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7-07-21张娜

关键词:品评语文课堂教学朗读

张娜

摘要:朗读是一门调动情感并加以体验的艺术,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还有利于品味寄寓于文字背后的情感。本文旨在通过语文课堂中不同的朗读策略的探究,达到品味真情,体验真感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朗读;语文课堂教学;品评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40-1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功能就在于通过文字向声音的转换,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的接近文本并引起共鸣,品味其中的真情,感受其中的美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如何在语文教学上做到充分地读,除了课下的在次数上积累到一定的量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的有质量的朗读就成了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重中之重了。

一、心理暗示,从众体验

汉语中的每个语言符号都联系着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的形象,而语音只是这个听觉形象的最表层,除此之外,它还应包含理念上的内容,情感上的意义。也就是凌驾于语感之上的情感共鸣。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笔者起初让孩子朗诵,很多孩子都起哄取笑,一个个扭扭捏捏,站起来的也是面红耳赤,敷衍了事,孩子不愿读书,更不要说有感情地读了。没有朗读,这种散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所以好的朗读首先应是愿意读,对于中学生年龄特点而言,从众心理是一个好的突破点。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我想带孩子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灵魂最深处的梦的世界,但我不能让他们生硬地把作者潜藏在春天文字中的那份期冀直接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划分好小组之后,我以对抗赛的形式分别设定娃娃,小姑娘,青年的角色,要求他们必须读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我利用孩子的从众好胜心理,把个人体验朗读变成了群体体验,而群体的磨合就需要成员内部不断的体会,从重读到断句到语调,反反复复的朗读才能达到易于被大家所认可的层次。这种呈现既融入了每个人对于文字不同的解读,又在聆听中与他人的情感体验相碰撞,无论是作者的真情还是孩子们独特的真实感受,就都显得更为深刻了。

二、融入想象,角色替代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这是余映潮先生为朗读下的定义,当然他对朗读的见解不止如此,但调动情感,揣摩并用情表达却道出了朗读的真谛所在。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抓住恰当的时机,充分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让孩子成为文本中的角色,而非文字以外的旁观者,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优势在小说、戏剧的文本阅读中体现的更为突出。

《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立意不难,孩子一读就懂,因此他们就不愿精读。然而对于人物的刻画却是文中难以抹杀的出彩之处,如何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确实要下一番功夫。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不应只存在书本之上,真正的领悟应在于,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鲜活地存在于孩子的头脑之中,让自己成为文中的角色,跟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融入自己的想象,填补文字所未及之处的空白,通过切身的融入与体验感悟人物身上独特的魅力所在,从而触动自己的心灵,加深感情的熏陶。

三、以情激情,有效评价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奠基石,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理应在参与、揣摩、共鸣之后得到科学有效的评价,一方面是表层对于字词句段的朗读评价,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情感的介入的心里评价。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完全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和言语去吸引学生;假如他们和善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停留在家里了。”对于朗读这项情感体验而言,无疑也是具有说服力的,教师的情感性语言,更能激发学生在朗读过程性的激情,点拨学生的心弦,更好地激励他们通过朗读这样一种方式克服自身的弱点,放下心里的一些包袱。只有心无杂念,才能更好地接受文字所传达的真情,品出作者内心的完美与缺憾,而这种评价无论是宽容的,幽默的,中肯的,还是激励性的,诱导性的,只要我们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没有遗憾地做下去”,并能在接下来的朗读中愉悦的站起来,那么这种带有情感性的评价就是有效的。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写作背景下,带着自己独特的写作目的,蕴含着独特的写作情感的产物。因此,在对于作品的解读过程中,如果只是追求教学环节中的读,而没有学生自己的品味,只是教师对于教参照本宣科式的灌输答案,而没有孩子自己的真正感悟,那无疑是失败的课堂。寻求带有创新意味的朗读,尝试不同的朗读策略,就能更好的调动孩子的情感体验,就能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绪气势或神韵。”朗读的策略有很多,在规矩之外有些创新,唯有能品出真情,有真感悟,才能让朗读有实效,才能真正点亮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光潜.谈美·谈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3]蒋芳.大阅读,小细节[J].新课程:下旬,2011(07).

[4]洪鎮涛.以读为主: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策略[J].河南教育,2008(01).

[5]何玉莲.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而灵动[J].中小学教育研究:学科教学版,2008(08).

猜你喜欢

品评语文课堂教学朗读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中国画品评的现实意义
诗与美
让学生在个性体验中学习数学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合”乐而“不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