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建设概要

2017-07-20李晓阳

职教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孵化器技能高职

李晓阳

摘要:孵化高職教师的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针对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及其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内容载体、途径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以动力系统、孵化系统、反馈系统等“三系统”为基本要件的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注重合作机制、构建模型、实施路径等方面的操作,确保孵化器良好运作,有益于提升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

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一项研究表明,“高职院校教师‘三能素质(理论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发展总体程度上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具体到理论教学、实训指导和社会服务三种能力上,相比较而言,前两种能力发展较好.而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程度则落后于前两者,高职院校教师在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产品开发与工艺改进、技术推广以及技术成果转化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设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能为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提升提供体制机制、模式载体、实施路径。

一、建设背景

(一)政策导向的需求

教育部等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制度中明确规定“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推动企业将职业院校纳入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协同创新”。《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把开展职工继续教育作为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责,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学习型企业建设,促进课程资源融通共享,鼓励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同时成为企业培训师,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等。众多文件政策都把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高职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的主要承担者,需要搭建相关平台载体。在此背景下,建设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成长的需求

在目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师的培养与成长没有形成合力与多向收益。高职教师的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通过校企的优势互补,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才是解决之道。为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及职业教育新常态发展需要,满足企业、社会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需求,高职教师需要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教师+技师),再向“四师型”(教师+技师+培训师+咨询师)教师的梯度化、渐序化转变,使之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生产建设优化、经营管理创新、技术研发突破、工艺流程改造、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与收益的中坚力量。

二、建设思路

作为一个系统的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延循“问题一目标一结构一功能一内容”一体化系统工程建设原则,明晰建设的方向、着力点,使之成为架构合理、运作高效、功能优化的具有活力、可持续的有机孵化载体。

(一)围绕“五双”方向,孵化“三项”能力

围绕“孵化提升高职教师教改与技术技能积累及社会服务双重能力”“塑造高职双师型教师与企业培训师双重身份”“统筹学校与企业的双方资源”“培育职业教育与职工教育双子品牌”“畅通校企互动互融互补互哺合作双向通道”的“五双”方向,聚焦高职教师的专业教学改革能力、培训服务能力、技术革新能力等三项能力为孵化点。通过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实现孵化目标。

(二)构建“三个系统”,解决“六类问题”

构建以动力系统、孵化系统、反馈系统等“三系统”为基本要件的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重点解决高职教师教学教改及社会服务过程中的机制不畅、动力不足、方法不融、资源不阔、能力不强、抓手不明等六类关键问题,为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畅通体制、添足动力、明确方向、优化路径、创新方法,使高职教师能支撑学校与企业“两个发展”,能驾驭学校与企业“两个讲台”,能实现自我与团队“两个提升”。

三、操作要点

(一)寻求合作机构,搭建运作机制

“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主要资源是人才、知识和技术,社会服务的主要手段和形式都依托人才、知识和技术。”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需要利益相关方在合作共赢、协同创新、合力运作的体制机制下共同建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分析,该孵化器的利益相关者有教师本人及团队、学校、企业、政府及其他相关社会机构。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直接受益方是教师本人及团队,间接受益方是学校、企业、政府及其他相关社会机构。教师作为直接受益方需要在学校、企业、政府及其他相关社会机构等间接受益方合作构建的体制机制、平台载体、途径方式中实现孵化成长,最终实现多方受益。因此,寻求适当的合作机构,搭建良好的运作机制是构建孵化器的首要操作要点。

1.与标杆龙头企业合作。学校作为教师的管理部门,应当履行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的首要职责。需要依据学校发展愿景、专业建设需求、社会服务特长等实际,遴选对产业行业发展贡献度大、与自身专业建设对接度强、校企合作有深度有广度的区域标杆龙头企业,使之成为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建设的合作企业。双方围绕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等共同制订孵化器建设的相关资源共享、制度衔接、便于执行的流程、规范与举措。

2.与企业大学合作。“企业大学综合了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和‘干中学等几种技术技能积累的优势,可以为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提供路径参照”。“根据1998年从《企业大学评价》杂志对140所美国企业的调查,84%的受访企业已设立或正在筹备自己的企业大学”。“20世纪末,《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拥有或正在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到2006年,世界发达国家企业大学数量已经超过4200所”。我国企业大学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上百家,其中不乏海尔、联想、中国平安等有影响的企业大学。与企业大学合作共建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能够使孵化器的平台、载体、内容、形式、制度等,成为企业大学的嵌人体与联合体,便于引入企业知识管理、技术技能积累、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需求、资源、信息,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持载体。

(二)研发概念模型.统领孵化实施

系统研发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概念模型,构建以高职教师为中心,以孵化系统、动力系统、反馈系统为基本要件,以“内容+途径”为基本方向,以“项目+技能工作室+课程研发中心+公共实训基地”等为基本平台载体的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笔者所在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校与世界500强企业的企业大学——物产中大管理学院“双轨运作,双轮驱动,双向互哺”协同共生体制机制优势(以下简称体制机制优势),在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建设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1.打造平台载体,构建孵化系统。依托体制机制优势,重点打造企业培训项目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绩效改进工作室、创课工作室等四大载体,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群优势,建设了汽车后服务类课程研发中心、商贸流通类课程研发中心、党校党课类研发中心、企业管理变革类研发中心等多个柔性化课程研发中心,使学校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提升有平台、有抓手、有落地。

2.优化制度设计,打造动力系统。依托体制机制优势,系统梳理学校产学研用等各项制度,优化出台课程研发管理制度、绩效改进工作室制度、创课工作室制度、课程研发中心管理制度等,形成制度体系,打造动力系统,使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提升有动力、有保障、有持续。

3.评价体系对接,强化反馈系统。依托体制机制优势,实现学校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与物产中大管理学院培训部、课程研发部、网络学院的职能对接、业务对接、评价指标对接,构建专业教学改革、社会培训服务、产学研创用、技术技能积累等集成化评价反馈系统,对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与成长进行跟踪、评价与优化,使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提升有标准、有反馈、有方向。

(三)畅通孵化机制,促进转化提升

1.畅通机制,促进两个转化。畅通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物产中大管理学院教师共培、共享、共用机制.以“做中学”“干中学”“实践中孵化”为基本指向,通过“教学技能与社会服务技能双提升培训,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双介入研发,教改项目与企业项目双向化整合”等途径,孵化提升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四师型”(教师、技师、企业培训师、企业咨询师)转化。

2.强化实践,提升关键能力。对接物产中大管理学院八大学习与培训项目体系实施需要,引领学校教师全环节参与企业学习与培训的项目设计、课程研发、实施优化、反馈评价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的教改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优化孵化路径,实现绩优效果

依据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概念模型整体设计,依托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物产中大集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对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与物产中大管理学院培训需求,重点优化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提升的“走、转、改”三种路径,实现孵化绩优化效果。

1.“走”:“走进来”与“走出去”。走进来,是指通过拉动双师型教师体验、参与、主持培训项目,走进企业培训,走近企业需求;走出去,是指通过支持双师型教师外出学习、送课入企、调研进企等方式,促使教师走出校园课堂,深入一线前沿。

2.“转”:“转方向”与“转方法”。轉方向,是指通过孵化器孵化,促使教师由“双师型”教师(教师+技师)向“四师型”教师(技师+教师+培训师+咨询师)转变;转方法,是指引导双师型教师通过观察、体验、参与、模仿、演练、实践等方法,学习企业生产、建设、管理、经营、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一线经验,以及企业培训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研发方法、教学设计方法,并能将所感所学所悟有效应用到专业教学中,形成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互用、互通、互鉴、互融,为专业课教学改革带来新鲜营养。

3.“改”:“改课程”与“改教学”。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育教学与技术技能积累及社会服务的互融互通。鉴于高职教师的姓“教”属性。课程与教学是孵化器建设的目的之一。因此,改课程、改教学,也就成了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有益基质。换句话说,高职教师需要通过改课程、改教学的途径来有益反哺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改课程,是指教师在孵化过程中,完成专业课课程的二次开发与教学设计,实现教学“交互式”、“体验式”再造,完成“动的学生(学员),活的课堂(场景),好的效果(收益)”的教学与培训改革。

猜你喜欢

孵化器技能高职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拼技能,享丰收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湖南省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
孵化器清场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天蓝蓝,海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