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前去雄携带叶片数对玉米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2017-07-21曹晋军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李丹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玉米产量

曹晋军+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李丹

摘要:研究了超前去雄携带叶片数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试验品种郑单958,种植密度90 000 株/hm2,当能摸到雄穗苞叶内穗苞时去雄,每2 d隔1行去2行雄穗,雄穗完全抽出时停止,统计每个处理平均携带叶片数,设有3.2、2.8、2.6、1.6、0.5片叶5个处理,以不去雄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携带28片叶的处理,完熟期穗位叶SPAD值增加了16.7%;在灌浆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增加了5.2%;平均灌浆速率增加了5.6%,最大灌浆速率增加了6.0%,灌浆最大活跃期延长3.9 d;穗干质量增加了25.4%,单株干质量增加了 11.1%;百粒质量为32.32 g,比对照增加了10.6%,产量为14 879.10 kg/hm2,比对照增加了21.6%。

关键词:超前去雄;玉米;净光合速率;灌浆速率;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0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0-0056-03

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决定因素之一,但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提高,植株之间相互遮蔽,群体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变差,依靠继续增大密度来提高产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去雄是提高玉米产量的简便途径,有研究表明,玉米栽培群体中花粉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实际需求量,雄穗保留4%~6.7%即可满足花粉需求[1-2]。玉米雄穗在产量形成的总变异中的作用可达374%,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相关因子[3]。由于玉米植株高大,雄穗完全抽出后再进行去雄不易操作,因此,进行超前去雄更适宜大田作业。目前摸苞带叶超前去雄在制种玉米田有较多研究,但在大田玉米中研究较少,本研究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灌浆速率、干物质分配等方面入手研究,以期探明超前去雄携带的叶片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为壤土,0~40 cm土层内的有机质含量为21.60 g/kg,全氮1.28 g/kg,碱解氮55.13 mg/kg,速效磷14.36 mg/kg,速效钾204.01 mg/kg。

1.2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为郑单958,2015年4月27日播种,9月30日收获。密度90 000 株/hm2,小区行长6 m,共15行,行距 50 cm,小区面积45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当能摸到雄穗苞叶内穗苞时超前去雄,分别于7月5日、7月7日、7月9日、7月11日、7月13日隔1行去2行雄穗,雄穗完全抽出时停止去雄,每个处理去掉的总叶片数除以去雄株数得到平均携带叶片数,分别为3.2、2.8、2.6、1.6、0.5片叶,对照为不去雄,共6个处理。

1.3测定项目

1.3.1穗位叶叶绿素含量

SPAD值测定:采用SPAD-502型叶绿素测定仪(Konica Minolta,日本)分别于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穗位叶SPAD值,每个处理测定5株,取平均值。

1.3.2穗位叶净光合速率

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 CIRAS-2(PP Systems,美国) 分别于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的晴天10:00—12:00进行测定。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和叶温分别控制在1 200 μmol/(m2·s)、400 μmol/mol、30 ℃。每次选取5张叶片,选择健康叶片中部的相同部位测定,取平均值。

1.3.3灌浆速率的测定在采样区内选散粉、生长一致的植株做标记,开花后每隔7 d取1次样,共取9次,每个处理每次取3个果穗,每穗取果穗中部100粒籽粒,105 ℃杀青烘干称質量。

应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并计算导出相应灌浆特征参数。Logistic方程m=A/(1+Be-Ct)中,t为开花后天数;m为花后百粒质量;A为理论最大百粒质量;B、C为形状参数,由方程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推导出灌浆参数。

花后百粒质量m达99%时为有效灌浆期,对应时期t3=(lnB+4.595 12)/C,对应此时百粒质量为m3。灌浆速率最大时的时间Tmax=lnB/C,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Ymax=A/2,最大灌浆速率Rmax=A·C/4,平均灌浆速率vmean=m3/t3,灌浆活跃期(大约完成总积累量的90%)P=6/C[4]。

1.3.4考种收获后考种,记录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质量、产量;每小区收3行(2行为去雄行)计产。

1.4数据处理及计算公式

试验结果采用SPSS 18进行方程模拟、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差异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超前去雄携带叶片数对穗位叶SPAD值的影响

由图1可知,各处理穗位叶SPAD值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带叶处理的SPAD值在各生育期均大于对照,其中带2.8片叶去雄处理的SPAD值最高。在完熟期,2.8、3.2、2.6、1.6、0.5片叶处理的SPAD值分别比对照高16.7%、16.3%、13.1%、9.2%、7.5%。

2.2超前去雄携带叶片数对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各处理的穗位叶光合速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吐丝期净光合速率最高;对照处理

的穗位叶光合速率则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

在每个生育期,所有带叶去雄处理的穗位叶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其中在灌浆期带叶去雄处理比对照高1.5%~5.2%,2.8片叶处理光合速率最高,达29.2 μmol/(m2·s);在完熟期带叶去雄处理较对照高12.1%~37.9%。由此可见,超前带叶去雄能有效提高完熟期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

[FK(W11][TPCJJ2.tif][FK)]

2.3超前去雄携带叶片数对灌浆速率的影响

以开花后天数(t)为自变量,百粒质量(m)为因变量,运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模拟,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籽粒灌浆过程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说明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拟合6个处理的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不同处理的玉米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中,带叶去雄处理的平均灌浆速率比对照高3.2%~5.6%;最大灌浆速率比对照高22%~6.0%;最大活跃时间比对照增加0.9~3.9 d;最大速率出现时间相差0.1~0.2 d,几乎没有差异。带2.8叶处理的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灌浆活跃时间最高。[FL)]

[FK(W+40mm][HT6H][STHZ][WTHZ][JZ]表1超前去雄不同叶片数对玉米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影响[WTBZ][HTSS][STBZ]

[HJ*5][BG(!][BHDFG3,WK7,WK7*2,WK8*2,WK7。2,WK16,WK7W]处理平均灌浆速率[g/(百粒·d)]最大灌浆速率[g/(百粒·d)]最大速率出现时间(d)灌浆最大活跃期(d)

2.4超前去雄携带叶片数对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由图3可知,与对照相比,带叶去雄各处理的根干质量、茎干质量、穗干质量、植株总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叶片干质量则有所降低;其中根干质量增幅为5.7%~398%,茎干质量增幅为3.1%~20.4%,穗干质量增幅为24%~25.4%,植株总干质量增幅为2.7%~11.1%,叶片干质量减少幅度为1.5%~10.1%。所有处理中,以带2.8片叶处理的根干质量、茎干质量、穗干质量、植株总干质量最大,分别为14.64、23.76、189.89、257.55 g/株。

2.5超前去雄携带叶片数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籽粒產量随着去雄带叶数的减少先增加再降低,各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带2.8片叶时产量最高,比对照高21.6%。带3.2片叶的处理穗粒数显著高于带0.5片叶的处理和对照,但与其余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带28、3.2片叶的穗长显著高于对照,所有处理之间的穗粗无显著性差异;带叶去雄各处理的百粒质量和实收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对本试验条件下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百粒质量、实收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9、r=0.982)。由此可知,超前带叶去雄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质量、实收穗数的显著提高。

3结论与讨论

玉米雄穗具有顶端优势,由于雄穗大且发育比雌穗早,在形成花粉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去雄可以减少雄穗和雌穗之间的营养竞争,减少雄穗对上层叶片的遮阴,增加了冠层的透光性,从而提高了光能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了叶片对于籽粒积累的贡献[5]。本试验中,与对照相比,各去雄处理的穗位叶的叶绿素SPAD值在完熟期增加了7.5%~16.7%;穗位叶净光合速率提高了12.1%~37.9%;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灌浆活跃时间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也与王磊等的研究结果[6]一致。

去雄过程中带叶情况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雄穗完全抽出后去雄,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去雄时经常会携带1~2片顶叶或者更多;一类是早去雄,当能摸到雄穗苞叶内穗苞时就去雄,随去雄时期不同苞内通常带有1~3片未展开叶,在制种田应用比较多。关于带叶去雄的研究有较多争论,郝淑丽等认为带叶去雄会导致玉米减产[7-8];宋世宗等认为携带1~2片叶不会影响玉米产量[9-10];更多研究者则认为去雄带1~2片叶可增加玉米产量[11-14]。本试验中,超前去雄带0.5~3.2 片叶的处理均比对照产量有所增加,增幅为1.5%~21.6%,其中以带2.8片叶产量最高。与前人研究结果[7-10]有不同之处,可能与种植密度有关,本研究种植密度 90 000株/hm2,认为带叶去雄减产或对产量无影响的研究中,密度多在 39 000~60 000株/hm2之间,而认为去雄带 1~2片叶可增加玉米产量的研究[11-14]更多地体现在制种田中,在高密度大田玉米生产中未有涉及。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前带叶去雄提高了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促进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向雌穗的转移,增加了籽粒的百粒质量,改善了冠层的光照条件,延长了灌浆最大活跃期,有效提高了产量。超前去雄在大田容易操作,在劳动力过剩、以玉米种植业为主产业地区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岳玉兰,朱敏,于雷,等. 玉米雄穗对产量影响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10,18(4):150-152.

[2]张树光,董炳友,宋义军,等. 玉米雄穗性状的产量效应及遗传表达[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0,12(2):1-6.

[3]张士龙,王冰,李伟彦,等. 玉米花粉量,散落分布及有效授粉范围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1):30-34.

[4]王晓慧,张磊,刘双利,等. 不同熟期春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557-3565.

[5]徐洪文,宋凤斌,童淑媛. 玉米雌雄穗发生发展及生理特性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3):22-24.

[6]王磊,杜雄,崔彦宏,等. 冗余器官去除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5,30(4):132-138.

[7]郝淑丽. 去雄对玉米植株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J]. 杂粮作物,2010,30(5):342-343.

[8]莫恩博,赵仁贵,李玉杰,等. 糯玉米杂交制种母本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J]. 园艺与种苗,2012(8):81-83.

[9]宋世宗,李继平,李文举,等. 玉米授粉后去雄与去叶对穗部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1(9):33-35.

[10]冯海,童乃鸱. 带叶去雄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2008(4):29.

[11]吕亚娟,杜世毅. 杂交玉米制种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52-53.

[12]薛封霓. 浅谈玉米制种含苞带叶去雄技术[J]. 种子科技,2011(4):36-37.

[13]李玉,彭海燕. 高密度制种田母本摸包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3(6):50-51.

[14]李爱军,李占录,袁斌,等. 去雄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9):17-19.

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45卷第10期

[SQ*5]

[HT6F]黄丽美,徐宁彤,曲琪环. 硒对玉米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

猜你喜欢

玉米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收玉米啦!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