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打破陈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7-07-20黄燕萍
黄燕萍
【摘 要】语文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语文”,“让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势必由封闭走向开放。自主开放式语文教学将改变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方法公式化、教学过程程序化、答案唯一化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给每个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打破常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由此,创新教育必然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由这也决定广大教师肩负着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蕴藏着莫测的潜力,下面笔者就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均已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大胆创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秧田式”的座位排列方式,采用小组围坐的形式,扩大学生交往的空间,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造条件;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使用民主性的教学用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参与评价过程。
2. 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创新的机会。例如,笔者在教学“语文识字一”秋天的四字词语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让他们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收集,了解到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而变得思维活跃,不仅品尝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而且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促进充分的合作交流
语文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因此它应当成为共同体各成员之间交流思想的场所,让他们在交流的时候产生思维的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语文、用语文的主人;要善于启发学生,使学生“学而问,疑而思”,激发认知上的矛盾,以适当的方式揭露矛盾,在认识的差异中,促使学生的思维求异、求佳,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才能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激发。
二、构建开放的思维空间
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往往是潜在的,教师的责任是在课堂上充分挖掘,并善于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课堂学习这个主阵地,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之中所蕴含的底蕴,以及把自己所理解到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凭借课文,大胆猜想
语文的大胆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语文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基础训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准确无误,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于语言文字之中,达到运用自如。同时还要注重从扶到放的过程,开始的时候以一处为精讲的内容,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所依托,训练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变通能力。
3. 鼓励求异,大胆求知
求异思维是主体面临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使思路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向转移到多方向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与创新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語文课上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活动空间,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提供创造机会,培养创造能力。
三、优化开放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是语文知识的体现,但是,教师的讲授如果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上,学生的思维就会缺乏具体生动的新信息的支持而阻塞。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具问题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实践性。如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使课堂向社会延伸;改变传统的知识呈现方式;设计开放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等,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1. 源于教材,优于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或调整,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2. 跨越课堂,走向生活
语文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语文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事物,通过与生活中的事物对照,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用语文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明白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四、引进开放的评价机制
学习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导向和制约的作用。开放性学习评价是针对学生学习活动而言的,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思维水平、解题能力、心理品质作出恰当的评价,旨在评价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1. 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坚定学习的信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取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类评价。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2. 运用多元化评价
开放式教学评价要重视结果,更应重视过程。我们改变以往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的做法,根据学生平时会不会提问、会不会思考、会不会表达、会不会搜集处理信息、会不会合作讨论、会不会动手操作实验等方面作出评价。
3. 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自我评价
传统上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处于权威和唯一的评价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评价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开放式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把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的“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即对某一个学生的评价分别由来自教师、家长、同学、本人几方面的评价共同组成,使评价更为客观、公正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进步。
21世纪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竞争性的世纪,自主开放式语文教学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主动发展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其创新潜能。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