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7-07-19吴晓夏
吴晓夏
摘 要:新形势下高考命题朝着灵活化、综合化、素质化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紧跟高考“指挥棒”去教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实践的机会,使课堂充满创新、学生充满活力,这样才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代在进步,课程改革也在进步,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的目标始终不变。新课改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生物的认识以感性为主,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接纳自己,进而喜欢自己,才能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教学魅力的影响。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课堂内外应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和学生交朋友,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不要在课堂上摆出一副师道尊严、不容挑战、高高在上的样子,多低下头与学生交谈,多用探讨的语言,少用命令的语气。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研究教学手段、课堂语言组织和专业知识水平。教师若在课堂上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满腹经纶,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崇敬的心理,然后产生信任感,从而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强大的信心。只要做到这几点,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激发,课堂的学习效率也就越来越高。
二、创建“问题化”课堂,以疑促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航点,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恰当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判断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有效问题要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这种心理,然后迫不及待去寻找答案。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要注意三点:①要突出重、难点,通过教师的步步设疑、循循善诱来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如在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为什么比其他植物容易成功?如何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②要控制好难度,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思考,鋪设好桥梁,循序渐进,切入新知识,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时,我提问:减丝分裂的含义是什么?减丝分裂与有丝分裂有哪些区别与联系?能否结合减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分析亲子代之间的遗传与变异?③要有启发性。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要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如“色盲男孩”与“男孩色盲”的概念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三、开展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用类似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的方式去经历整个探究活动过程。在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做事方法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有些学生由于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考能力都不全面,导致学生很可能找不到正确的探究方法,偏离探究的方向,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时教师也不要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是在学生探究失败后帮助他们去分析原因,再让他们重新开始探究。经历过挫折,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例如,在探索“探究水分、氧气、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时,我不就进行任何指导,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去探究,很多学生都得出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最终有效地提高了他们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倡导学生以现实生活为依托,深入理解生物学科的核心精髓,并运用生物学科的知识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应的个人判断和决策。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定”后,学生了解人们摄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对人体的影响,学会关注科学膳食和营养均衡;在学习有关环境保护时,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分析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在学习有关基因的知识后,让学生去探究开发利用转基因对人类的影响等问题。同时,生物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外科技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坚决贯彻有效教学理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每个环节精益求精,完善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第二中学)