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建设滞后现象及原因分析

2017-07-20呼赛平靖小琴

科教导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乡村城镇化

呼赛平 靖小琴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和乡村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乡村建设出现滞后现象,同时也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其滞后现象主要表现为:乡村空心化、乡村老龄化、乡村病态化和乡村破败化。造成乡村建设滞后现象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主要有:就业渠道狭窄;文化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宗族意识淡薄等。

关键词 城镇化 乡村 滞后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到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4.77%。城市和乡村的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乡村的面貌也已经焕然一新,乡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公共医疗和社会服务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然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向往到城市发展,导致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更不利于乡村社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建设滞后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乡村空心化、乡村老龄化、乡村病态化、乡村破败化等,而深入分析造成乡村建设滞后现象的原因并寻找出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对策,对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该现象展开了深入分析。

1乡村建设滞后现象

如今,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建设滞后现象越来越明显。许多乡村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病态化和破败化等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1.1乡村空心化

近年来,一些地方乡村空心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以前到处种满了庄家和蔬菜,现在随处可见荒地野草;以前村庄规划有序,中间空地是孩子们的乐园,现在私搭乱建成风,一些村民搬走后房屋倒塌,断壁残垣,一片颓废,类似的景象频频见诸各种版本的“回乡笔记”,令人不胜唏嘘。这些荒地和破败的房屋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使村民逐渐对自己故土产生了厌恶感,这也成为许多乡村人举家搬迁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随处可见的荒地和破败的村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加之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乡村空心化现象也给政府对乡村的统一规划造成了阻碍。

1.2乡村老龄化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中的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读书或者打工,乡村里剩下大量的走不动和不愿走的老年人。天地辽阔的乡村,再也看不到、听不到,别有风味的,充满活力的谈天说地,朗朗笑声。现在的乡村,只是老人和小孩的乡村,年轻人只是逢年过节时的匆匆过客。由于乡村年轻人少,老年人多,缺少劳动力,很多体力劳动没人干,譬如庄家无人耕种造成土地浪费,房屋无人翻新导致房屋破旧不堪等。乡村老龄化现象加重了乡村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负担,沉重的负担必将影响乡村的经济发展和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乡村老龄化也使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支出大幅度增长。

1.3乡村病态化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社会快速发展,乡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村民的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逐渐疏远。首先,乡村社会的人情纽带断裂。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在乡村,人情关系逐渐利益化,社会关系逐渐陌生化,代际关系逐渐疏离化,血缘地缘的传统纽带日见脆弱;其次,贫富分化的鸿沟加深。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乡村社会的天平倾倒,邻里的和谐被打破,有些乡村困难户,在贫困化的同时承受着边缘化带来的生活和心理的双重冲击;还有,空巢老人忍受孤独,留守学童缺少关爱,重大疾病频频爆发,逢年过节赌博之气盛行,辍学青年屡次触碰法律警线等等。这一切都体现了乡村发展的病态化。

1.4乡村破败化

虽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由于城镇化的冲击,许多乡村地区破败化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一些较偏僻的乡村,到处都是荒地旧屋,很多废旧的农舍得不到及时的修葺和翻新,一些鄉村道路崎岖难行或破败不堪,大多道路都未设置路灯或者路灯早已被损坏无人修理;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在道路两旁,臭气熏天,村庄里随处可以看到身着脏旧衣服的老人和孩子,很多乡村基础设施缺少或者简陋不堪,连学校的教学设备都十分陈旧;昔日热闹非凡的街道,现已只剩寥寥数人,往日人山人海的戏台,如今早已荒废,乡村景象一片衰败。

2乡村建设滞后现象的成因分析

造成乡村建设滞后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渠道狭窄;二是文化资源有限;三是环境污染严重;四是宗族意识淡薄。

2.1就业渠道狭窄

目前,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村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消费能力低,劳动力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人们主要还是从事农、林、牧业,且收入不高,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代化和机械化进程使农业就业量减少,这也相对减少了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此外,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备不健全,因此,一些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不愿选择布局在乡村地区,导致乡村就业机会渺茫。截止到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7亿,其中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农民工占到74.4%,男性占到67%,而在外出农民工中男性占到69%。大量的乡村男性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失,致使乡村中土地被撂荒,儿童无人照看,老人赡养不足,使乡村建设缺乏生机和活力,这是导致乡村建设滞后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不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因此,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宽乡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2.2文化资源有限

乡村文化资源包括一切乡村社会生活又包含于一切与乡村生活有关的其它社会资源,它既可以是不同艺术形式又可以是一定的风俗习惯与其他社会活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乡村的文化资源正在逐渐流失,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间手藝等文化资源已经没有后人继承,逐渐走向没落。而就目前而言乡村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与全面小康建设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资源数量有限,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2.3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居住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但令人遗憾的是,农村的环境卫生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一些农村,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薄膜、塑料袋等到处乱扔,“白色污染”严重。此外,由于不按科学配制,超标使用大量高毒、剧毒农药和化肥,导致大量的益虫、益鸟死亡,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在城市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环境整治过程中,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被转移至农村,由于缺乏完备的治污、排污系统,其产生的工业垃圾和废弃物肆意堆放,产生的工业废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自然环境。

(3)由于农民传统的不良卫生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差,将大量的生活垃圾倾倒在村边的沟渠或河滩内,秸秆没能得到综合利用,焚烧后产生的大气污染,造成环境污染和传染性疾病蔓延,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屡屡引起邻里纠纷,影响农村稳定。

乡村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增加了乡民患病的几率,导致了乡村建设的滞后性。

2.4宗族意识淡薄

宗族,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般是以父系家长制为特征的家庭联合体。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曾经遍布全国城乡。当然对宗族观念是存在争议的,但此处只针对宗族观念所起的积极作用而言。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进程,人与乡土、大家庭的关系变得淡薄,个人主义逐渐滋长。工业化的社会中,人们不仰赖承袭父母的田地和财产,而是为了职业四处奔走,经济上独立的个人也倾向于单独居住,导致传统大家庭的瓦解。如今宗族既不是在重建,也不是简单地保留着原貌,而是在弱化,甚至在瓦解。许多乡村缺少宗族主义传统,村民的宗族意识不强,他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具有超越宗族的性质。现有的乡村规模越来越小且村庄内多姓杂居,从而导致宗族组织形态的不完备、宗族观念逐渐弱化,保留下来的宗族联系,也只有正月初一互相拜年,办红白喜事时聚会篝火等象征性交往。

宗族意识淡薄,使乡村人对故土和故人没有什么留恋之情,一旦经济条件允许,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故土,有的逢年过节回来一趟,有的一走就不再回来,更别提为故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人走村庄空,毫无情可恋。”这更加重了乡村建设滞后性。

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有效解决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建设滞后现象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社会各界更要积极主动,互帮互助,共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为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乡村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