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未来首都什么样

2017-07-21

新传奇 2017年21期
关键词:总体规划特区京津冀

揭秘未来首都什么样

经过多年酝酿,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即将正式出炉。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如何调整?京津冀交通有何新线路?……尽管城市总规最终版的全貌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根据最新消息和此前公布的总规草案,媒体梳理了5个关键。

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则类似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这样的先例,北京的规划更像是多种模式的混合体,例如,雄安新区有点像巴西的巴西利亚,北京城市副中心像是东京的副都心,首都特区则像美国的华盛顿特区

“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关于未来城市布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送审稿)》(下称《总体规划》)提出了新构想。《总体规划》显示,北京未来将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城市功能整体优化;其中,“一核”是指东城区、西城区,“一主”是指中心城区(城六区),“一副”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是中轴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则为门头沟、房山等10个周边城区。北京未来最大的变化是设立“首都特区”。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任泽平发文表示,未来,首都或与北京分开,首都是首都,北京是北京。

《总体规划》也显示,东城区、西城区将是北京的“核心区”,以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为主导职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叶堂林表示,首都特区在东城区、西城区的概率比较大,因为首都特区主要是政治、外交职能,经济功能低,未来极有可能由中央财政支撑。

任泽平表示,在管理模式上,首都特区有可能成立中央政府派出机构(如管委会),不设置人大、政协,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北京实现,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模式具有一定相似之处。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始终贯穿《总体规划》。

公开信息显示,城市副中心的建设目标是“4个城市+3个示范区”,即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以及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副中心并不等于通州区。城市副中心的规划面积为155平方公里,与之前规划的通州新城面积一致,而通州区面积则为906平方公里,明显大于城市副中心。任泽平表示,城市副中心有望成立市政府派出机构或区一级政府。

在叶堂林看来,如果说北京的副中心是在通州,那么首都的副中心就在雄安。未来,非紧密性的首都行政功能部分可能都要搬到雄安去。

“二环内的央企总部肯定要搬,其中大部分都要往雄安走。”中兴大城策略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晓鹏也表示,央企肯定不会搬到通州,因为城市副中心的规划没有涵盖这部分内容。此外,叶堂林表示,未来,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职能可能与雄安共建,很大部分由雄安来承接。

李晓鹏表示,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则类似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这样的先例,北京的规划更像是多种模式的混合体,例如,雄安新区有点像巴西的巴西利亚,北京城市副中心像是东京的副都心,首都特区则像美国的华盛顿特区。

三条红线约束

这次《总体规划》编制一个鲜明特点,是突出了减量发展,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根据此前总规草案,将按照以水定人、以水定地的要求,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

在北京新总规草案公布征求意见期间,一张“市域两线三区”的规划图也将“三条红线”清晰呈现,这意味着未来北京将打造城市公园环、郊野公园环、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专家分析,此举既为城市增绿,且是以绿色隔离带的方式遏制城市“摊大饼”发展。

传承保护历史文脉

在新版《总体规划》中,有关历史保护的内容极为丰富。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要努力把历史“金名片”擦得更鲜亮一些,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他表示,要完善保护实施机制,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在文物保护腾退、平房区更新改造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强老城整体保护,重塑首都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

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此外,《总体规划》还提出,加强文物保护与腾退,加强旧城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三山五园的保护;加强城市设计,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保障民生、完善住房体系

保障民生,提高生活水平,也是《总体规划》的重点。解决大城市病,治理大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完善住房体系等,都一一写入其中。

针对“住有所居”,城市总规草案提出四点:

第一,健全和优化住房供给体系,适度增加居住用地供应规模,在新增城镇用地中,增大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比例。

第二,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构建购租并举住房制度,有效满足刚性需求。

第三,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改善居住条件,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第四,提升住房建设质量,推进住宅规划建设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城市的核心是人。”郭金龙强调,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

(中新网2017.5.18、《华夏时报》2017.5.20等)

猜你喜欢

总体规划特区京津冀
黄骅市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
DC炫特区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深圳:特区医改的苦辣酸甜
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