区干部待遇一样,发给伙食费或派劳动帮助家中耕田,不少教师只尽义务,不计报酬,干得很起劲。学校也实行假期制度,有寒暑假和农忙假,农忙假根据各地大忙季节而定。凤山大王列宁小学根据茶山多的特点,春天播种时、秋天采油茶籽时放农忙假,农忙假期学生都参加农事活动。

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毛泽东在二苏大报告)。注重参加社会活动与阶级斗争,为革命战争服务。当时学校的社会活动很多,有出“宣传抗日”“反围剿”“扩大红军”“支援前线”的校内外宣传栏;帮助区乡中心工作,站岗放哨,检举揭发坏人坏事;重大节日纪念和欢送新兵入伍等活动。

三、广泛的社会教育

宁化地处偏远山区,农村文化教育比较落后,文盲甚多。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广大工农政治上翻了身,生活上有所改善,也希望提高文化水平。县苏维埃政府即使在革命斗争紧张的形势下,也不忘重视社会群众文化的教育建设,广泛组织俱乐部、识字班、妇女下午班、午读班、夜读班、识字组、还有识字牌、送字上门等多种形式的识字运动。1933年宁化成立图书馆、讲读所、体育场各一所。工会、少先队、女工农妇代表会也办识字班,共青团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教育活动。在宁化城关俱乐部,共青团组织开展了唱歌、读报、讲演、文艺等多种文化活动和识字教育。广大农村和各教育场所广泛开展了唱革命歌曲、新编山歌、写革命标语、画革命漫画等活动。

1934年宁化全县人口13万,有1.37万人参加红军,后来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6000多人。宁化还为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提供了“千担纸、万担粮”等有力的后勤保障,被誉为中央苏区的“乌克兰”(见图4、图5)。这些光辉的历史史实与当年苏区政府在党的领导下重视教育,积极在人民群众中播撒革命火种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中共宁化县委党史研究室.寧化革命斗争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中央苏区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高年级智障学生职业准备教育的个案研究
关于民族地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传播春天信息的好特稿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
正视差距 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