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方式对高师课堂文化的影响

2017-07-20彭玲艺

科教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影响

彭玲艺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带来,移动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高师院校师生学习的新趋势,并对高师课堂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从单一不对等走向多元平等化、移动学习环境解构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师生地位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民主、教学内容从封闭权威走向开放多元、课堂环境从有形固定时空走向了无形变化时空等方面。

关键词移动学习方式 高师课堂文化 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师范生群体中迅速普及,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已经或正在尝试通过移动设备来获取知识、提升自我。TED演讲、MOOCS、微课程、电子书包、在线课程等正受到高师师生持续、深刻的关注和实践。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的建构,这种被称之为“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师生学习的新趋势。移动学习方式对高师课堂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师范生在高师体验到的课堂文化不仅影响其职业成长,更会不自觉地迁移到其自身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因此移动学习方式对高师课堂文化的影响会延伸和拓展到基础教育领域,并对整个教育系统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1师生互动从单一不对等走向多元平等化

1.1传统高师课堂互动方式:单一不对等

在移动学习出现之前,高师课堂的师生们主要通过口头传播知识、交流思想和释疑解惑。对于大多数的课堂来说,教师们为了便于更好地掌控课堂,习惯于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们也习惯于如基础教育阶段一般采用接受式学习,因此课堂中教师讲得比较多,学生静听式的学习比较多,师生互动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单一不对等的互动形式。

1.2移动学习环境中高师课堂互动方式:多元平等化

移动学习出现并日益发展,高师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既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互动,无论是师师互动、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互动,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如当前热门的聊天软件、讨论版块的产生)能够有更多的可能;同时由于学生有更多的途径获取知识,很大程度上个体知识可以得以丰富和发展,因此与教师及同伴对话的可能性也增加。另外,移动学习扩大了教师和学生的来源,每一位学生可以向多位教师提问、学习,也可以与多人(包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同理,每一位高师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中拥有众多的学术粉丝或同伴,传经布道之余常常能与其切磋学艺或相谈甚欢,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越来越趋于平等与民主。

2移动学习环境解构了高师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

大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是高师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培养师范生思维能力最為主要的途径。

2.1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以线性、逻辑和理性思维为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书本为媒介,通过教师的授课来组织。因此,教师事先精心备课,授课时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分析深入,可以说是按照书本的编排方式组织起来的。这种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维的形成。正如尼尔·波斯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指出:“书籍的印刷形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组织内容的方式,从而推动了一种新的组织思想的方式。印刷书籍所具有的一成不变的线性特点——一句一句排列的序列性,它的分段、按字面顺序的索引、标准化的拼写和语法——导致一种詹姆斯·乔伊斯戏称的‘ABC式的思维方式,即一种跟排版结构非常相似的意识结构。”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线性、逻辑和理性的思维。

2.2移动学习给高师课堂嵌入了非线性、无逻辑和重感官的思维方式

网络不像书本按照学科内在逻辑结构线性编排内容,而是一种超文本系统,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将所有的知识和信息连接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状立体结构,并且一直处于更新和变化之中。但是,这些被链接的信息是松散的、碎片化的,其中没有统一的道德规范和秩序,也没有严谨的学科逻辑理论体系,甚至有些没有规范的写作体系和句法结构。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不会也无须像阅读书本一样“掩卷而思”,也不会去关心知识的前后联系和深度意义,常常会满足于在无限的点击中享受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满足于游戏式调侃和情感宣泄,满足于拼贴复制和随意言说,由此理性的光芒因此失落了。

移动学习解构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线性、逻辑和理性思维,向学生嵌入了非线性、无逻辑、重感官的思维方式,师范生们很难有耐心听完一堂完整的理论课、阅读一本学科理论著作甚至一篇学术论文,自然地拒绝和排斥逻辑复杂的讲解和深奥系统的知识,他们的课堂发言或作业或多或少地呈现出逻辑不清、语言不规范、思维无深度的特征。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本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但是移动学习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解构使得高师课堂理性思维严重缺失,课堂学术文化日益没落。因此,构建基于网络的高师课堂文化既需要发扬传统课堂文化的线性和理性思维,也需要观照网络文化的感觉思维,使两者融为一体。

3师生地位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民主

3.1传统高师课堂教师处于权威地位

传统的高师课堂教学强调理性,教师是达成理性的“关键人”,高师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规划和掌控教学的各个环节。他们是课程知识的“把关人”和课堂情境的营造者。他们自主选择教材,划定课外阅读书目,对课程内容实施筛选和过滤,同时对内容具有裁定者的权威,告知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是正确或错误的。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情境的营造影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属于课堂中心和权威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引导被安排的局面。学生往往只有“听”和“看”的自由,却极少有“听什么”和“干什么”的自主权。

3.2移动学习环境中师生关系趋于民主

移动学习通过超链接和超文本的手段,将各种文化集于一身,让它们各领风骚。“网络世界中没有统一的‘主义,没有绝对的权威,消除了界限森严的‘社会藩篱的控制,不再有真实世界中的身体属性、等级属性、地域属性等”。去中心和去权威化淡化了教师的“把关人”的角色和“一言堂”的地位,学生能够以各种方式查询和接受信息。即使在课堂上,当学生对教师所述的某一内容产生兴趣或疑问时,他可以选择马上拿出智能手机轻点屏幕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同时,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和接受信息,而且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制作和发布信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网站、网页、空间等等。移动学习打破并消除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中心和权威地位,同时也增加和助长了学生表达和选择的自由和权利。师生地位在移动学习的助推下越加走向民主和平等。

4教学内容从封闭权威走向开放多元

传统的高师课堂教学往往以课本作为最为重要的教学参本。高师的教学课本多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学者和专家依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在大量筛选和过滤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权威化、专业性和结构型是它重要的特征。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般把课本作为教与学最为重要的资料,按照课本编排的知识体系完整地讲授或学习该门课程。当遇到疑难问题之时,往往也是求助于课本寻求标准答案。所以,传统高师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封闭系统权威化特征。移动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打破课本的权威和中心地位。多元多样的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给予学生宏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往往不需要思考怎样从网络中获得知识,而是要思考如何从众多的相同或相异的内容中辨别知识的正确性,如何才能从中选择出自己真正需要的、合适的知识。选择内容比获得内容更重要。正因为如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应该从以往的知识主体转为对情感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关注。

5课堂环境从有形固定时空走向了无形变化时空

5.1传统高师课堂环境:有形的固定时空

传统的高师课堂教学总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如一节课)和固定的空间(如教室)来组织进行。因此,高师需要在每学期开学之初规划各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任课教师需要在每次教学之前预先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有时还因课堂情境的需要需对教学地点进行设计与布置。预设的、固定的时空安排与组织使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基本一种封闭状态。课堂中教师“潜心于教学”、学生“醉心于学习”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最为期待的风景线。

5.2移動学习突破了课堂学习环境的时空限制

“互联网用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人连同他周围的生活完整地延伸了,营造出来一种被称为‘赛博空间的新的人类空间,在赛博空间里,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界限模糊了,在它们之间出现了一个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第二客观世界,或者叫‘虚拟现实”“虚拟空间”或“赛博空间”的出现使课堂教学的空间大大扩展,教学时间无限延伸,课堂教学的时空障碍完全消失。实体课堂教学的线性时间、有形空间己被赛博空间抛弃和超越。师范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之外畅游互联网,自主选择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即使身在教室和课堂,也可以通过虚拟学校和MOOCS等学习和了解课程的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作业,还可以在一些虚拟场所(如虚拟医院、虚拟社区、虚拟教室)等进行专业的实践操作和轻松的娱乐。在这一空间里,学生交流互动的对象可以跨越国家、民族、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交流的内容也可以突破课堂和现实的种种限制,加之网络交流本身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学生能够表达现实中不愿或不便表达的内容,能够体验现实中无法或难以创设的情境,追求现实中不可能却又是理想化的精神状态。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