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哮喘的社区预防和治疗

2017-07-20罗湘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6期
关键词:儿童哮喘建档支气管

罗湘华

桂林长海社区卫生服务站,广西桂林 541001

儿童哮喘的社区预防和治疗

罗湘华

桂林长海社区卫生服务站,广西桂林 541001

目的探讨社区预防管理和建档规范治疗在儿童哮喘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社区2014—2015年期间接收的4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提供预防管理教育,并进行建档随访规范治疗。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每月定期随访1次,并进行预防管理健康教育,准确记录患者的哮喘日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和随访,实验组哮喘患儿的病情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哮喘的患儿进行社区预防教育管理和规范性建档治疗对控制患儿病情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儿童哮喘;社区预防;规范性治疗;治疗效果

支气管哮喘,俗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性疾病,属于非特异性炎症的疾病范畴,主要是通过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而发生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的发生与过敏、药物反应、遗传和感染等因素有关,并且一旦发病病程长且较频繁,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儿童患者急性期发作住院治疗后,由于父母对哮喘的疾病常识和预防措施不够了解,无法在恢复期对医嘱进行正确的执行,甚至由于患儿病情较有好转没有坚持进行药物治疗,从而便会导致病情的反复,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实际上虽然哮喘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但是通过规范的治疗和良好的药物补给,能够对病情进行良好的控制,使患者正常的进行日常生活[2]。该文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在2014—2015年接收的4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社区预防管理和建档规范治疗在儿童哮喘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在2014—2015年接收的4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儿童患者,根据患儿家属自身意愿将患儿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患儿。其中,实验组女性患儿9例,占组中总人数的45%;男性患儿11例,占组中总人数的55%,整组患儿的年龄在3~12岁区间内,平均年龄为(8.4±0.3)岁,组中所有患儿病程在0.5~5.5年区间内,平均病程为(3±0.1)年;对照组女性患儿10例,占组中总人数的50%;男性患儿10例,占组中总人数的50%,整组患儿的年龄在4~12岁,平均年龄为(8.5±0.1)岁,组中所有患儿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为(2.5±0.4)年。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通过传统的药物治疗和病情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对该组所有患儿进行预防管理教育和建档规范治疗。其中预防管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开展知识讲座、播放录像、发放宣传手册和知识问答等方法对所有患儿及其家属针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方面的预防知识进行教育和管理,预防教育方面的内容要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药物作用机制、易患人群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进行全面的讲述,并且在预防教育过程中对患儿及其家属的疑惑及主要关心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从而减轻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紧张情绪和无知情感。在后期举行的相关知识问答环节则能更好地调动患儿及其家属对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并增强其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此种方法,患儿及其家属对哮喘的发病机理、家庭处理方法、诱发因素控制要点和自我监测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在后期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预防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着重对药物的特征、作用和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强调谨遵医嘱进行服药的重要性,讲述漏服、多服和错服的害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的依从性,避免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要将病情的自我检测方法和记录程序告知患儿及其家属,从而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良好的监控和责任点查询[3]。

建档规范治疗的主要内容为:对该组患儿有针对性地建立社区儿童哮喘健康档案,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每月进行一次随访、指导和记录,随访和指导内容主要为上述预防健康教育中提到的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诱因等问题的掌握程度,以及患儿恢复期用药的规范性和依从性。随访的方法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从而对该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在根据不同患儿的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4]。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1年后对所有哮喘儿童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及相应的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

1.4 统计方法

该次试验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n(%)]的方法进行表示,对组间比较情况采用χ2进行检验;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对组间比较情况采用t检验;对于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病情控制情况比较

本课程改革前的期末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的30%,由作业成绩和实训成绩组成;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70%。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知识点多,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学生平时就应该加强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如果不注重平时学习,单纯的依靠期末突击复习会导致期末总成绩不理想以及对国际结算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的问题。因此考核方式改革就应该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提高到40%到50%,期末闭卷成绩占比下降10%到20%。

实验组患儿对于病情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病情控制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病情程度比较

经过1年的治疗之后,两组患儿的病情都有了一定程度好转,病情实验组患儿的病情程度好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2.3 两组患儿病情反复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病情反复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也比对照组患儿要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3所示。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病情控制、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n(%)]

表3 两组患儿哮喘发作、复发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1 哮喘的病因

①遗传因素[5]。经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患有哮喘的患儿家族中大多数具有特异性遗传基础,但是具体的基因作用情况和遗传方式至今尚未查明。但是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哮喘的遗传度为80%,发病率为20%。并且患有哮喘的患儿的家庭成员患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概率都比一般群体高,此种特征性体制在其一级亲属中表现最为明显。目前的研究现状表明共有三类基因与哮喘遗传有关,包括哮喘特异性基因、抗原合成基因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但是目前过于哮喘的基因遗传研究还处于分子生物学的起步阶段,后期更多的研究结果会逐渐展现出来。

②环境因素[6]。引发哮喘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吸入性过敏原对起到产生的持续性刺激而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比成年人更易吸入过敏原而引发哮喘。在现如今的生活环境下,室内的过敏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有增多的趋势,空调、湿化器和地毯等易于真菌和病毒生长繁殖的地方过敏原滋生,再加上周末和节假日人们在室内长期停留,与这些过敏原接触的机会增多,便会增大引发过敏的概率。除了上述滋生过敏原的地方,宠物的皮毛、粪便和唾液以及花草的花粉、菌类等也会滋生过敏原,现在人们饲养宠物和养殖花草的越来越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哮喘的发病率。

除此之外,气压、湿度和气温等的季节性变化对哮喘的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大气污染和被动吸烟等也会引起哮喘发作。

③呼吸道感染[7]。由于环境的逐渐恶化,儿童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会引发哮喘的发病,研究表明有95%的哮喘幼儿患者是由呼吸道感染而逐步引发的。除了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也会诱发哮喘,而细菌感染对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证实。

④药物。随着科学的进步,药物种类逐渐增多,目前由于药物作用而引发支气管痉挛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儿童能够接触到的可能诱发哮喘的药物主要为解热镇痛剂和抗生素类,包括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红霉素、青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等。

⑤运动。运动因素属于物理性刺激的范畴,在引发幼儿哮喘方面是较为常见的,比如幼儿的大哭大笑会因为过度通气而诱发哮喘。但是此种诱因一般在10 min以内便会自行缓解,只有少数患儿会持续几个小时以上。

⑥食物。诱发哮喘的食物主要以鱼虾为主,所占比例在22%左右。有关试验证明腰果等食物也可能诱发哮喘。要想明确食物对哮喘的作用性可以通过双盲激发试验来进行证明。

⑦精神因素[8]。由于儿童的情绪普遍不太稳定,因此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也与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患儿在存在社会退缩、抑郁等情绪时引发哮喘的概率普遍比一般儿童要高。还有研究证明偏内向的儿童也比外向性格儿童的哮喘发病率要高。并且精神因素对哮喘的影响主要在于对数年反复发作的情况。

3.2 研究结果

通过上述可知,哮喘的外界环境因素是引起发病的关键因素,并且此种因素可以通过预防管理教育来帮助支气管哮喘患儿来控制病情。本次预防管理教育所针对的主要对象为支气管哮喘患儿自身及其亲属,内容主要包括哮喘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病情监测方法和治疗过程等。通过对患儿及其亲属的预防管理教育既能够使其对哮喘的病理原因有一定的基础性了解,从而减缓患儿及其亲属对此种疾病的紧张感。现如今,采用药物控制是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方法,因此哮喘患儿自觉性用药,保持药物依从性对控制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预防管理教育和后期的建档规范性治疗,从患者自身而言,能够提高其对于长期用药治疗和对病情进行自我监测的重视程度,从而在主观因素充分发挥患儿及其亲属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药物依从性;从社区治疗而言,能够通过定期随访和有效的数据记录,提高患儿的病情控制有效性。国内外的多年实践均证明,哮喘患儿及其亲属进行自我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治疗监督对于控制患儿病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对于病情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的病情程度好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的病情反复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证明预防管理教育和建档规范治疗对于提高哮喘患儿的病情控制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国内研究学者曾经针对哮喘患儿的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的预防管理教育和建档规范治疗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均显示实施预防管理教育能显著提高临床疾病控制率,是达到疾病良好控制目标最基本的环节,此结论与该次研究的结论一致。

3.3 结论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预防管理教育和建档规范治疗能够帮助哮喘患儿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哮喘疾病发作的次数,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王玉梅,李春玉,赵秀香.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7):35-36.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R].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4]丁秀兰,李文娟,何权瀛,等.急性哮喘患者发作的原因及管理情况[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29(6):566-568.

[5]张玲,刘霞,赵彬,等.规范管理及心理干预在哮喘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4):384-385.

[6]吴仙芸.48例支气管哮喘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13-15.

[7]李旭珍,杨志兰,余霞辉.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医学,2008,33(3):193-194.

[8]杨义琼,马利维,黄英,等.规范化管理治疗对儿童哮喘肺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6):1579-1581.

R725.6

A

1672-5654(2017)06(a)-003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6.037

2017-03-05)

罗湘华(1970-),女,湖南邵东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

猜你喜欢

儿童哮喘建档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含量监测在儿童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加强社区入户建档管理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