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透明度衡量方法研究述评
2017-07-20杨景翔
杨景翔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衡量,是研究会计信息是否透明的关键因素。本文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着重关注信息透明度的不同衡量方法,基于此提出现有衡量方法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会计信息透明度;衡量方法;研究述评
一、引言
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及证券监管部门的重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而随着一系列会计造假案件的曝光,人们也意识到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涵盖更广、更综合的会计信息透明度概念被提出并逐渐深入人心,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
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衡量,是决定信息是否透明度的关键因素。现有文献对信息透明度衡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衡量指标衡量方法的选择上。本文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着重关注信息透明度的不同衡量方法,以期为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并提出现有衡量方法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会计信息透明度提出与界定
(一)透明度概念的提出
1994年,美国SEC前主席ArthurLevitt提出了会计透明度这一概念。1996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关于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其中的第二项是“高质量”,SCE用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对“高质量”做出解释。
(二)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界定
国外学者多是从会计信息质量和披露的角度来阐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涵义。如,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加强银行透明度》的研究报告,将信息透明度解释为一个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公司所有信息的质量特征的综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2)对透明度的定义:第一,透明度不等同于披露但应包含披露;第二,适当的披露就是透明度;第三,披露了问题不等于做到了透明。
国内学者从更宏观的角度来阐释会计信息透明度。会计信息透明度涵义的提出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发展(魏明海,2001)。葛家澍(2001)认为,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可以分两大类,可靠性和相关性是第一类的主要质量,完整性、实质胜于形式、谨慎和透明度则属于第二类。裘宗舜和韩洪灵(2002)的界定与魏明海的思路大致相同,认为影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实现有三个层次:会计准则制定质量,会计准则产品质量和会计准则执行质量。
三、会计信息透明度衡量方法
(一)直接采用权威机构的评价结果
1.指标体系简介
关于权威机构构建的评价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标准普尔(S&P)的透明度和披露评价体系(T&D),普华永道的“不透明指数”,国际财务分析和研究中心(CIFAR)的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和美国投资管理及研究协会(AIMR)的披露指数等,而在国内,主要是深圳证券交易对深交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评级。
2.指标体系评价
此方法会使透明度的测量具有权威、可靠性,且评价结果是可复制的,公开的,易获得,研究成本较低。但国外机构大多以世界500强企业为评价对象,而深交所也只是针对深交所上市公司,因此很多被研究的公司都不在其范圍之类,具有局限性的,另外评价结果难免有些主观偏见因素。
(二)研究者自行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或透明度指数
1.指数构建现状
研究者自行构建指标一般先从理论分析出发搭建出指标的框架,之后根据研究主题及目的对所需考察的项目进行一一筛选,最后形成适用的指标体系。Bushman and Smith(2003)认为构建一个完善的透明度指数体系,需要考虑审计质量、公司私有信息的生成、传递状况和信息传递质量三个方面。从会计盈余报告角度出发,Bhattacharya et al.(2003)创建了衡量会计盈余不透明程度(earnings opacity)的三维指标体系。张宗新(2003)用自愿性披露指数来衡量透明度,汪炜和蒋高峰(2004)将临时报告和季报的数量作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替代变量。唐跃军、李维安(2008、2009)在研究我国公司治理指数时将信息披露指标作为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评价指标的子指标。
2.指数构建评价
此种衡量方法有利于其对具体会计信息透明度问题的研究,能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和具体的研究对象设计出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但是得出的数据具有主观性,在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披露内容、指标权重的设计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信息披露的内容上,多数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年报披露的研究,在指标权重的设计上,则较多地赋予各项指标以相同的权重。
(三)选择特别的变量作为替代变量
1.特殊变量选取情况
王华和张程睿(2005)以上市后股票收益波动率作为IPO前后信息不对称的衡量标准。黄耀庆(2001)则以该公司的系统风险来反映公司透明度的高低。
2.运用特殊变量评价
运用特殊变量的优点是计量准确、容易获取,但这只是某些特定课题的产物,不具有普遍意义,且用某些指标代表整体不免有些片面和单薄。
四、文献述评
本文对有关会计信息透明度度量方法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评述,发现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信息透明度的界定,还没有形成一个统计的概念和标准。国外学者主要从会计信息质量和披露的角度来解释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内涵,国内学者从更宏观角度进行阐释。
目前主要有三大主流的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衡量方法。直接使用有关权威机构的披露评级结果,大多评级单纯地从披露信息的数量角度进行研究,而未兼顾披露信息质量方面定性化的特征。我国深圳证交所的信息披露考核结果目前已经被我国许多研究学者接受和使用,但其使用范围仅局限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研究者自行构建评价指数体系,往往按照研究目的的需要,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信息披露指数,同时也未对其所选取的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存在主观性,指标设计上存在局限性,此外,会计信息透明度也不能简单的用个别指标来代替。因此,建立我国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度的分析框架,寻找一种更加适合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衡量办法,应该是目前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的重点领域。
参考文献:
[1]魏明海,刘峰,施鲲翔.论会计透明度[J].会计研究,2001,(9):1620.
[2]葛家澍,陈守德.财务报告质量评估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1,(11):918.
[3]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06,(2):6979.
[4]谭劲松,宋顺林,吴立扬.公司透明度的决定因素——基于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