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中音乐教学课堂的课前课后

2017-07-19李玲

教师·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歌新课改教学方式

李玲

摘 要:高中音乐自新课改之后,引起了大量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高中音乐教学却未提高到其应有的高度。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作者认为音乐教育并非如一众师生所认为的那般不重要。作为一门新课改所要求的素质教育课程,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浅述之后,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对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高中生的心理、生理在其多年的学习发展过程中,已然不断成型,其数学的思维能力、语文的理解能力、英语的表达能力、“理化生”的探究能力、“史地政”的掌握能力,在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然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新课改将音乐这门课程规定为高中生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为改变以往家校和师生对音乐、美术、体育等忽视的现象。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生对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重视程度依然偏低。加之学生为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没有找到合适自己学习方式的学生,大多将自己陷于“题海战术”,使得课业压力繁重,没有时间对高考科目以外的科目进行关注,最终导致音乐、美术、体育的教育依然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

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起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新形势下,新课改力求培养新型人才。相比于人才所具备的一定专业知识或技能,新型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更加丰富,而且更加全面。然而,反观实际的教育教学,教师却只注重“发展”,忽视了“全面”,最终导致非高考学科在学生学习中的时间占比和精力占比明显低于高考学科。相信这种现象,并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乐见的。教师的职业道德之一是教书育人,即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师生都应对学生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进行更多的关注。作为一名音乐课程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希望能够通过以下三点对音乐课堂的思考,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课前:课前一测,学生动态教师掌握

对音乐教师来说,每位学生的音乐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是导致每位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后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成果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在每一节课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测试,对其了解学生的音乐水平是非常有效的。教师还可根据小测试的结果进行该课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制订,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例如,教师要学生进行“西北民歌基本特征”的学习时,可以在课前进行一个小测试,测试内容包括:

(1)你听过哪些西北民歌?

(2)你对西北民歌有什么了解?

(3)你觉得西北民歌有哪些特征?

……

对高中生来说,这样的“小测试”并算不上是测试。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评分标准,相比于那些解题过程冗长复杂的试题,学生更愿意对这样的开放式题目进行作答。这样一个小测试,虽然在学生看来并没有什么,但是能够让音乐教师对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进而确定课堂的教学方式、内容和目标等。

二、课中: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

1.学生为主体

传统教育方式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新课改虽然已经开展了多年,实际的课堂中却仍存在着教师整堂课进行讲授、学生整堂课都在聆听的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学生想要学的知识、喜欢学的知识完全无法体现在教师眼前。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一视同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无重视。这样的传统教学中,学生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教师是将所有学生看做同等发展水平、同样发展目标的个体,无差异地进行教学。教学的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出自同一个老师,但学生的学习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新课改为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来说,能够在课程中成为主体,意味着他们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其学习的积极性必然提高。仍以《西北民歌》一课作为例子。音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三首歌曲一一进行赏析: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高亢、山西民歌《刨洋芋》的淳朴、陕西民歌《脚夫调》的细腻,不同的西北民歌,代表着不同的乡土风情,教师可以在学生听完三首歌曲后,要学生尝试着跟唱,进一步体会西北民歌的特色。在此过程中,听时学生是听者,唱时学生是唱者,学时学生是学者,整堂课都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切实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其在活跃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效果。

2.老师为辅助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僚机”,学生是教师的“长机”,教师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辅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

音乐这门课程,虽不是高考课程,却在会考中有所考查,学生的音乐会考成绩,显示着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的效果。因此,提高师生对学习音乐的重视程度,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达到一定音乐能力水平的要求。笔者认为,既然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课堂上学生作为主体的同时,音乐教师就应当切实承担起“僚机”的任务,辅助学生进行学习。

学生在课堂中作为主体而存在,其听、唱、学的反馈是教师进行课程目标进一步制订的依据。教师在于课堂中的辅助作用表现在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总结以及补充。例如,在学生对西北民歌的特征进行归纳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相关经验进行完善,如西北民歌的特征是:

(1)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

(2)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

(3)结构严谨,感情较为细腻。

学生大都能发现前两点中,来自人民生活的西北民歌旋律高亢,却很少有学生能归纳出其感情细腻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补充。新的教學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切实掌握到有关的音乐知识,更能够让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的掌握。

三、课后:课后反馈,课外体验

课前,教师对学生于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小测试;课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同样的测试,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同样的问题,倘若学生能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作答,那么,这堂音乐课便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新课改要求,要“充分挖掘音乐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音乐教育活动”。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是多数教师所关注的学习时间。笔者认为,高中生担负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必然需要在课后进行休憩。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放松疗法,可以被音乐教师用来辅助学生进行更好的休息。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轻音乐,要学生在放松的时候去体验,如《夜光奏鸣曲》《雨的印记》《天空之城》等。这样的课外音乐体验,不仅帮助学生放松了情绪,还使学生对名曲有了一定的体验,有助于教师在今后教学中的运用。

四、结语

音乐教育从多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音乐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以帮助学生产生更优美的音乐体验,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最终达到音乐教学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 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研究——以茂名市茂港区第一中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4(15).

[2]谢 琳.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研究[J].黄河之声,2015(12).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民歌新课改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穿花衣 唱民歌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