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牌游戏在小学数学中低年级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7-07-20雷淑池
雷淑池
【摘 要】扑克牌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玩具,而扑克牌在小学数学的中低年级的教学里就着有易获取、易操作、多用途的特点。利用扑克牌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可以大大提升小学数学中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最近听了西片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的青年教师录像课比赛的几个课例,发现扑克牌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低年级;扑克牌游戏
【回顾一】
由韩乐观老师执教的《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其中的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就利用了扑克游戏。老师首先让学生抽3張牌为一组,分别抽出2组,每组牌各能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请算出两组数据的最大的和与最小的和(如图1)。
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练习回顾:不进位加,不退位减题目计算,以扑克牌元素导入,通过求和与差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计算技能和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回顾二】
在最后的练习环节,教师又引入了扑克牌的游戏——“数学黑洞”(如图2)。虽然“数学黑洞”的游戏规则有点复杂,孩子们对“重排求差”可能不太理解,教师要让孩子理解了玩法后,再开始探索黑洞规律,孩子在探索规则的同时,大量计算退位减法,让计算练习与趣味的有机结合。题目是让学生随机的抽取三张牌,然后用最大数减去小数,得出的差,重新排出最大数和最小数,再求他们的差,如此类推,直到出现相同的竖式才停止,发现什么……
笔者在认真分析扑克牌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扑克游戏的多种教育功能及其趣味性、操作性、实用性强等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课堂中应用的实例发现:借助纸牌学具,对提高中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数学能力形成,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小扑克牌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
集合问题。不同花样的54张牌,就是一个集合。每副牌按红和黑两种颜色把“王”以外的52张扑克分开,这是两个集合;而按红桃、黑桃、方块、梅花来分,这又是四个集合;再如把“2”作为一组,或者把“3”放在一起,都是在渗透集合的思想。
二、扑克游戏具有多种教育功能
(一)利用扑克游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扑克的游戏性决定了学生对纸牌的兴趣,巧妙安排学生利用扑克牌进行数学游戏,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游戏。将1-10这10张牌平分给5位同学。先一位同学报自己手上的牌,有与其相邻数的同学站在一起,大家再将这几个相邻数读一读,游戏继续。在不经意间,学生已熟练掌握了相邻数的概念。
(二)利用扑克游戏提高学生速算、心算能力
利用扑克牌来进行口算、心算功能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大脑对数学运算的反应变得更加灵敏。计算出错率大大降低,数学的运算能力明显提高。还增加了成功的体验,强化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意志。如“看谁拿的对又快”的游戏。每位同学拿1-9的牌,教师问“几和6组成10,看谁举得既对又快”,学生立即举起和6凑10的牌4。如此继续提问和回答,使学生熟练10的组成,从而运用于速算中,提高运算能力。
(三)利用扑克游戏训练学生的记忆力
借助扑克游戏进行数字的累加、递减练习,每次累加或递减时都须先记住前面的结果。每加一次或减一次,都是一次记忆训练。如“快速递减”游戏,拿扑克牌1-10四种花色共40张牌,点数总和为220,每出一张牌就在心里减掉牌上的点数,并直接念出减后的得数。全部出完时,得数应该为零。这一游戏过程中,每次递减都须先记住前面的差,40张牌递减就有了39次记忆训练。
(四)利用扑克游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为孩子创设的各种扑克游戏,都需要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参与其中,并获取好成绩。如在“巧算24点游戏”中,4人一组,每人出一张牌。第一个算出24点的同学赢牌.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学生只有对牌面上不同组合形式的4个数高度专注,并积极思考,才能获得赢牌的机会。
(五)利用扑克游戏锻炼学生锲而不舍的学习意志
创设与教学进度相匹配的系列扑克牌游戏,让孩子坚持训练,自主活动。如“快速报和差”游戏。学生每次出两张牌,快速报出和、差分别是多少,每天进行训练,直到熟练为止。
三、扑克牌在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一)理解数学概念
1. 认数字。每一张扑克牌上都有相对应的图形,如红桃2中有两个桃形。红桃3中有三个桃形等等。低年级孩子结合具体实物记数容易,识记抽象的词语和数字比较困难,这样看了图形再记数字就容易得多了。
2. 相邻数。抽象地问学生与8相邻的数是谁,低年级孩子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把某一种扑克牌的7、8和9从小到大排起来,谁和谁相邻也就清楚了。
3. 单双数。抽象地告诉低年级孩子“1、3、5、……是单数”“2、4、6、……是双数”,有时学生容易记混,用扑克牌一摆。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更直接方便。
(二)开发数学思维
1. 分类与集合。在教学分类以后,以2-4人为小组,每人一副牌,给牌分类。可以把某一种扑克牌拣出来。可以让孩子按红和黑两种颜色把“王”以外的52张扑克牌分开.也可按红桃、黑桃、方片、草花来分。再如把“2”都拣出来,或者把“3”都拣出来,这种分类练习既方便又多维。
2. 比较数字大小。在教学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让同桌各持数目相等的扑克牌。每人同时各出一张,谁先辨认出哪张大,谁就赢这两张牌。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能很快辨认出数字大小,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
(三)提高计算能力
1. 进行简易加、减训练。20以内加法练习中,两人各持数目相同的牌,每人各出一张,谁先出两牌之和,就赢这两张牌。这一安排,大大地调动了一年级学生的口算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口算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要求他们在计算过程中既不要念叨也不要默想“几加几等于几”,而要直接说出两数相加的和。如一张牌是3,有张牌是5,要直接说“8”。这样的训练方式,开始可能会慢一点,习惯了就能又对又快了。
2.“巧算24点”这种扑克牌游戏,它以自己独具的数学味道和丰富的数学内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这种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学完后,学生已掌握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法及小括号的运用。为了巩固运算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同时训练思维的灵活性,笔者把“巧算24点”这项数学游戏教给学生,从扑克牌(1-10这40张)中任意抽出4张用加、减、乘、除的方法使结果成为24,每张牌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先算9减8,再乘8,再乘3或先分别9减8、3乘8,再相乘或9减8除以8的差,再乘3。一题多解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将扑克作为数学学具应用于教学中,既方便实用,又充满了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在玩玩学学中,学生的数学兴趣得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培养。小纸牌,也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徐世斌,罗新兵.扑克牌魔术中的数学[J].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1(06).
[2]高威华.让“扑克牌”走进数学课堂[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7(04).
[3]吴福珍,肖丹萍.玩出花样 玩得出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