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教师队伍比较分析
2017-07-21吴长汉曹晔
吴长汉?曹晔
摘 要 基于2010-2014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将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教师队伍从整体发展状况、教师队伍素质和女性专任教师的发展情况加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职学校除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重、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女性教师的职称结构优于普通高中外,在校均规模、生师比、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以及女性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等方面皆与普通高中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从编制、准入、职务、待遇等方面系统完善相关制度,为加强师资队伍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需要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充实教师队伍数量,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中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教师队伍;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66-05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虽然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队伍建设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二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按照可比性原则我们选取了一些共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基于2010-2014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从整体情况、专任教师素质结构和女性专任教师发展情况三方面与普通高中作比较,从而发现差距、明确方向、提出对策。由于主管部门不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详实数据未统计技工学校的数据,因此,本文所采用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数据中除第一部分(总体情况比较)外,其余部分均未包含技工学校的数据。
一、总体情况比较
(一)校均教职工规模低于普通高中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中明确了教职工的内涵,即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员。校均教职工数和校均专任教师数是反映学校办学规模大小的两个重要指标。自2010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均教职工和专任教师规模一直低于普通高中,且呈现出差距逐年扩大的趋势。2010年二者校均教职工相差83人,校均专任教师相差45人,到2014年两个数据分别扩大至88人和53人。从变化趋势来看,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校均教职工比2010年时增加了7人,校均专任教师增加了9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9%和3.57%;而普通高中对应的两组数据为19人和17人,年均增长2.78%和3.93%,见表1。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校均教职工和校均专任教师增长的幅度都小于普通高中。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四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大幅度下降,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受到一定的影响,致使教职工和教师队伍增幅下降或不增反减。
(二)专任教师比重高于普通高中
专任教师是决定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其占教职工总数的比重中不仅可以看出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效率和效益。上述中小学编制文件以及2007年人事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教师编制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其中要求教师岗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其他岗位原则上不超过15%。从2010-2014年的教育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两类学校专任教师的比重均未达到相应标准。从变化趋势来看,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整体数量在减少,2014年比2010年减少了1.3万人,降幅为1.5%;而普通高中的人数却在增长,2014年较2010年增加了近14万人,涨幅为9.5%。二者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都在逐年提升,2014年中等职業学校的该比例较2010年增加了4.56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增加了3.02个百分点。同时,两类学校占比的差距也由2010年的大约8个百分点扩大到2014年的9.6个百分点,由此可知,中职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优化要快于普通高中,见表2。
(三)生师比显著高于普通高中
生师比是指在校生数与专任教师数的比例,既是衡量教师工作量大小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为保障教师劳动权益和身心健康,保证教学质量,国家在200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就规定了普通高中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城市学校为112.5,县镇是113,农村为113.5,按照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数比例不低于85%的要求,生师比应不高于161。从表3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明显高于普通高中,但二者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但与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规定的最高标准201相比,仍稍有偏高,普通高中的生师比则于2010年就达到了国办发[2001]74号文件中规定的标准。从变化趋势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下降幅度较大,从2010年的25.69下降到2014年的20.45,下降幅度超过20%;普通高中的生师比虽在2010年就达到了规定标准,但2014年仍比2010年下降了9.63%。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也与国家近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分不开的。
二、专任教师素质结构比较
(一)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低于普通高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实习指导教师的资格至少应当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历。从2010-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数据比较来看,二者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不存在显著差距,2013年之前中职学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重略高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虽不断提高,但与普通高中的差距很明显。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比例从2010年的79.28%上升至2014年的83.06%,而普通高中的变化不明显,甚至2014年比例较2010年稍有下降。以上数据表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低于普通高中,其中虽受实习指导教师学历要求低的影响,但总体上低于普通高中。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结构正朝着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具体见表4。
(二)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低于普通高中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应不低于20%”。表5显示,从2010-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高级职称比例达到了上述文件的最低标准,但与普通高中的数据相比,2014年仍低了2.6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中级职称和未定职级的教师比例都高于普通高中,初级职称专任教师比重低于普通高中,这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结构低于普通高中,存在高级职称比例低、晋升速度慢的现象。从发展变化趋势上看,二者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在逐年增长,中职学校2014年的比例较2010年增加了3.12%,普通高中增长了2.15%;中等职业学校中级职称的比例近几年稍有下降,而普通高中在不断增长;二者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在不断减少。随着近年中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与普通高中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目前存在的差距仍较为明显。
(三)教师年龄结构优于普通高中
个体的生理心理特性与年龄的增长紧密联系,一个人的学识、经验、精力等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巨大差异,合理的年龄结构有利于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年龄结构亦是反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参数。由于教育统计年鉴统计指标中年龄段划分标准的变化,因此本文只選取了2013年和2014年的统计数据作对比分析。根据一般的年龄段划分,39岁以下为青年教师,40岁至54岁为中年,55岁以上的为老教师。从表6中可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39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略低于普通高中,而40~54岁的中年教师比例略高于普通高中,这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总体上优于普通高中。从变化的角度来看,2014年与2013年相比,二者39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有所降低,这说明近两年引进的青年教师数量较少;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40~44岁年龄段的专任教师比例较2013年稍有增长,普通高中的表现正好相反,下降了0.03%;45岁及以上专任教师的比例均在增长。
三、女性专任教师发展情况比较
(一)中职学校女性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高于普通高中
从表7中可以看出,2010-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女性专任教师的占比一直高于普通高中,但二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2010年中职学校的比重高出普通高中1.72个百分点,到了2014年变为0.74个百分点,四年间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从变化趋势来看,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女性专任教师的比重都在逐年增长,并于2014年双双超过50%。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女性专任教师的人数由2010年的33.6万人上升至2014年的34.1万人,年均增长0.35%,占比的年均增长率更是接近1个百分点;2014年普通高中的女性专任教师人数较2010年增加了11.79万人,年均增长率超过4%,四年间的比重增长了6.19%。中等职业学校女性教师比例高于普通高中,说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职业吸引力低于普通高中,但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地位在不断提高。
(二)女性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低于普通高中
表8显示,从2010-2014年的数据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女性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低于普通高中。首先是研究生学历层次的女性教师,2010年和2011年中职学校的比例高于普通高中,但在2012年普高的比例有大幅度提升,超过了中职学校,2014年的比重高出中职学校0.5个百分点;其次,普通高中本科学历的女性教师占比一直高于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高出6个百分点,但这一差距较往年在逐渐缩小;其三是专科及以下层次教师的占比,中等职业学校一直高于普通高中,但这一差距也由2010年的10.3%下降到了2014年的6.5%。对比表4中专任教师的学历情况还可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本科及以上女性专任教师的占比要高于专任教师的比例,而专科及以下学历层次的比例又低于整个专任教师相应的比例。由此可知,女性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优于男性教师。从变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二者研究生学历的女性专任教师比例一直在上升,普通高中的涨幅更大,比例超过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14年中职学校本科学历的女性教师比例较2010年增加了2.95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呈负增长,这是由于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硕士和许多省份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实行了“国标、省考制度”,大量研究生在普通高中就业。由此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女性教师的学历结构虽不断优化,但仍低于普通高中的水平,差距在缩小。
(三)女性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优于普通高中
表9显示,与学历结构的情况正好相反,中等职业学校女性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优于普通高中。一是高级职称比例,2010与2011年中职学校的比例略低于普通高中,2012年以后的比重明显提高;二是中级职称女性专任教师比例,2010年以来中职学校的比例一直高于普通高中,但这一差距也在逐年缩小,由2010年的7.01%下降到2014年的4.77%;三是虽然中职学校未定职级的女性教师略高于普通高中,但初级职称女性专任教师比重低于普通高中。对比表5可知,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普通高中,女性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都略低于整体平均水平。从变化情况来看,两类学校高级职称的专任女性教师比例在稳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的比例较2010年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也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中级职称女教师的比例近年来有增有减,但相较于2010年时的比例下降了0.15个百分点,普通高中该比例在扩大,较2010年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两类学校初级职称女性专任教师比例在逐步减少,未定职级的比例有所增长。这充分说明近年来新引进的专任教师中女性比重较大,且女性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有较大改善,女性教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了两类学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基本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分析可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但就总体情况而言,前者的发展水平略低于后者。一是中等職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数量规模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近些年来招生人数出现了大规模下降,加之普通高中受办学条件制约因素较小,更容易实现规模扩张,普通高中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无论是总量还是校均规模都比中职学校要高出近1倍,中等职业学校规模不应当与普通高中攀比,要遵循自身的特点来确定办学规模,不一定大规模,但可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中职学校的生师比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尽管两类学校近年的生师比在逐年降低,二者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但中职学校师均学生类仍比普通高中高出6个学生,各地必须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教职员工比例核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补充其教师队伍。三是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高级职称比例低于普通高中。2014年普通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已超过97%,而中等职业学校对应的比重尚不足90%;从职称结构方面看,中等职业学校高级和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重低于普通高中,而中级职称与未定职级的情况相反,表明中职学校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还有待优化,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加大对专科层次教师的学历提高教育,把实习指导教师的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到本科层次。四是从女性专任教师发展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高于普通高中,说明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有待提升。中职学校女性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也略低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快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教师准入门槛。当然,与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相比,中职学校亦有其优势之处,比如专任教师的比重较高,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女性教师的职称结构也优于普通高中,应进一步保持这些优势。
当前由于学龄人口的减少,近四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大幅度下降,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一些指标变得更加有利,如生师比回落,主要是由于招生人数下降的结果,并非建设的成就。总的来看,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薄弱,制度不完善,尤其是面对当前生源减少的不利情况,一些职业学校面临招生困境,这给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各级地方政府和各职业学校要克服困难,按照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解决好教师编制问题,使职业学校克服编制瓶颈,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教师准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第三,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制度,建立单独的评审制度,提高高级职称尤其是正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第四,继续加大职教师资培养力度,探索多主体、多渠道的职教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为补充教师队伍提供充足的师资。第五,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待遇,提升中职教师职业吸引力,吸纳一批社会高技能人才融入职教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第六,进一步实施好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补齐教师专业发展短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职务晋升创造条件。总之,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利好的政策,切实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实现技能强国提供人力支撑。
参 考 文 献
[1]谢焕忠.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