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四川村镇旅游发展
——以成都郫县友爱农科村和三道堰为例

2017-07-20

四川水泥 2017年6期
关键词:郫县川西村镇

(四川意境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

浅谈四川村镇旅游发展
——以成都郫县友爱农科村和三道堰为例

黄春梅

(四川意境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

通过对郫县友爱农科村和三道堰探访调查,对自然文化景观和村镇旅游的未来可持 续性发展探索新的思路。

四川;村镇乡土旅游;发展

1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都市人对古朴的文化和村镇的悠闲生活无比向往。人们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人艳羡。于是村镇游成为了不少人的新选择。特色与生态相结合,在做好特色农业的基础上,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亦农亦游的特色旅游村镇,推动农业和旅游相融合。

传统村镇的建筑最富生活气息,展现出的整体风貌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情感依托,兼具审美观赏和生态环境价值等。近年来,随着村镇游的日益兴起,有关的村镇旅游的学术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

2 、背景介绍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面积4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430万。全省地形西高东低,可分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故乡。四川西部为川西高原,中部为成都平原,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

3 、案例分析

3.1案例介绍

案例一:郫县友爱农科村

农科村位于西汉大儒扬雄故里郫县友爱镇,地处107国道旁,东靠县地城,西接南岳。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5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64.67亩,旱土12亩,山地、林地共270亩。是我国农家乐的发源地。1986年,“农家乐”在郫县破茧而出。以秀美的花卉盆景和浓郁的乡土民俗为依托,整合家庭资源办起庭院餐厅,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这里诞生了。由此,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村镇乡土旅游在郫县、成都快速崛起,乃至带动了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并延伸出牧家乐、渔家乐、羌家乐、藏家乐的形式。使各地的自然资源成为老百姓就业致富的资本。

案例二:郫县三道堰

三道堰镇,位于郫县北部,距成都市22公里。水润成都府,思源三道堰。三道堰镇是一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川西小镇,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其名由古望帝和丛帝在柏条河治水期间,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来。三道堰的水源丰富,水质清澈,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素有古蜀水乡之称。镇内的柏条河和徐堰河两大河流是全国水质最优的河流,也是西南最大的自来水厂——成都市自来水六厂的水源提供地,承担着成都市90%以上的供水,镇域内无工业污染企业。近期更是打造了亲水性的云桥湿地和空中绿道(又名双虹桥),该桥架在徐堰河河面上,引来众多游客散步、骑行,并串联起境内约7公里的生态绿道,故被称做“空中绿道”。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优化水质,还原生态,为成都市民用水提供更好的保障。2014年4月29日,三道堰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西部最美水乡——三道堰”。

3.2景观分析

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中国盆景之乡”的成都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中的“中华盆景园”,占地二万平方米,园内精心栽植有各派盆景,如:川派、徽派、江南派、岭南派等,为摄影爱好者提供幽静的环境和美的享受。其大多数的树桩盆景来至于深山中百年以上的古树桩头,再经匠人们的艺术加工而成,其形态万千,风格迥异,造型优美,并配以乔灌木、花草藤等川西本土植物及从云贵高原引进的珍贵植物。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友爱农科村,以中国的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为代表,园内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功能,林木花涧配搭川西风貌建筑,其间山石点缀,景色宜人,是富于观赏性的盆景园林胜地。

三道堰古镇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筑成依河而居、傍花随柳的居家环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 的生态风格。2007年01月,被成都市政府列为全市60个优先发展新市镇之一,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古蜀水乡休闲旅游新市镇。镇内房屋极具川西风格,青瓦白墙,配以小桥流水,一幅鸟语花得的风情画卷。以“亲水性”为主题衍生出书画、品茗、棋牌、饮食、现代农业等文化特色,尽显传统与现代共生,自然同城市结合。游客可在生态农业园区采摘蔬菜,放松身心,置身自然,令人流连忘返。

3.3文化旅游参与性分析

旅游总局授予农科村“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亦是汉代大文豪杨雄的故乡,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人均耕地1.02亩,花卉种植面积2300余亩,全村共有农家乐常年经营60余户,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经营高潮期已过,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

友爱农科村(作者拍摄)

三道堰(作者拍摄)

三道堰——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古蜀民居、水乡特色、滨河而居的人文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特色餐饮,造就了三道堰镇独具特色的滨河休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城镇规划以建设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为主线,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路;沿柏条河两岸的川西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再现了传统川西民居丰富多变的造型;建筑色彩以青瓦、白墙为主色调,绿树红花、青石河栏、卵石小道宛延曲折,使小镇在古朴中充满灵气和趣味,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共生、城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4 、对四川村镇旅游发展的想法

巴蜀地区的古村镇多因地制宜,或沿丘陵、山发而建,或沿曲折漂流而建,各具特色。由于其文化深厚,又具有多民族的浪漫奔放的气息,使得依山傍水的建筑与当地的少数民俗紧密联系,显露出豪迈、轻巧的特色。山水景点、田园风光、乡村风貌、历史文化博物馆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体验内容。

国内旅游市场正在顺应历史性的转变,具体讲是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形态转变,特点是旅游产品的升级。

乡村发展模式之——健康颐养项目:以田园城市和城乡统筹为指向,凭其生态和文化,探索除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之外的第三种乡村发展模式。以此,为村镇发展培育一种新兴产业,探寻一种发展新模式,提供一种商业新机会。

5 、总结

笔者认为,近年来村镇旅游发展趋势加快,通过文中两个案例的介绍,可借鉴各地的文化精华,注重其自身的空间形式、艺术风格、民俗传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商,打造具地方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在转型时期更要结合自身优势,合理规划,打造别具一格的旅游文化发展模式。

[1]房士林:《当代乡村旅游事业的现状与展望》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3 版

[2]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2004 版

[3]王昆欣:《旅游景观鉴赏》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版

[4]网络——百度百科、搜狗百科

TU7

B

1007-6344(2017)06-0085-01

女,黄春梅,工程师,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村镇旅游景观研究

猜你喜欢

郫县川西村镇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岁月尽川西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郫县豆瓣中一株耐盐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小豆瓣 大产业川菜之魂完美升华
郫县豆瓣:打造区域品牌样板
聚焦“最美创客小镇”记录成都郫县的创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