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2017-07-20梁家星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课程建设

梁家星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学校特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校应在完成国家和地方所提供的课程资源的同时,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的特色文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对此,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红基学校进行了有益探索,认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确立特色校本课程;依托本区域优势,多方联动,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原有资源及做法,结合目标予以整合、提升,形成课程体系;寻找切入口,有效整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发展要求特色、求亮点、求成果、求影响。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建设;学校特色

自2001年以来,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在这一变革中,学校历史性地拥有了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学校的角色和职责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学校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学校应在创造性完成国家和地方所提供的课程资源的同时,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的特色文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

下面,笔者将结合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红基学校灰塑特色课程实施情况及若干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分五个方面谈谈对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纵度凝练: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确立特色校本课程

特色校本课程的确立开发建设是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根据本校学生特点设立的,能提升学校品位,增长发展空间;为学生的个性修养、潜能发展提供更多平台;为教师提供无限的创造与发展的空间。因此,在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当通过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深入挖掘学校资源,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引下,确立特色校本课程,以促进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科学、持续和稳定开展。

以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为例。该校的办学理念是“六年影响一生:知识的积累从这里开始;习惯的培养从这里关注;人格的塑造从这里起步”,学校有快乐成长、艺术教育的传统,因而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学校开设了生活与礼仪课、综合实践课以及选修的兴趣课和特长课,其内容包含了声乐、绘画、雕刻、攀岩、体操、陶艺、书法、器乐、舞蹈、演讲、主持、表演、手工编织、金工、木工等40多个方面,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拓展了艺术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使艺术教育的本质真正回归到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合素质教育的层面。

二、横向利用:依托本区域优势,多方联动,开发课程资源

当今的学校教育不再是围墙内的教育,它需要社会提供一些空间让学生获得书本上所没有的社会经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需要实践基地,学校所处区域内的工业园、企业单位均可成为校园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考察场所。在课程开发方面可借鉴大学经验,或请大学教授指点。

以我校为例,学校灰塑艺术校本课程的建设开发就是以本土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灰塑艺术资源。我校坐落在远近驰名的灰塑(灰雕)村——沙湾三善村,早在清末民初,村中的建筑艺人便以灰塑装饰为业,灰塑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而且名家辈出。例如,当今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棣强先生,现代的梁棉先生,他们都为发展家乡的民间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在村内,在民居、祠堂、凉亭中不难发现在屋脊墙垣上留下的一幅幅昔日或新近的灰塑装饰。我校在区启动“区域性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课题中,特别注意结合与发扬本校本地区的灰塑艺术文化特点,并以此为突破口,通过邀请灰塑名家到校指导讲课、参观当地灰塑历史文物等方式,大力开发和建设灰塑艺术特色校本课程。

三、深度打造:根据原有资源及做法,结合目标予以整合、提升,形成课程体系

学校可以朝这两个方向来开发校本课程,一个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拓展,一个是教师自己开发的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以北京景山学校课程开发实践为例。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

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对课程结构进行九年一贯统筹安排,重新调整课程计划和结构,落实中小学衔接问题,保证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教学的衔接,以及各科课程、教材和教学的前后连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调整课时和作息时间。比如,学校在一至五年级实行大小课,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工具学科每节课40分钟,保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其他学科每节课30分钟,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外活动。

(二)校本课程系列化的探索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挖掘教师的潜力,开发一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共开设三大类近40门选修课。(1)提高类选修课:数学竞赛专题、物理竞赛专题、化学竞赛专题、生物专题及外语专题。(2)拓展类选修课:西方戏剧欣赏、现代诗歌欣赏、数学建模、电子技术、环境保护、机器人、礼仪常识等。(3)文体类选修课:戏剧表演、美术欣赏、素描、服饰欣赏与设计、摄影、排球等。

四、寻找切入口,有效整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

现阶段,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效整合是推动学校课改的必由之路。两者的整合开发意在寻找一个切入口,优化整合课程资源,突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部分内容可以用活动的形式来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资源,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开发一些课程资源,并將学生研究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资源充实到校本课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应该成为校本课程的主打,因为大部分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是短期的、活动性的。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个性,而学生个性发展必须建立在学生活动、体验过程,在活动中、体验中获得发展,必须建立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形式。以山东崂山八中校本课程建设为例。

(一)“校本课程”综合化

校本课程不单是以知识点的方式来组织内容的,它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话题、主题或问题。因此,应通过活动来综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大王庄地名考”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了地理、历史、信息技术、民俗传说等相关学科知识。

(二)“校本课程”实践化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在“造甲峪探秘”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走村串户调查、访问,翻山越岭考察、参观,了解了“造甲峪”村名的由来,重温了“黄巢起义”的那段历史。

(三)“校本课程”活动化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雏鹰课堂》校本课程以航模科技实践活动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的航模知识学习、模型制作、试飞比赛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了锻炼。

五、校本课程的发展与创新

学校要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管理,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质量,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求特色。把课程的发展作为展现学校特色的突破口,在课程实施中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雕细琢,规范每一个流程。

求亮点。要善于抓住课程中的亮点,并将它逐渐放大,使课程建设向着规范有序、富有内涵品质、充满生机活力的方向稳步持续发展。

求成果。要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做好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工作,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实施质量,并注重成果的形成和积累。

求影响。通过课程的实施和发展,使学校在特色文化建设方面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校本课程建设是一条探索之路,有上下求索的艰辛,也会有收获的快乐。

猜你喜欢

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课程建设
开展校园育人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谈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教师差异化管理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办学理念的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