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距离亲密关系中依恋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

2017-07-21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长距离亲密关系异地

檀 晓 晓

(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石家庄 050000)

长距离亲密关系中依恋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

檀 晓 晓

(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石家庄 050000)

为了探究长距离亲密关系中依恋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基本情况,采用李同归、加藤和生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93名正处于长距离恋爱关系的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不安全型依恋占多数,迷恋型人数最多。2.男女在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表达抑制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比女性更讷于言辞,在其他维度并无显著差异。3.不同依恋类型在认知重评上存在显著差异。4.依恋回避与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与认知重评显著负相关。

长距离亲密关系;成人依恋;情绪调节

一、问题的提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在成年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友爱亲密的关系,形成爱的品质。大学时期正是个体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重要阶段。长距离亲密关系是这样一类群体:亲密关系的伴侣双方被空间距离所分开,因而不能每天见到对方[1]。随着互联网和交通的飞速发展,长距离交往的人力、物力成本大大降低,大学生恋爱对象的范围不仅限于同城,对恋爱的要求也更注重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契合,因此长距离恋爱在大学校园也屡见不鲜。研究长距离亲密关系的相关情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行为,也有助于解决大学生恋爱困惑以维持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自1987年Hazen&Shaver开创性地提出依恋理论可运用于成人依恋之后,近30年国内外关于成人依恋的研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尤以对大学生的研究最为显著。已有的研究发现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倾向使用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因此我们从这个角度入手探讨异地恋人的相关情况。

国外关于成人依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发展临床和社会人格两种取向[2]。国内研究则主要探讨了不同依恋类型人群在自我暴露、动机、沟通、归因、冲突解决上的不同表现,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拓展了国内依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此同时,有关情绪与情绪调节的研究也快速发展。王力、张厚粲等于2007年发表了《成人依恋、情绪调节与主观幸福感:重新评价和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是成人依恋关系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有关大学生恋爱关系的研究屡见不鲜,但是关于长距离恋爱的研究国内相对较少,明显落后与西方。Pistole,Roberts和Chapman(2010)通过研究发现,同城恋和异地恋在依恋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国内学者李苓在《依恋理论在异地恋人群中的应用》也指出异地恋恋人依恋类型和自我暴露、冲突行为及归因、关系满意度都有差异。姚本先等也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中异地恋者依恋感和支持感均低于非异地恋者,而异地恋者的信任感和责任感要高于非异地恋者;女生的依恋感和责任感要高于男生,而女生的支持感和信任感要低于男生[3]。刘洁、张彦彦在《长距离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自尊水平、承诺水平与长距离亲密伴侣关系满意度呈正相关。兰岚在《异地恋与同城恋大学生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异地恋中自我表露的作用尤为重要,异地恋情侣应注意把握情感性自我表露的程度。

二、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研究采用方便取样对河北师范大学在读的且处于长距离恋爱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5份,回收率87.5%。借助统计软件,计算出依恋、情绪调节方式和亲密关系满意度得分,并将原始分数标准化,转化为Z分数,提出±2个标准差之外的极端值,剩余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为77.5%。具体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信息

(二)研究工具

1.情绪调节方式的测量

本研究采用的是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方式问卷》[4]。该问卷共包括10个题目,要求被试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在情绪生活中的感受。问卷由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分量表构成,其中认知重评6个题目,表达抑制4个题目,样题为“我并不喜欢和恋人太过于亲密”。量表采用7级评分从“完全不赞同”到“完全赞同”。总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6,认知重评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表达抑制的内部一致型系数为0.73,适合用于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研究。

2.成人依恋的测量

采用李同归、加藤和生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5]来测量成人依恋。该量表共36个题目,其中回避维度18个题项,焦虑维度18个题项。同样采用七级评分,从非常不赞同到完全赞同。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水平越高。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基础上,可通过费舍线性判别公式计算出个体的依恋类型。

3.基本情况调查表

基本调查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恋爱情况,如年级、性别、年龄、恋爱时间、恋爱状态等。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性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结果分析

(一) 对象基本情况

共收集93份有效问卷,平均年龄22岁,恋爱时间由不到3个月到3年以上不等。平均见面频率为1个

月。在为什么会选择她/他作为恋爱对象的题目中,我们设置了外貌、人格特质、家庭学历背景、关心爱护我、相同的兴趣爱好、三观契合和我也不太清楚共计7个原因,由被试选出符合自己情况的所有答案。通过频率计算,排在前三位的是人格特质、关心爱护我和三观契合,而排在最后的是家庭学历背景。其中选择了关心爱护我的大学生在表达抑制方面与未选择此项的有显著差异(3.73±1.167,4.21±0.928,F=4.157),因为“爱情”在一起的情侣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苏彦捷对冲突研究的基础上[6],我们设置了9个冲突情境,分别是共处时间、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发展与前途、经济行为、性格问题、生活琐事、人际关系和亲密行为,由被试选出与恋人经常发生冲突的情境。结果排在前三位的是生活琐事、发展与前途、性格问题,兴趣爱好排在末位。其中会因为经济行为吵架的学生其依恋焦虑水平高于未选择此项的,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66±0.656,4.07±0.611,F=5.904)。因为人生观价值观而吵架的学生其认知重评得分显著低于未选择此项的(4.37±0.651,4.81±0.755,F=4.492)。

(二)依恋与情绪调节方式的总体情况与依恋类型分布

对93名处于长距离亲密关系中的大学生依恋与情绪调节方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表2:

为了划分依恋类型,使用费舍线性判别公式计算被试的依恋类型。安全型31人,恐惧型28人,迷恋型32人,冷漠型2人,后三者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可见在处于长距离亲密关系的大学生中不安全型依恋占大多数,冷漠型人数远远低于其他三个依恋类型。

(三)依恋、情绪调节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量表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探讨成人依恋和情绪调节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表3结果显示:男女在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表达抑制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比女性更讷于言辞,在其他维度并无显著差异。

表3 依恋与情绪调节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

注:*代表p<0.05,**代表P<0.01 下同。

(四)不同依恋类型在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差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在认知重评上存在显著差异,认知重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冷漠型、安全型、迷恋型、恐惧型。经事后的多重比较分析发现,恐惧型依恋的个体与安全型和迷恋型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果如表4。

(五)成人依恋和情绪调节方式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讨依恋和情绪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对这两个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5:依恋回避与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与认知重评呈显著负相关。而表达抑制和依恋焦虑与其他变量无相关关系。

表4 不同依恋类型在情绪调节方式上差异

表5 依恋、情绪调节方式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四、讨论

研究共调查了93名异地恋大学生,经统计分析,异地见面的基本频率为一个月。在对择偶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更关注对方的人格特质以及对自己的关心程度,最不在乎的是“门当户对”,这可能与大学生对爱情的认知有关,加之大学生接触现实较少,处于象牙塔里的他们对爱情抱着最纯粹的认知而忽略了很多现阶段他们不需要担心的现实问题,而当现实问题呼啸而至时,毕业季就是分手季也一语成谶。因对方的关心而在一起的个体在情绪表达方面更少地使用抑制的策略,这可能是因为双方在爱的基础上建立了坦诚而信任的关系。基于对吵架原因的频率分析中,生活琐事占比最重,发展与前途排名第二。这与我们的设想基本一致,处于恋爱关系中的情侣敏感、细腻,更容易因琐事与对方发生争执,同样也更容易和好。同时大学生又有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未来既有期盼又有惶恐,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选择从事行业、工作地、安居便成为摆在很多情侣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在异地恋情侣身上,这些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因此异地恋大学生在发展与前途方面也更容易与恋人发生争吵。因为经济行为与恋人产生争执的个体依恋焦虑水平高,这可能是受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等传统思想影响,畏惧低收入或者无节制消费对二者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因为人生观价值观与恋人发生争执的个体,较少使用重新评价的情绪策略,这可能是因为三观是稳定的,一经形成便不容易改变,因此因为三观与恋人吵架的个体会坚定自己的信念,较少进行认知上的重新评价。

本研究发现,处于长距离亲密关系中的大学生不安全型依恋占66.7%,安全型依恋占33.3%。其中迷恋型人数最多,其次是恐惧型,冷漠型人数最少。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尚无定论。李同归的研究发现安全型人数最多,恐惧型最少[5];金艳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中恐惧型人数最多,冷漠型人数最低[7];冯霞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中恐惧型人数最多,安全型人数最少[8]。出现这种不同可能与被试的选择有关,本研究的所有被试均是处于长距离亲密关系中的大学生,会接受长距离带来的相思之苦,承受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煎熬,其依恋类型一定有别于同城恋或者处于单身状态的学生。其次,90后大学生又有其身份的特殊性,成人依恋类型与生长环境和所处时代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发现,性别不同的大学生在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表达抑制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认知重评维度并无差异。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社会期待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男女在情绪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社会对男性的角色要求是坚强隐忍、内敛沉稳,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对待女性却是梨花带雨,我见犹怜。这就使得男性在处理情绪时更容易使用抑制的策略。

在对依恋类型与情绪调节方式的结果分析中,恐惧型依恋的个体与安全型和迷恋型在认知重评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也不难理解,恐惧型依恋的个体既渴望在亲密关系中获得爱与包容,又害怕被抛弃,因此这一类群体较不容易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容易陷入消极被动的境地。

通过探讨依恋与情绪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发现依恋回避与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与认知重评呈显著负相关。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稍有不一致。史宁等人的研究不仅发现了依恋回避与情绪调节方式的相关,也发现依恋焦虑与认知重评呈正相关,与表达抑制呈负相关[9]。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依恋焦虑与情绪调节显著的相关。这种差异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近距离恋爱与远距离恋爱个体的依恋与情绪调节方式有何不同。

结论

不安全型依恋在处于长距离亲密关系的大学生中占多数,其中迷恋型人数最多。男女在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表达抑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在认知重评上存在显著差异。依恋回避与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与认知重评显著负相关。

[1] 刘洁. 长距离亲密伴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C]//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心理学会,2013:2.

[2] 侯珂, 邹泓,蒋索. 社会人格取向的成人依恋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5): 640-650.

[3] 姚本先. 距离如何影响亲密关系?异地恋大学生情感体验的研究[C]//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2014:3.

[4] Gross J J.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88,2(3):271-299.

[5] 李同归,加藤和生.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 心理学报, 2006,(03):399-406.

[6] 苏彦捷,高鹏. 亲密关系伴侣在冲突中的行为及其归因[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122-130.

[7] 金艳. 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8] 冯霞.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9] 史宁. 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 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张连军)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Emotion Regulation in Long Distance Intimate Relationships

TAN Xiao-xiao

(College of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00)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dult attachment , emotional regulation types in a 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 Methods: 93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in a 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 were tested. The sample is tested on two subscales: the questionnaire of Experience of Close Relationship revised by Li Tonggui , The questionnaire of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compiled Gross. Results:1.Unsafe attachment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and the obsessive attachment is the most.2. Different gender existed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on expression suppression dimensions . Men are less adept at expressing emotions than women,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other dimensions.3.Adult attachment avoidanc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expression suppression,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cogitation reappraisal.

Long distance intimacy relationship;adult attachment; emotional regulation types

2017-05-12

檀晓晓(1993-),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3.015

B844.2

A

1009-2080(2017)03-067-05

猜你喜欢

长距离亲密关系异地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长距离PC Hi-Fi信号传输“神器” FIBBR Alpha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